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球化视野下党的社会基础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5136
  • 作      者:
    王炳林,阚和庆,王春玺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王炳林,男,1961年10月生,山东垦利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等方面的研究,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阚和庆,男,1976年9月生,安徽宿州人,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工业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党的建设等。先后在《求是》、《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30余篇。
  王春玺,男,1969年3月生,湖北枝江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执政党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在《人民日报》、《党韵文献》等报刊发表论文28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引用大量典型案例与资料的基础上,对下述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探究,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新见解,其国际视野和理论前沿性更是一大亮点。当今世界,政党政治风云变幻,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幕幕令人惊异、目不暇接的悲喜剧,许多大党和老党经营数十上百载,却—朝覆沉,“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背后向我们昭示了怎样的政党政治规律?世界政党政治的实践给了我们哪些经验和教训?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利益关系和阶级阶层结构的深刻变化,给巩固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既造就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怎样才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怎样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政党的社会基础——从阶级与群众的视角透视
  当今世界,尽管各国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但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运作都是通过政党来实施的,政党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政治现象,政党政治已成为现代政治的普遍形式。而政党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是有一定社会基础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①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政党有其深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反映到社会群体方面,即是说政党有其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它们是政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力量。任何政党要取得政权和巩固执政地位,必须有强大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对政党来说,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同属社会基础范畴,二者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功能,它们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政党的阶级基础决定着政党的阶级性,决定着党的理论、纲领、宗旨与目标。而政党的群众基础决定着政党能在多大范围内联系和影响社会其他阶级、阶层或群体,群众基础决定着政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政党的社会基础——从阶级与群众的视角透视
一、政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
1.政党阶级基础的基本特征
2.政党群众基础的基本特征
3.政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辩证关系
二、社会基础对政党功能的影响
1.对政治参与功能的影响
2.对政党意识形态功能的影响
3.对利益整合功能的影响
第二章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执政史鉴——经验教训探析
一、西方政党的阶级性
1.西方政党的金钱政治
2.民众对政党的冷漠
二、经济发展与利益整合的协调并进
1.推动经济发展,减少社会分化
2.关注弱势群体
三、在扩大群众基础中加强政党的自身建设
1.注重调整指导思想
2.增强政党的组织活力
3.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机制
四、注重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
1.清正廉洁与政党的命运息息相关
2.反腐败必须常抓不懈
第三章  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蜕变的教训——反思总结警醒
一、党群关系的逐步恶化
1.曾经的辉煌
2.党内滋生官僚特权阶层
3.群众基础的丧失
二、人民生活水平低迷徘徊
1.群众利益需求难获满足
2.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
三、人民民主权利受到践踏
1.集权统治失去民心
2.权力缺乏监督
3.党内缺乏民主
四、社会整合政策严重失误
1.知识分子被排斥在苏共阶级基础之外
2.民族问题损害了苏共群众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第四章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
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具体内涵
1.扩展党在工人阶级中的组织资源
2.提高党在工人阶级中的感召力
3.以工人阶级的意识品格塑造党的行为规范
4.发展和提升工人阶级的数量和素质
二、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根本依据
1.工人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2.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表现
三、工人阶级的变化对党的阶级基础的冲击
1.当代工人阶级的变化和特点
2.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变化对党的阶级基础的冲击
四、增强阶级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要求
1.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党的执政安全需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五、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1.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工作的首位,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2.“左”倾错误一度阻碍了党的阶级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六、走出“当代工人阶级不再具有先进性”的认识误区
1.当代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
2.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出现的新问题
第五章  维护工人阶级权益——经济与政治途径
一、维护工人阶级的经济权益
1.制定维护工人经济权益的政策法规
2.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维护工人经济权益方面的示范作用
3.构建和谐合作的劳资关系
4.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发挥农民工集体化维权的优势
二、维护工人阶级的政治权益
1.维护工人在企业中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2.积极发展国企中的知识分子人党
3.注重在一线工人中发展党员
4.维护工人民主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权利
三、提高工人的思想文化素质
1.重塑工人的政党认同、阶级认同、职业认同和企业认同
2.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术培训
第六章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现实的新挑战
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内涵
1.拓展群众政治参与的空间和途径
2.保障农民阶级的权益
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4.优化社会阶级阶层结构
5.汲取社会新阶层的先进文化和意识
二、阶层变化对党的群众基础带来的挑战
1.当代农民阶级的变化和社会新阶层的兴起
2.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状况的基本特征
3.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的变化对党的群众基础的积极影响
4.社会阶层变化对党的群众基础的严峻挑战
三、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1.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2.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3.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求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四、“两个先锋队”决定了党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
1.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
2.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它必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两个先锋队”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七章  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扩大群众基础的制度选择
一、通过制度安排与政策导向协调物质利益的矛盾
1.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
2.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利益整合功能
二、完善社会阶层结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培育社会中间阶层的重要意义
2.培育社会中间阶层的对策思考
三、法规和制度建设要体现社会公正的价值导向
1.公平正义的时代内涵
2.社会不公正感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
3.保障社会公正的制度建设
4.营造注重社会公正的社会环境
第八章  让农民得到实惠——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根本保障
一、保障农民的经济权益
1.由城乡分治向城乡统筹转变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障农民经济权益的根本之策
3.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向农村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保障农民的政治权益,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
1.保障农民享有公民应有的政治权利
2.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3.推进村务和镇务公开,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三、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1.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利益矛盾
2.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3.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监督
4.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民主参与水平
第九章  吸收新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扩大群众基础的重要举措
一、新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对新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仍存在认识误区
2.在新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不够
3.新阶层中的许多人员入党积极性不高
二、在吸收新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上继续解放思想
1.正确认识吸收新阶层优秀分子入党的必要性
2.吸收新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不会使党变成“全民党
三、探索吸收新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的新途径
1.建立健全党的组织
2.积极稳妥地发展党员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