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处于混乱包围之中的国王把权力交给了墨索里尼。1924年,墨索里尼把意大利变成一个一党制国家,自己则成为“元首”(DUce)。法西斯分子把自己人安插进每一关键领域,以实现对经济的监控。当时的意大利似乎给人以深刻印象:犯罪很少,涌现出诸多纪念性建筑,稳定的物价,还有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火车正点运行”。然而在表象的背后,法西斯主义的实质是混乱:隐性失业,可怜的经济成就和腐化。
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崩溃,使某些人认为法西斯主义就是未来的潮流。德国的希特勒抄袭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做法,只是让其成员穿上褐色的制服,并且加上了种族主义的内容。对于希特勒来说,德意志民族的任务并不只限于反抗制裁性的、不公正的《凡尔赛条约》,处理魏玛共和国遗留下来的混乱,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高等民族。希特勒并不是德国种族主义的始作俑者,德国种族主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好几代以前,但希特勒超越了前人。德国的种族主义认为,只有一个特殊的白人群体——雅利安人是一切文明的卫士。其中的一支——诺曼人(包括德意志人)则更为优秀。(实际上,同其他欧洲人一样,德意志人也是多民族的混合体。)希特勒认为,高等的诺曼人有被诸如犹太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甚至罗马天主教会等“邪恶”力量玷污的危险。这种教义是死亡集中营的源头。
1933年,在一片喧闹声中,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像墨索里尼那样在两年时间里获得了完全的独裁权力。或许大部分德国人的确拥护希特勒。纳粹的“合作”经济使失业率下降,许多工人觉得,他们的境地在国家提供的工作、职业和福利中得到很大改善。毕竟,纳粹的全称是“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但是其中的“社会主义”是个幌子。希特勒的真实目的是战争,一场成就英雄的战争。在短短几年内,希特勒统治了欧洲,使东欧的斯拉夫国家成为德国的殖民地——他称之为“生存空间”(Lebensraum)。在这一过程中,纳粹的死亡集中营杀害了近600万犹太人和相近数目的基督教徒。希特勒疯了吗?很难说。他的许多观念在德国人当中有着广泛的市场,他有上百万狂热的支持者。这不是丧失理智,纳粹证明了民族主义走向狂暴的危害性。
展开
新一版的《政治科学》在强调美国政治体制的同时,丰富了其他国家的相关案例,对政治学的基本术语、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深入、公正的介绍。本书采用更易理解的方式重点强调一些词汇、定义和基本概念,从政府存在的理由到国际关系,涉及了政治科学的方方面面。
——英文原版书封底书评
这本书是非常棒的简介性书籍,可以加深你对政治科学的理解。如果你思维活跃,并且试图探寻自己一些观点的依据,这本书将成为你得力的助手。
——美国Amazon读者中国读者评价:
我想这本书才是教科书的典范之作。全书提出的问题远比解决的问题多得多,惟其如此,才留给每一个读书的人更多思考的空间,不像许多的教科书只顾着一味灌输知识,不给人留一点思考的余地。
——“豆瓣”读者丁丁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