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br>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自从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下简称“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党校理论教育中的重要内容。<br> 1.“体系”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br>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在总结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找到了回答这些问题的基本答案,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涵盖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基本任务,关系到治党、治国、治军等一系列基本方针,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战略步骤、发展动力、政治保证、外部条件、祖国统一、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br> 旗帜引领方向,旗帜凝聚人心。用科学理论的旗帜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是我们党的一条根本经验、一个优良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由其本质特征和内在属性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符合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形成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br> 2.“体系”把握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br>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最新表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首先,这一理论体系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既继承前人,又勇于进取,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把理论创新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竭的力量源泉,开拓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其次,这一理论体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国情和世界大势,提出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判断,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科学分析了时代特征和世界的发展趋势,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在现实的客观基础之上。再次,这一理论体系以不断地解放思想为前提,紧紧抓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中国特色,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了新水平。最后,这一理论体系崇尚求真务实,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坚持发展的远大目标与现实目标、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的统一,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实现国家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新格局。<br>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的政治信仰,在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显现出巨大的指导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因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因为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因为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做到以人为本。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生机与活力的奥秘所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