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契约论》的故事
18世纪大革命前的法国,封建经济制度已经发展到衰亡阶段,封建专制制度发生了深刻危机,整个社会正处于从封建制度转向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先导。当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面临着生死大搏斗时,各种理论问题,宗教观、自然观、社会伦理道德、国家制度等都变成了紧迫的政治实践问题而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法国资产阶级为了这场行将到来的政治大革命进行思想准备时,他们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运动。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卢梭作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登上了历史舞台。1750年,他的《论科学与艺术》一文获得了第戎学院征文的头奖,他的名声也逐渐提高了。再加上1752年他所创作谱写的歌剧《乡村卜师》正式公演后,观众的反应十分热烈,游乐总管大臣甚至要求将这幕歌剧移至宫廷演出并请卢梭到场。此时卢梭已成为巴黎的名人。
1754年6月,42岁的卢梭及夫人瓦瑟与朋友果弗古尔一道前往日内瓦,因为故乡的人早已知道他在巴黎出了名,所以居民们都很欢迎这位载誉而归的同胞,同胞们对卢梭的厚爱使卢梭感到十分欣慰,他决定回巴黎处理完琐事后,就和夫人瓦瑟一起重返日内瓦,安度余生。然而,命运的车轮发生了变化。卢梭在日内瓦住了四个月后。1754年10月的一天,就在卢梭返回巴黎处理事务的时候,使卢梭创作出三部巨作《新爱洛伊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的理想创作地——“隐庐”出现了。在蒙莫朗森林附近,那里有一片美丽的菜园和一所别致的小房子,名为“隐庐”,这个幽雅僻静的地方,卢梭曾在去日内瓦的路上就注意到它了。有一天,卢梭和埃皮奈夫人去旅游时,重游此地,卢梭在兴奋中不知不觉地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啊!夫人,这所房子多么可爱!这才是为我天造地设的一个隐居地点呢!”埃皮奈夫人没有答话,当他们走进院子里时,卢梭惊奇地发现里面有一所新造的房子,小巧玲珑。看上去非常舒适。埃皮奈夫人见他露出惊讶的神色,就对他说:“卢梭先生,这是为你而造的,准备送给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说消极话了。”卢梭听了这番话后,异常激动。他吻着埃皮奈夫人的手,泪水夺眶而出。从此,他决定在“隐庐”居住下来,打消了原来归国的计划。
卢梭的个性适合在乡下居住,他在巴黎居住了15年,早已厌倦了城市生活,现在他能得到这个隐居的地方,真是天赐良机!况且他已有点名气,不用再为生活费用发愁。他和夫人瓦瑟及其母亲决定一起搬到“隐庐”居住。他继续抄乐谱,虽然不能赚大钱,但是靠得住,自给有余。他的歌剧《乡村卜师》和其他作品的收入还剩下两千法郎,其他的著作也正在整理之中,这样,生活就不至于受穷了。他的文笔和天赋已使他成为知名的文人,只要他稍微愿意把作家的手腕和出好书的努力结合起来,他的作品就可以使他生活得很富裕。但是,卢梭觉得为面包而写作,不久就会窒息他的天才,毁灭他的才华。他的才华不是在笔上,而是在心里,完全是由一种超逸而豪迈的思维方式而产生出来的。他始终认为作家的地位只有在它不是一个行业的时候才能保持;当一个人只为维持生计而思维的时候,他的思想就难以高尚;为了能够和敢于说出伟大的真理,就绝不能屈从于对成功的追求。
1756年4月9日,卢梭正式迁往新居。那天,埃皮奈夫人用自己的车来接他们三人,到达那里后,卢梭发现屋内的布置和陈设都很简单,但干干净净,甚至还很雅致。
他非常高兴,便连连向埃皮奈夫人表示感谢。
当时天气还很冷,甚至还有些残雪,不过紫罗兰花和迎春花已经开了。他们到达的当天晚上,他就听到了夜莺的歌声,一声声传到枕边,他高兴极了,情不自禁地说:“我全部的心愿终于实现了!”经过几天沉醉于乡村景物之中后,他才想到应该把文稿整理一下,把工作安排安排。他每天上午抄乐谱,下午出去散步,并随身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以备文思泉涌时迅速写下来。蒙莫朗西森林似乎就是他文思的自然源泉。
卢梭住在“隐庐”的六年之中,写了很多有名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社会契约论》。卢梭的这一部政治学代表作本来是原计划写作的长篇巨著《政治制度论》的一部分。卢梭曾说,在他准备从事的各种著作中,他思索得最久的、他所最感兴趣的、他愿意终生从事而且他以为会使他享有盛名的,就是他的《政治制度论》一书。《政治制度论》一书开始酝酿的时间很早,据卢梭《忏悔录》的自述,卢梭于1743年游威尼斯时就已经开始考虑政治问题,后来他的思路也因为对道德风尚进行历史研究而大为开阔。他看出一切问题在根本上都取决于政治,而且无论人们采取什么方式,任何民族永远都不外是它的政府的性质所使它成为的那种样子;因此他觉得什么是可能的最好的政府这个大问题,就转化为如下的问题:什么是适合于形成一个最有德、最开明、最睿智并且从而是最美好的民族的那种政府的性质。由此便产生了哪种政府在性质上最接近于法?什么是法?以及一连串与此同样重要的问题。而作为《政治制度论》的基本原理部分的《社会契约论》一书系卢梭于1753年年底开始草拟的,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一书的献词和为《百科全书》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条目中,均已涉及《社会契约论》中的某些见解。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已经阐明了自己关于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卢梭按照这样的思路研究下去,他便得到了真理。他认为只要经过正当的政治途径,人类容易得到幸福,因此卢梭认为应该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的社会政治制度,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卢梭用社会契约理论说明国家的起源和本质的问题,并在启蒙运动中首次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和原则,这些政治观点和政治思想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得到了完全的表述。
在卢梭思考政治问题的同时,他也进行了其他的写作,1757年的冬天,虽然卢梭寂寞地写作,并且膀胱炎复发,不过他仍然在1761年完成了《新爱洛伊丝》一书,此后他又重新开始考虑他已经搁置了的《政治制度论》,但感到这部书的写作所需时间太长,于是他决定放弃这部书,把其中可以独立的部分抽出来,其余的则全部付之一炬。他热忱地进行这项工作,同时并没有中止《爱弥儿》一书的写作,两年之内他终于完成了《社会契约论》。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前言中对此进行了解释:“这篇简短的论文。是我以前不自量力从事而后来又久已放弃了的一部长篇著作的撮要。就已经写成的各部分中可供采择的各段而言,本文最为重要,而且自以为还不是不值得贡献于公众之前。其余部分则已不复存在了。”后人推测,《政治制度论》一书,大概已经写成若干部分;但卢梭在完成了《社会契约论》以后,就把其余的部分烧掉了。有人认为后来流传的《战争状态》一文,就是《政治制度论》一文的残余部分。1762年4月,卢梭的政治学代表作《社会契约论》出版。
《社会契约论》先后有两种稿本。一种是1762年(阿姆斯特丹,雷伊)出版的《社会契约论》本,即后来通行的《社会契约论》正本。另有手稿一份,大约写成于1754年,未出版,现存日内瓦图书馆中,即通称的《日内瓦手稿》本。两种稿本的内容大致相同,但文字上有若干出入。《日内瓦手稿》本中第一卷的第二章和第五章是正本中所没有的。事实上,本书的书名也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正。卢梭最初写作《社会契约论》,后改为《论政治社会》,最后再改为《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一书是卢梭思想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也是世界政治学说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文献之一。它不仅为法国未来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提出了一个设计方案,也给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巨大影响,处在革命时代的各国资产阶级曾经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当作福音,这本书使卢梭赢得了世界荣誉。但这本书于1762年出版时却无人问津。据调查过法国大革命前私人藏书目录的莫尔内统计,在500家藏书中,178家藏有伏尔泰的著作,126家藏有《新爱洛伊丝》,7家藏有《百科全书》,67家藏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只有一家藏有《社会契约论》。
但不论怎样,现在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已经被人们公认为是18世纪最伟大的作品、最深远地影响了历史的作品。该书的思想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为这场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革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卢梭关于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革命要求,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革命舆论准备。起了革命先导的作用;同时,在法国革命中,它成为资产阶级追求的目标,也是唤起广大人民群众投入革命洪流和参与政治生活的革命口号。以卢梭为代表的天赋人权思想在本世纪的初期传到我国,在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曾经产生过一定的思想影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