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君劢解读——中国史境下的自由主义话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058202
  • 作      者:
    丁三青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是一篇分量很重、议论深邃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华东师范大学刘学照教授
  论文学理性强,解剖分析透彻,提出了个人的独到见解,学术上有贡献,是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南京大学张宪文教授
  这是近期有关中国自由主义和张君劢思想研究的力作,居于学界的前沿水平。
  南京大学崔之清教授
展开
作者简介
  丁三青,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9-2002年在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师从崔之清先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4年以来,一直在中国矿业大学从事教学、研究、管理工作,历任社科系副主任、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现为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煤炭高等教育》杂志执行主编;西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评议专家;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容闳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煤炭教育协会高教分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高等教育协作组副组长。研究领域涉及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主持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项。代表作:《中国青年启示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现代性与近代中国》,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革命与中国现代化》(合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统战学》(合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国共关系与中国社会现代化》(合著),武汉出版社1999年版等。《“中国史境》下的自由主义话语——张君劢与1946年中国自由主义者的命运》(即将出版)。
展开
内容介绍
  自由主义曾经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最主要的思想流派之一,但其后,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成了历史之谜。《张君劢解读:中国史境下的自由主义话语》以现代性和“中国史境”为理论支撑,以张君劢为中心,以自由主义为主轴,以1 946年的中国为时空经纬,搭建了一个“T”字形分析模型。以思辨的目光和实证的方法,拂去了掩压在自由主义之上的厚尘。
展开
精彩书摘
  君劢出生在江苏嘉定县城的一个儒医兼经商的家庭。近代的中国江南,经济发达,思想活跃,“格致”之学盛行,西方学说侵洇。这些都对张君劢后来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关于他出生的年代,他的夫人王世瑛曾用这样的文字来描述:“时当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兴办洋务之际,亦即中法战役、孙中山先生主张革命之次年也。”①这段文字无非是对张君劢“不平凡”的一生加以佐证。但是,张君劢确实是出生在一个不平凡的年代,这个年代使张君劢栉风沐雨。12岁时,张君劢就走上了一条与传统士人相异的道路,不追求科举场上得来的功名,而是进入新式学堂——广方言馆学习,尽管几年后他仍然考取了功名。广方言馆的学习,是张君劢对政治产生兴趣的开始。广方言馆注意掌故舆地之学者,首推袁希涛先生。张君劢“对于政治制度之兴趣,袁先生实启之”。②也就在张君劢人广方言馆学习的第二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了戊戌变法,张君劢十分钦佩康、梁,政治兴趣因此更浓。而张君劢的政治思想可以说是对康、梁改良主义的继承。特别是梁启超对张君劢的影响最大,张君劢称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伟大自由主义者”。张君劢甚至将自己的次子起名国超、三子起名国康,以纪念康、梁二人。19岁,张君劢入学南京高等学校,因列名参加义勇军,被校方退学,由此,他“生平对于政治之兴趣,已萌芽于世”。⑧20世纪初,中国留学运动出现了1870年代以来的最高潮,并且留学的走向以日本为主。④中国学生在日本留学,则以学习军事、政治、法律为主,这反映了中国民族主义新的发展趋向。1906年,张君劢在留日高潮中,也负笈东渡。与大多数留学生一样,张君劢“志愿在学习陆军或政治,意不在理化也”,入早稻田大学政治预科学习。①对此,张君劢后来曾这样说过,“由清末至民国初年,吾国知识界对于学问有一种风气:求学问是为改良政治,是为救国,所以求学问不是以学问为终身之业,乃是所以达救国之目的。我在日本及在德国学校内读书,都逃不出这种风气。”②正因为因此,在早稻田大学,他特别钟情于政治学,选修政治学课程的只有张君劢一个人,课本用的是被马克思称为“自由思想的始祖”——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洛克的《政府论》。张君劢的日文不好,英文却相当不错,而早稻田大学的政治学参考书多为英文版,学生也可以用英文考试,这样,张君劢就看了大量的英文政治学著作,英国自由主义思想由此进入了他的精神世界,“英国的政治”开始成为他追求的理想。对张君劢最有影响的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是穆勒约翰和拉斯基。取穆勒约翰之说在日本期间,他加入了康、梁立宪派队伍,为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撰稿。他以“立斋”为笔名在《新民丛报》第4卷第18号(1906年11月1日)上发表《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的译文。有的学者认为,“从某个意义上说来,《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奠定了君劢一生政治思想的一个里程碑。”④穆勒约翰今译密尔,19世纪英国著名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他从维护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出发,提出反对国家压迫,保证政治自由,反对社会习俗和舆论奴役,维护个人在社会中的自由。他首次主张划定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的界限,将对自由的探讨深入到社会领域,这与洛克、盂德斯鸠只探讨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穆勒约翰的思想,对张君劢影响很大,成为张君劢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穆勒约翰议院政治论》是穆勒约翰《代议政治论》一书的摘译。张君劢采用严复意译的方式,译、著结合,在译文中充分体现译者的思想。张君劢摘译《代议政治论》的目的是为了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清革命,为立宪派的君主立宪运动提供理论支持。在这篇译文中,张君劢借助于穆勒约翰,表达出自己这样的一些思想:第一,“政体必与其国民之性情行谊,毋相凿柄”,即政体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国民的能力和素质;第二,立宪政体优越于专制政体,是最善良的政体;第三,立宪政体能否取得善政,关键是国民是否具有发达的智力、能力和活动力。据此,张君劢认为,中国的国民智力、能力、活动力都很低,当务之急是发展教育,提高国民这“三力”。要发展教育,只能立宪,不能革命,因为革命必然导致社会动乱。同时,革命党人的革命实际上是狭隘的民族复仇主义,他认为,满汉同为炎黄子孙,应该协力同治,主张将满族人民与满族统治者区分开来,将汉族统治者与满族统治者同样视之,一起反对。尽管张君劢效法英国自由主义政治,主张渐进式的立宪、改良,反对革命,但他的民族平等的思想在当时的思想家中确属少见。张君劢对穆勒的解读,尽管是结合了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但是,由于他对中国社会考察的偏差,简单地否定中国不需要民族革命,而只需要当年英国那样的政治革命——基于国民“三力”培养的政治变革,即实行君主立宪的政体改革。这便导致了张君劢将穆勒的理论“直线横移”到中国的做法。独好拉斯基同穆勒约翰相比,拉斯基对张君劢的影响更大。尽管张君劢与拉斯基从未谋过面,仅是神交,但是,在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中,张君劢“独好赖氏”(张译拉斯基为赖斯几——引者注)。张君劢所说的他的政治是英国的主要是指他的政治思想是学习拉斯基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
展开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史境与自由主义
一、方法论问题
1.自由主义的现代性起源
2.史境与自由主义
二、自由主义的解读模式:以英、德为例
1.英国的自由主义解读模式
2.德国的自由主义解读模式
三、“中国史境”与自由主义
1.现代性诉求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2.“中国史境”下的自由主义解读模式
3.话语横移
4.中国自由主义者的生存样态

第二章 中国自由主义的流派与特点
一、中国自由主义的流变
1.严复与中国自由主义的产生
2.新文化运动:中国自由主义运动的开始
3.1920~1927:中国自由主义的分化与自由主义运动的困挫
4.1927~1937:资产阶级的异化与自由主义者的抗争
5.1937~1945: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
6.1945~1949:自由主义运动的最高潮与自由主义的式微
二、中国自由主义流派考论
1.胡适的实用主义
2.张东荪的社会主义
3.陈独秀的民主主义
4.梁漱溟的民粹主义
三、中国自由主义流派对勘
1.“直线横移”与“错置具体感的谬误
2.“中国问题”与“话语修正
3.理论混杂与中间道路
4.“文化边际人”与现实政治态度

第三章 西方话语与中国儒学的杂糅
一、张君劢对西方话语的横移与自由主义
l_德国的哲学
2.英国的政治
二、张君劢对中国儒学的承接与自由主义
1.儒学的现代性解读
2.精神自由与新儒家

第四章 在自由与权力之间
一、文化民族主义
1.中国传统民族观念的反思
2.培养新的“中华民族性
二、国家主义
1.国家民族本位
2.统一与民权
三、宪政主义
1.“宪法之父
2.宪政何以成为必要
3.宪政何以成为可能
四、民主政治
1.理性政治
2.政党思想
3.修正的民主政治
4.人权思想
五、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的解读
2.社会民主主义
3.国家社会主义
4.民主社会主义

第五章 “百家争鸣”与“中间道路
一、1946年的现代性意义
1.现代性与“历史时间
2.1946:现代性与中国的自由主义
二、又一个“百家争鸣”时期
1.民主社会主义的国际大合唱
2.“第三条道路”:自由主义者对战后中国现代性方案的设计
三、调处国共冲突
1.倾力于三大问题的解决
2.调处国共冲突

第六章 中国自由主义的大转折
一、“国大”:众矢之的
二、张君劢:“有条件参加‘国大
1.在“国大”门槛前徘徊
2.“有条件参加‘国大’
三、原因分析
1.民社党生态的困窘
2.国民党投其所好,百般拉拢
3.充满矛盾的自由主义理念
4.“宪法之父”的“宪政情结
5.人格分裂与异化
四、大受物议

第七章 历史的余音
一、自由主义阵营的分化
1.张君劢被民盟开除
2.张君劢与民社党的分裂
二、猎官分肥
三、最后的表演
1.美国的新战略
2.“新第三方面”的自由主义运动
3.拥戴李宗仁
四、为蒋介石捞取救命稻草
1.“隔江而治
2.“三分天下有其
3.参加新政协

第八章 自由主义之悲
一、自由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1.自由主义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2.自由主义与民主政治的实现
3.自由主义与经济现代化
4.自由主义与文化现代化
二、自由主义之悲
1.过分强大的现实建制的权力
2.软弱的第三种势力
3.资本主义的样态与“双重自由
4.理论体系的缺陷
5.鸟托邦的儒家政治道德
三、历史的回眸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