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方面,温特制成为美国主导国际新型跨国生产体系的工具。美国是信息技术的超级大国,拥有作为信息时代标志的硅谷,是英特尔公司和微软公司的母国。21世纪之初的全球信息产业中,美国中央处理器的产量占92%,系统软件产量占86%,信息产业投资占全球投资的42%,电子商务额占全球总额的75%,商业网站占全球总数的90%。当前世界信息产业的基本格局是:美国生产中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台湾和新加坡生产一般电脑部件,韩国生产半导体的记忆部分,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生产低档的周边产品。美国控制着技术和标准,同时也占据着信息产业价值链中最有价值的环节。在经济全球化中,美国公司逐渐把需要大量投入、折旧加快、风险增大的生产领域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这样不仅免除了市场不确定性的风险、自然资源的耗费,还确保了高额的垄断利润。美国在信息时代的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经济120个月持续繁荣的奇迹。
温特制的竞争也可以从企业和国家两个层面讨论。在企业方面,信息产业的竞争激烈,主要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标准的开放性。温特制标准化、程序化的生产过程,少数企业垄断核心标准。但这种标准是开放性的,为整个产品的零部件和次系统提供了相互兼容性。温特制的这种开放性,允许全球各种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依照标准要求加入到模块的研发和生产之中。二是中小企业众多。温特制采用跨国生产网络和合同生产,这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机会,它们可以低门槛地进入信息产业链的某一环节进行竞争。温特制的竞争集中在每个价值链的节点上展开。从上游的原料及零部件生产开始,到产品的组装乃至配套产品和售后服务,每个环节都有许多专业化的企业在其中参与竞争。由于信息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和技术创新周期的缩短,竞争在每个领域都非常激烈。个人电脑领域大部分零部件如主板。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