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科学批判构架的历史生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057389
  • 作      者:
    张一兵主编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展开
精彩书摘
  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①。关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问题,常常是布尔乔亚思想家们有意无意地试图回避的重要历史事实,也是所有自由主义思想逻辑故意忘却的历史记忆。对这个问题,佩罗曼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②
  3.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般总是被看作与工业化、城市化等社会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可是也正因为如此,农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常被人们忽视,甚至有论者简单地把农业划归为“传统的”或“落后的”社会生产部门。但事实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最早往往就是从这些“传统”的或与之直接关联的部门中发生的。然而,与工业相比,资本主义经济在西欧封建农业中的确经历了一个缓慢得多的发展过程,原因在于:在政治上,乡村是封建主阶级统治的中心,对乡村地区的控制他们往往抓得最紧;在经济上,封建土地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农业中发生发展的最大障碍。尽管如此,西欧资本主义农业还是在14-16世纪的欧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这是由两大因素共同促成的:第一,14世纪欧洲鼠疫的流行,一方面导致了生产力的极大后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欧洲社会中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由于劳动力严重不足,自由农民的收入得以增加,进而形成了一个“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级,农业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就这样渐渐发展起来;第二,伴随着殖民扩张而在宗主国发生的“价格革命”导致物价飞涨,工商业者和缴纳货币地租的农民从中获得收益,而封建主的实际收入却减少了。
展开
目录
主编的话
导言
第一章 资本主义的历史兴起及其思想史再现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与现代世界的兴起
一 中世纪解体,走向资本主义
二 新的历史主体:资产阶级的兴起与革命
三 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经济人”、劳动价值和“看不见的手”
一 欲望和利益:“经济人”假设
二 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和演化
三 “看不见的手”:自发经济动机背后的客观力量
第三节 “市民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认识
一 “市民社会”、“公民社会”还是“资产阶级社会”?
二 洛克、孟德斯鸠、黑格尔:作为资产阶级自我认识的“市民社会”
三 从“资产阶级社会”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第四节 浪漫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三大运动
一 浪漫主义:满怀激愤的诗意批判
二 近(现)代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三 共产主义与三大工人运动

第二章 “现代市民社会”: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激进想象
第一节 从书斋走向现实:青年马克思1843年前的社会历史认知
一 青年马克思开始资本主义理解之旅的支援背景
二 从书斋走向现实:马克思“博士论文”的社会政治意蕴
三 从理性主义国家观向唯物主义转变
第二节 “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一 一般(法权)唯物主义立场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二 历史一政治笔记研究与市民社会研究的深化
三 青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全面批判
第三节 青年恩格斯在现实中探索资本主义
一 “白尔尼+黑格尔”:青年恩格斯的激进立场和哲学理解
二 “跃进到英国”:青年思格斯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指认与理论立场的转变
三 青年恩格斯对工业资本主义的全面指认

第三章 异化劳动基础上的私有财产统治:青年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
前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剖析
第一节 劳动异化:青年马克思对“当前经济事实”的最初批判
一 从“国民公会史”的写作到“国民经济学”研究
二 《巴黎笔记》: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概览
三 异化劳动逻辑分析中对资本主义现实的判断
第二节 “私有财产”:资本主义的理解及其拓展
一 马克思在私有财产现实运动中对资本主义的理论认知
二 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批判的社会历史意蕴
三 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深化:经济学分析的新开端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诞生前夕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观
一 马克思1844年夏对工人运动的总结和社会革命的论证
二 马克思思格斯第一次合作中的理论深化
三 思格斯:经验观察中的工业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

第四章 “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科学批判方法论的确立
第一节 经济学研究的深化与新哲学世界观的初步确立
一 经济学研究中的反思与人本主义逻辑的颠覆
二 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元理论的格式塔转变
三 工业资本主义现实的直接认知与新理论建构的重要参照系
第二节 “现代私有制社会”:“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批判
一 生产与历史:资本主义批判的科学基础
二 分工与资本的世界历史
三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
四 “资本主义世界”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
第三节 “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批判一般理论框架
一 资本主义批判一般理论框架的进一步阐发
二 政治经济学范畴中折射出来的资本主义理解与批判
三 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在经济学视域中的第一次全面阐发
第四节 资产阶级社会批判与社会政治实践
一 批判资本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思潮的对话
二 《共产党宣言》: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制定与阐发
三 1848年革命前后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理解

第五章 理论反思与视域拓展:马克思恩格斯19世纪50年代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理解
第一节 大革命的反思与新问题域的开启
一 革命进程与资产阶级社会的再考察
二 资产阶级社会形态中的国家和意识形态分析
三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拓展与新问题域的开启
第二节 《伦敦笔记》:资本主义理解深化的重要环节
一 货币数量论的反思与再生产问题
二 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化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内在悖反
三 剩余价值理论的必要前提:对于工人阶级状况和工资问题的研究
四 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分析的理论准备

第六章 《资本论》及其手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批判
第一节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批判理论框架的确立
一 从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到狭义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理解方法的转换
二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批判的总体性说明
三 从货币到资本: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
四 资本主义全面批判的初步展开
五 政治经济学批判结构计划调整中展现出来的资本主义理解深化
第二节 科学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批判理论框架的完成
一 通向“资本一般”:<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二 “资本一般”分析的直接展开
三 资本“主义”全面理解的确立:广义剩余价值理论和再生产理论
第三节 经典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逻辑的最终确立
一 《资本论>的出版和修订:开放性终结的资本主义理解与批判
二 商品价值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社会的彻底剖析
三 社会经济形态: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全面展开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批判理论在革命实践中的展开
一 “国际工人协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传播和发展
二 巴黎公社:革命斗争中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批判的发展
三 资本主义科学批判理论的宣传及其在论战中的深化

第七章 资本主义理解的延伸与调整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形成视域中的历史研究
一 人类学研究的突破与前资本主义历史理解的延伸
二 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与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
三 “历史学笔记”中的资本主义前史
四恩格斯对马克思历史研究的补充和总结
第二节 晚年恩格斯针对变化着的资本主义现实的理解与批判
一 恩格斯在哲学论战中对于资本主义科学理解的系统总结与阐发
二 《资本论》第二、第三卷的问世: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
三 变化着的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下的无产阶级政党斗争策略
四 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武器的砥砺:思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书信”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