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革命·宪政·调和:章士钊报刊言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5068285
  • 作      者:
    张谦著
  • 出 版 社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革命·宪政·调和:章士钊报刊言论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清末民初政象与报刊舆论,立宪思潮与预备立宪的兴起,革命浪潮的高涨,文人论政大行其道,章士钊报刊生涯及相关研究综述,主笔《苏报》鼓吹革命排满,早年经历,学堂闹学,罢学革命,宪政思想的萌芽,倡言革命,鼓吹排满,早年报刊言论之特点与核心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朝廷内部对立宪的准备以及一些督抚大员们的赞同,使得在野的知识分子极为活跃。既然立宪的优越之处是上下相通,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当然也就有了参政的希望,所以他们真心实意地鼓吹立宪,以图实现参政的目的。清廷颁布预备立宪旨后,立宪思潮高涨,立宪团体也由此出现,并开展起有组织的立宪活动①。这些团体包括郑孝胥、张謇等人于1906年12月16日在上海组织的预备立宪公会,梁启超于1907年10月17日在东京成立的政闻社,杨度于1907年夏在东京组织的宪政讲习所,等等。但朝廷的官制改革与其他预备立宪措施,并未让立宪派感到满意。因为这些实际上拒绝了立宪派提前召开国会的要求。立宪派没有得到确实的参政利益,所以争取建立代议机构成为立宪派运动的核心问题。
    正由于朝廷与立宪派在立宪问题上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后者便开展起以促进政府召开国会为主要内容的立宪运动。张謇倡议组织了“国会请愿同志会”,以孙洪伊领衔,从1907年秋至1910年10月,展开了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以求速开国会,建成责任内阁。1910年5月,国会请愿同志会发表意见书,痛言速开国会之必要,而且声称:“吾国若能速开国会,可革一切贫弱之根源”,“吾召集国会早一日,即早收一日之人心;迟一日,即增一日之荆棘。且即为保存君权一事起见,亦当速应人民之要求。考各国宪政演进之前史,即可知之……”②《中国新报》第九期刊登《请开国会之理由书》一文,认为国会“内之集合国民之心理以整顿内政,外之发展国民之势力以捍御外侮,振纲纪,固国本,莫重于此”。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清末民初政象与报刊舆论
一、立宪思潮与预备立宪的兴起
二、革命浪潮的高涨
三、文人论政大行其道
四、章士钊报刊生涯及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章 主笔《苏报》鼓吹革命排满
一、早年经历
1.学堂闹学
2.罢学革命
二、宪政思想的萌芽
1.倡言革命
2.鼓吹排满
三、早年报刊言论之特点与核心

第三章 流亡海外倡言政党政治
一、政党言论的出现
二、从万案到留学英伦:言论重心改弦更张
三、政党政治言论的提出
四、政党与政党内阁
五、党争与党德
六、“毁党造党”:政党政治言论之终结
七、政党政治言论之评析

第四章 坚持独立追求共和政体
一、政制之争
1.共和之精神
2.内阁制之运作
二、代议机构之批判
1.民初参议院之定位
2.参议院之权力
3.一院制主张
三、临时约法之评论
1.立宪之精髓
2.临时约法之评论
3.民国宪法之前途
四、变更政制之商榷
1.内阁制难成
2.内阁制与总统制之比较

第五章 回归传统意在调和
一、调和立国论
二、联邦制
三、以农立国论

第六章 章士钊报刊言论思想演变之理路
一、政情与章氏报刊言论思想之取舍
二、西方政治思想对章氏言论的影响
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章氏报刊言论思想的归宿
四、几点启示
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