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与经验: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CC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00643
  • 作      者:
    李安增[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通过建国以来六十年的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探寻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发展之路,跨越了西方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困境,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积累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丰富发展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是推动未来中国科学发展的宝贵财富,而且其中蕴含的普遍意义将对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照,并将促进世界发展理论的历史性变革。
  《历史与经验: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理论与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的历史轨迹,并对其中的基本历史经验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系统总结,体现出了历史性、全局性和时代性特征。
展开
精彩书摘
  社会发展是发展最广泛的涵义,是发展最显著的标志。社会发展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全面,既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管理、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等。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注重点是不同的。经济发展主要考察一个国家国民财富增长情况、国家综合国力等方面的内容,重点考察的是一国发展的效率。而社会发展关注的是国民财富的分配、使用和效用状况,主要关注发展的公平性。
  此外,资源、环境是人类发展的物质资料和空间载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但人类对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资源的过度消耗产生了严重的全球生态危机,因此发展必须关注可持续性,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所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以科技为动力,追求以人为中心的由资源、生态、经济、社会诸要素构成的复合系统的协调、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根本目标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期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人的发展是发展最深层的涵义,是发展的本质所在。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发展主体的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即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政治素质、知识业务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人的发展是发展的价值目标和核心,是科技进步发展、现代经济运行、社会政治民主化的关键,而且人的发展本身就是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标志。根据现代人类发展理念,人类发展的本质是要为全体社会成员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使他们能够过上符合自身需要和利益的生活,并且形成有作为、有创造性的环境,使他们对于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生活方式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人类发展的核2是人,人是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人类发展所包含的内容要远远超过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只是扩大人们选择机会的一种手段——即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扩大人们选择机会最根本的是培养人生活中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人类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过健康长寿的生活,有知识,有为过体面生活所必需的资源,并能够参与社区生活。如果没有这些,就不可能得到生活中的很多机会和选择。
展开
目录
导论 发展:时代的主旋律
一、发展的本质和内涵的当代阐释
二、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三、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价值
四、国外学者的发展理论及其局限
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问题的认识

第一章 前车之鉴:认识和处理发展问题上的历史教训
一、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教训
二、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章 发展是硬道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推动力
一、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意义
二、发展是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三、历史性的成就与现实的危情
四、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章 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历史演进
一、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1949-1978)
二、以全面现代化为目标的整体发展观(1978-1992)
三、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观(1992-2002)
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2002- )

第四章 在开拓中创新: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一、科学借鉴别国模式,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二、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
四、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

第五章 运筹帷幄: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
一、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
二、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三、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六章 逻辑蕴涵: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
一、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七章 把握大局:发展中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二、统筹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
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
四、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
五、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八章 突破瓶颈:消除阻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一、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分割体制与二元结构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三、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体制
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筑社会安全网
五、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六、改革文化体制,促进文化发展

第九章 以人为本:发展的根本宗旨和最终归宿
一、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
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十章 核心问题:发展的动力机制与保障机制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观点
二、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轨迹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十一章 政党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角色和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中国共产党永葆活力和先进性的源泉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四、党内民主:政党发展的制度建构
五、规范党政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