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3967
  • 作      者:
    林秀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林秀梅,经济学博士,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财经大学教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统计学会理事,全国优秀统汁教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20余项,出版《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东北三省创新能力评价及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吉林省农村状况、农业生产及相关产业发展调查研究》、《吉林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吉林省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等多部著作,30余项次成果获得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的两个重要目标,各国政府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和减少失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是就业却没有太大增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失业率的居高不下,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变化的特征与关联如何,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特征与关联如何,我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之间存在怎样的互动机理和互动模式,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中的结构调整和就业问题,这些都成为学术界、政府和民众关注的问题。
  《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关联性研究》以经济结构为主线,在论述了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描述分析、差异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经济计量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支出结构、地区结构的动态关联,以及产出结构和消费结构变化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关联,揭示了我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趋势特征和相依性特征;利用计量经济学的HP滤波和门限回归方法,分解了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波动部分,建立了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区制相依的非线性奥肯方程,揭示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随经济周期变化的内在规律。即在经济扩张期,奥肯系数为正,表明扩张期增长中的“创造性毁灭”效应大于资本化效应,而在经济收缩期,奥肯系数为负,表明收缩期资本化效应大于“创造性毁灭”效应,从而揭示了转型期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的内在机理;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基于劳动力视角的GDP增量效益分解,以及建立的扩展柯布一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揭示了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的互动机理和互动模式,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的原因,提出了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与就业共同增长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四)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是目前研究产业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也是许多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统计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三次产业分类的概念,是由英籍新西兰澳塔哥大学教授埃伦,费希尔(Allen Fisher)在其1935年出版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初级生产阶段,与此相对应的第一次产业就是农业和畜牧业,也包括劳动对象为自然界天然物品的采掘业;人类生产活动的第二个阶段是以工业生产获得大规模发展为标志的,因此,所谓的第二次产业就是制造业,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并提供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人类生产的第三个阶段,是以资本和劳动力大量流向服务领域为特征的,其相对应的第三次产业为服务业,这主要是那些为满足人类除物质资料以外的更高级需求服务的产业。这样就有了三次产业的划分。但费希尔没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后来,英籍澳大利亚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C.克拉克(Colin Clark)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运用这种分类方法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作出了规律性的总结,使这种分类方法得到了世界公认。因此,三次产业分类法也被称为“克拉克大分类法”。
  克拉克将农业(包括畜牧业、渔业、林业)称为第一次产业,将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煤气的制造和供给等公用事业称为第二次产业;将运输通信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服务业和国家机关等公务业称为第三次产业。对于三次产业划分的理论依据,克拉克的解释是:首先,第一次产业的劳动对象基本上是直接取自于自然界,其产品均是缺乏需求弹性的;第二次产业则主要是对取自于自然界的物质进行加工;而第三次产业,主要是指那些在无形的非物质生产领域进行活动的产业,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中,除了少数产品外,其余的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弹性。
  ……
展开
目录
内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定义及其衡量
一 经济增长的定义
二 经济增长的衡量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二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三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第三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 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
二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第四节 经济发展

第三章 经济结构
第一节 经济结构概念
一 关于经济结构的定义
二 本书对经济结构的解释
第二节 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与变化趋势
一 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二 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与基本性质
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含义及理论发展
一 产业结构的含义
二 产业结构理论的产生
三 产业结构理论的发展
第四节 产业分类及产业间的基本结构关系
一 产业的分类
二 产业间的基本结构关系

第四章 就业与失业
第一节 就业的基本概念
一 就业的定义
二 就业的统计划分
三 就业的作用
四 就业的分类
第二节 就业理论概述
一 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就业自动均衡论)
二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三 菲利浦斯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说明
四 新古典综合派的就业理论
五 新剑桥学派的就业理论
六 货币主义的就业观点
七 供给学派的就业观点
八 其他就业理论
第三节 失业的类型与成因
一 摩擦性失业
二 结构性失业
三 周期性失业
四 隐性失业
五 其他类型失业
第四节 两个失业模型
一 结构性失业模型
二 增长与失业模型

第五章 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特征与关联
第六章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特征与关联
第七章 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就业的互动机理与互动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