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看得懂的中国经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5800288
  • 作      者:
    弋辉著
  • 出 版 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GDP里暗藏哪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玄机?到底什么才是经济乱象的始作俑者?高房价究竟让哪些群体受益?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如何变成现实?你是否对未来经济走向缺少安全感?专家学者媒体之言都是中立客观实事求是的反映吗?中国经济变局错综复杂,如何找寻投资价值和机遇?中国力量在国际竞争中还能走多远?如果以上疑问中有一个是你所关心的,那么《看得懂的中国经济》这本书就是你想要的。要了解中国这个复杂庞大实体的性质、特点和国情,不能不摒弃种种浮云杂音,明辨高远清劲之声。百姓角度,良谏忠言,弋辉财经力作《看得懂的中国经济》解疑释惑,细说从头。
展开
内容介绍
    《看得懂的中国经济》内容主要围绕近几年中国经济走势的冷热起伏及内外因素的影响,从论述当前表现及表层原因,深入探索其背景和深层原因。如对中央决策贯彻落实不力的分析,从方法、能力、水平到党政内部不正之风及公职人员贪腐的深层原因;讨论国内经济离不开对国际因素影响的研究,而阐述国际因素就不仅要讨论当前的和表面的因素,还必须讨论长远的和深层的因素,以及除了经济因素之外的政治因素。这既是一本探讨经济社会问题的普通著作,也是以一家之言向政府及有关方面的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3.国际市场一旦退出,再返亦难国际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早期资本主义列强们利用坚船利炮打开别国国门,在掠夺殖民地资源和财富的同时,也把本国产品源源送到殖民地。中国人民曾深受过列强们征服和掠夺之灾难。
    随着世界政治势力的角逐,殖民地人民和正义力量的艰苦抗争,世界政治、经济、贸易新秩序逐步确立,世界贸易规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互惠互利的自由贸易逐步成为主流。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旧中国留下的积弱积贫、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迫切需要打开孤立的外交僵局,同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建立外交关系,开展贸易往来。但是,那只是一相情愿,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阵营本能地不愿意接受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采取极其严厉的封锁禁运措施,妄图把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扼杀于摇篮之中。这种封锁禁运政策延续了20多年。漫长岁月里,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艰难地进行着。为了打破封锁,我国首先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展了贸易往来,“一五”时期的156项工程就是苏联、东欧国家援助建设的,至今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和领军企业。从国际货币短缺的现实出发,我国与苏联、东欧国家开展了记账贸易。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例,1974年以前,以现汇贸易形式出口很少,主要是与苏联、东欧国家的记账贸易往来,直到1978年还占出口产品的1/3左右。在这个较长时期内,为了打破西方封锁,中国千方百计扩大民间贸易交往和发挥港澳转口贸易的作用,增加出口,换取外汇,并从西方国家获得必需的物资和技术装备。
    例如,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提高我国化肥工业、纺织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煤炭、电力、钢铁以及机械电子工业的技术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中央批准了国家科委提出的“四三方案”,即从欧、美、日等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方案,包括13套大化肥装备、4套大化纤装备、3套石油化工装备、10个烷基苯工厂成套设备、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型电站设备、武钢一米七轧机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制造等项目。同年,还批准进口美国彩色显像管成套生产线技术。这是中国工业发展急需的一批关键技术装备。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苏关系破裂,当时两霸之一的美国为了打中国牌对付苏联,表现出解冻中美关系的意愿。尽管当时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党中央和毛泽东审时度势,把握发展对外关系的大方向,打破了中美之间的坚冰。随之同西方阵营的关系全面松动,中国开始以较快的步伐进入国际舞台。这也是70年代初中国能够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和引进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的国际背景。
    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强调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资金,加速国民经济发展。但是,进口要以出口为前提,花外汇要以创外汇为前提。对外开放之初,国家外汇严重短缺,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或逆差边缘状态,对外支付捉襟见肘。在当时短缺经济条件下,全国人民节衣缩食,凡能出口的农副产品和原料产品都用来出口换取外汇。
    为了改变对外贸易严重落后状态,国家本着既抓当前,又抓长远;既为应急,又谋战略的方针,首先从现实出发,争取各种简单易行、变通实用、立竿见影的政策措施,刺激扩大出口,挖掘出口潜力,以解决外汇短缺的燃眉之急。
    同时从长谋划,瞄准未来。一方面,坚持依托国民经济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出口的物质技术基础,逐步建立起实力较强的出口生产体系和不断优化的出口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坚持不懈地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边实践边前进,“摸着石头过河”,逐步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通常做法的、稳定发展出口的政策措施体系、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体制和出口企业经营机制,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发展对外贸易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的近20年,总体上说,通过扶持鼓励扩大出口创汇,增强我国对外支付能力,进口国内紧缺资源和关键技术装备等措施发展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尽管期间也出现过贸易逆差,但对外贸易基本上处于顺差状态,国家外汇储备逐步增加。这是中国人民经过20多年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取得的,是应当大书特书的巨大成就。在这个时期,我国鼓励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就是为了扩大对外开放。外汇收入和储备增加了,才有更强的对外支付能力,才能推动对外开放向广度、深度发展。
    经过20多年艰苦奋斗,我国打下了较强的出口物质技术基础,扩大出口已成蓄势待发之势,出口进入持续快速增长的阶段,出口规模迅速扩大,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增加。出口已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在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安排劳动就业方面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超越了出口就是为了创汇的局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中重要的一架马车。近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已经步入了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发挥比较优势,节约社会资源的阶段。但是,长期快速增加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也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新的矛盾。
    一是我国持续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就意味着出口对象国出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贸易逆差,从而对进口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引起抱怨是难以避免的。这些年来,贸易纠纷愈演愈烈,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诉讼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就是这种抱怨的具体反映。对于逆差过大的进口国的正常抱怨和依国际惯例采取的保护措施,应理性思考,双方密切磋商,缓解贸易摩擦。但是需要区分的是,敌视中国的一批西方政客,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挑拨本国政府和企业敌视中国。他们眼见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出于本能,推波助澜,制造麻烦,采取不恰当的行动。对于这类煽风点火者,我们的态度应当是听之、观之,并付之必要的驳斥,以事实揭露他们,不必牵扯耗费我们更大的精力,动摇我们坚持发展的既定目标。
    二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有规模,资源、能源、土地、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程度,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在落后的出口商品结构之上的出口快速增长,会加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压力。
    相对于30年前,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以原料和初加工产品为主,发展到以加工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但是,总体上讲,出口产品结构仍然比较落后,精加工、深加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仍然较小。在出口方式上,加工贸易占有很大比重,加工贸易出口额在全国出口总额中占一半以上。我国就是从“三来一补”开始对外开放的,现在加工贸易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外汇严重短缺时期,为了增加出口创汇,加上节能环保意识不强,建设了相当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密集型加工贸易项目。后来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项目审批条件不断放宽,“两高一资”加工贸易项目在全国随处可见,就连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未能超越。因此,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而言,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和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外汇,已经对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不应当再继续下去了。
    三是在现行外汇储备体制和使用机制的情况下,持续增长的贸易顺差,促使国家外汇储备过快增加,迫使增加本币发行,增大国内货币流动性,成为通货膨胀的诱因之一。同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对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人民币升值的传导效应又对经济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
    因此,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使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理性健康地增长,对于同出口对象国实现双赢、建立良好贸易关系,以及促进国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具体操作,必须符合科学合理的要求,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自己惩罚自己。2008年下半年出口发生逆转,就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进入21世纪,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很好,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拥有外汇储备逐渐充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05年以后,贸易顺差持续快速增长,外汇储备也呈快速增长之势。于是西方一些人开始炒作中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给世界带来的不利影响,美国的一些政客们不断给美国政府施压,对中美贸易顺差施压。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也发表言论,历数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增长的不利影响。有关政府管理部门为了抑制外汇储备过快增长,逐步对贸易顺差增长采取打压政策。2007年底到2008年上半年,打压措施也到了最严厉的程度。业内人士感到,增加出口创汇不仅无功反而有过了。事实上,对贸易顺差增长的批评和采取的打压政策是不全面、不准确的。
    首先,把外汇储备增长完全归咎于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是不正确的。
    2005年中国政府宣布,将在适当时候实行汇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刺激了境外金融和经济界的神经,国际资本或明或暗地加快进入中国境内,其中热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成为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有关方面统计估算,境外资金进入占外汇储备增长量的三成以上。2008年3月10日中金公司发布报告称,2008年1月,中国外汇储备增加616亿美元,扣除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新增外汇储备中有309亿美元无法解释。因此,不能把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人民币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都算在贸易顺差上,从而多方面打压出口。而对境外热钱进人造成外汇储备过快增加的控制缺乏有效措施。
    其次,中国外汇储备的数量同日本、德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上。但是,未见日本、德国国内对因外汇储备像中国一样的口诛笔伐。记得2007年到2008年,在国内许多人看来,我们外汇储备简直就像是烫手的山芋,左右为难了,成了压在政府管理部门身上的包袱。为什么日本、德国与中国之间对外汇储备的态度有如此大的反差呢?这不得不迫使我国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尽快提高外汇储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尽快改进完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外汇储备方式、外汇储备运用制度和操作机制。
    再次,我国国际竞争力同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纺织、服装、轻工制品以及一般机电产品是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构成,以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为主。多年来,用以代表我国出口结构优化方向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增速保持着高于其他产品出口的记录。统计数据的确令人兴奋,但实际上机电产品出口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仅大部分相互重叠统计,而且低端、低附加值、低创汇率、低技术含量产品以及加工贸易“贴牌”出口占有较大比重,无法同发达国家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大、高、精、尖产品相竞争。尽管中国用1亿件衬衫换取美欧一架飞机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但的确反映了中国和发达国家出口产品结构的巨大差距。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雷同,互相替代性很强,在国际市场上我退彼进非常容易。过高估计我国出口的竞争力,过高估计我国出口产业的承受能力,采取长期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就会打击出口产业和企业的元气,元气挫伤了,要恢复起来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最后,中国并不刻意追求过高的贸易顺差,而是追求贸易的基本平衡。
    从一定角度讲,我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进口受到限制造成的。中国和欧美的国内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美国乐于看到中国从美国进口更多的大豆、小麦以及鸡爪、鸡翅和猪蹄、猪耳朵等农副产品,但这对缩小中美贸易顺差难济其事。美欧一些政客们以“冷战”的眼光对待中国,向中国出口重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及重要资源等保留着很大程度的限制,中国难以通过增加进口减少顺差。持续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并不全是中国造成的。然而,美、欧一些势力不顾自己执行的歧视政策,却向中国施压,强迫减少顺差。我们应理直气壮地批评其蛮横无理,而不是简单化地打压出口,直至出口走势急转直下。
    2005年以后,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为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但是,我们没有很好抓住这次机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是我国一直追求和努力的目标,但是收效很慢。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管理部门在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水平的取舍上踌躇权衡,强调优化结构,又担心影响出口增速;保持出口增速,出口质量和水平则难以提升。2005年以后,我国出口和贸易顺差持续快速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这样政府管理部门可以不必担心因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造成出口增速暂时减缓,甚至短期内出现贸易逆差。也就是说,我们有了一定的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本钱,对因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而出现出口下降具备了一定的承受力。但是,如果执行极端方针政策,是难以实现目标的。2007年开始,一个自上而下、明白无误的工作指导方针就是“减顺差”。“减顺差”居然成了有关政府管理部门2007年的重点工作。尽管在提出“减顺差”的同时,也强调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但主要关注点还是放在“减顺差”这个主要目标上。最后,人们在看到出口急剧下降的同时,限制类和鼓励类出口几乎一同经历了一次自由落体。
    错失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机会,最重要的原因应归结为长期紧缩的、无差别的、“一刀切”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了实现减少贸易顺差的目标,外贸出口承受了长期紧缩的宏观调控的压力,既有货币政策的调控,也有财政政策的调控。人民币升值以及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等货币政策,针对所有出口商品,不可能推动出口商品结构调整。至于财政政策,总体上说也是全面紧缩的。降低出口退税率基本上采取对原有税率的同步下调,没有明显体现有放有压的原则。不过也应当肯定,对部分产品征收出口税,可以说体现了区别对待的财政政策。2007年,征收和提高征收出口关税的高能耗、高污染及一些资源性产品,如原油、煤炭、焦炭、铜、铜材、稀土、非合金铝、精炼铜、未锻轧精炼铝、未精炼铜、菱镁矿、铝矿砂、钢坯等,由于出口成本增加,出口得到遏制,有些不再出口。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符合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要求的积极变化。但是,由于一刀切的货币政策和针对大部分出口产品无区别的财政政策,不该退出市场的产品也退出了市场。如以劳动密集为特色的纺织服装产品、以地方可再生土特资源为原料、能大量容纳农村劳动力的轻工工艺以及关系农村发展的农副加工产品等,出口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尽管财政政策体现了一定的有区别的产业政策,但是,由于一刀切的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远远强于财政政策,有区别的财政政策很难发挥应有的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作用。中国的产品前脚退出了国际市场,越南、印度、拉美等国家的产品后脚就跟随其后,进人中国产品腾出的市场。中国丢弃的市场,再要恢复就要付出新的代价。
    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依托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依托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调整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出现立竿见影的奇迹。先进的出口产品结构取代落后的出口产品结构也是个渐进的过程,必须通过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增强研发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技术进步、加强品牌建设等一系列扎实的基础性工作,逐步得以实现。以为通过简单地“减顺差”就能倒逼出口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是不现实的。所谓“腾笼换鸟”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鸟笼腾空了,换什么鸟呢?去哪里抓到比原来更好的鸟呢?先打走害鸟,其他的鸟还得逐步地更换啊!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经济陡然非正常回落
01  经济非正常回落很困惑
02  经济何以非正常回落

第二章  看懂中国经济非正常回落
01  中国经济GDP“迷惘”
02  政府职能缺位缺在哪儿
03  统计数据重要,民智民声更重要
04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关乎长远大局
05  房价疯狂飙升,为何遏制不住

第三章  深究原因,什么干扰经济健康发展
01  不正之风:冲击经济大目标
02  公职贪腐:创伤科学发展

第四章  总结教训,清醒理性地建构未来
01  重拳应对危机,决策面临挑战
02  全力保“8”,其他方面遇冷
03  打出经济反弹,却埋下隐患

第五章  鉴往知来,危机过后反思什么
01  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惹的祸
02  金融危机警示:走自己的路
03  趋利避害地参与经济全球化
04  在遏制与打压中发展
05  极端评论:非打即捧
附  弋辉作品录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立体透视
科学运用宏观调控政策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考验政府执行能力
宏观经济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促进国内产业健康发展应是《政府采购协议》谈判的重要原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