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76535
  • 作      者:
    教军章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通过征引大量翔实的史料,对国民性问题研究的来龙去脉作了系统的、追本溯源的历史追踪;对不同时期中西学者对国民性内涵的种种不同认识和表述作了评介。它着重分析了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讨论、研究的理论成就与缺失,以及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层价值。《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在结语部分指出:“现代政治与政府管理的目标可以高度概括为追求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而“人的现代化发展无疑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国民性格重塑问题则包含在其中”。这段话对研究近代国民性改造问题的现实意义作了概括的说明。
展开
作者简介
    教军章,男,1962年12月生于辽宁凤城。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黑龙江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黑龙江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省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学科后备带头人。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黑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等。 主要研究成果:出版学术著作《公共行政组织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组织传播——洞悉管理的全新视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等4部,参编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各项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社科、省教育厅等科研项目10余项。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近代哲学,行政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通过对国民性问题及其研究源流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梳理,以历史与逻辑有机统一的学术原则重新阐释了国民性概念蕴涵的基本意义,从问题的背景、生成、性质、表现以及变迁等层面较为系统地概述了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理论认知的成就,并对其存在的历史缺失给予相应的学理观照,由此依照问题涉及的主要界域,对其内蕴的深层价值进行了尝试性解读。《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视阈及其价值》选择的理论视角是一种文化比较研究的宏观界域,它依托“中国问题”逐步世界化这一贯通绵延历史长河的动态平台,揭示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指涉的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民族学的多维意蕴,透视近代国人寻求主体自觉的心路历程,将其还置于中国近代民族政治救亡和思想文化启蒙的生存空间中来求证其本寓的社会价值,并拓衍其代际省思、承继、批判以至创新所寓意的深远影响惯性,在逆向审视中获取中国人的现代化的某些启示:社会生活、文化意喻与政治归旨成为检视国民性问题负载深层价值的基本方面!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历史追踪:中国国民性问题研究概览<br>    历史地看待问题几乎是任何学术研究难以避开的途径,因为现状均来自历史的延续;对于本来就是作为历史问题存在的问题,选择历史维度进行审思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国民性问题是从历史到现实一路走来的,是至今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或许所谓的解决大概应该是厘清大致的结构框架——的问题,也便是需要不断进行历史反思的问题。如果我们将其视为“中国问题”的组成部分——世界历史的视角,应该明确所谓“中国问题”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如果我们视其为民族文化世界化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应该明确文化的民族化与世界化不断演进、交融、冲突等的基本态势。显然,无论如何理解国民性问题,其本身都离不开一种历史主义的方法论观照。本章即从东西文化交往史的角度简单概述中国国民性问题的由来,重点在于清晰问题衍化的基本线索。<br>    一 问题缘起:西方对东方的历史回观<br>    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明确提出尽管被确定在19世纪末叶,但是,西方学者关于中国(问题)的感性认知要久远得多。
  ……
展开
目录
    序<br>    导言 关于近代国民性研究的基本问题<br>    一 问题的性质<br>    二 研究的状况<br>    三 蕴涵的意义<br>    四 选择的视角<br>    <br>    第一章 历史追踪:中国国民性问题研究概览<br>    一 问题缘起:西方对东方的历史回观<br>    (一)从惊羡的开端到顶礼膜拜<br>    (二)充满想象的偏执批判:从美誉到丑化<br>    二 问题提出:国人的初步反省<br>    三 问题深化:国民性问题的批判主调<br>    四 问题延展:国民性问题批判性反思<br>    (一)对传统文化的冷静思考<br>    (二)相对系统的国民性表述<br>    (三)国民性问题学术论争的展开<br>    <br>    第二章 从意涵到概念:国民性的理性阐释与界说<br>    一 国民性概念的认知分野<br>    (一)西方学界的国民性意涵<br>    (二)中国学术界的国民性定位<br>    二 关于国民性概念分歧的分析<br>    (一)国民性概念的批评<br>    (二)国民性概念旨趣的认识<br>    (三)国民性内涵:界定与理解<br>    <br>    第三章 近代中国国民性研究的理论成就<br>    一 国民性问题之背景:比较视阈下的中西文化差异<br>    (一)东西文化比较的初步尝试<br>    (二)东西文化差异的学理定位<br>    二 国民性之地位:从单项决定到双向互动<br>    (一)个体改造单项决定意义的理论阐释<br>    (二)由个体改造到个体与社会共同改造<br>    三 国民性之生成:历史的传承与现实的观照<br>    (一)对封建制度的根源性揭示<br>    (二)由制度到伦理文化的根源性定位<br>    四 国民性之诸种表现:对民族劣根性批判的过多关注<br>    (一)国民性批判主调的生成<br>    (二)国民性批判的宏观评析<br>    五国民性之改造:人的近代化取向<br>    (一)国民德智体提高的系统表述<br>    (二)国民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张扬<br>    <br>    第四章 近代中国国民性研究的理论缺失<br>    一 绝对化的“本质主义”倾向:国民性表述的逻辑归向<br>    二 文化虚无主义流弊:西方化、东方化与现代化碰撞<br>    三 政治与学术使命的交锋:政治理性的文化乌托邦构想<br>    <br>    第五章 中国近代国民性问题研究的深层价值<br>    一 社会意义的凝思——追寻主体个性与共性的历史统一<br>    (一)在历史发展中超越文化生命限域<br>    (二)激活社会发展的文化动力<br>    (三)从日常行为审视文化国民的社会意蕴<br>    二 文化的民族性表达——国民文化特质讨论的接续<br>    (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恒久碰撞<br>    (二)在比较中定位多层次文化契点<br>    (三)探索中国民族文化发展模式<br>    三 政治发展中的国民性重塑——历史使命与政治责任的现实切换<br>    (一)政治发展与国民性改造<br>    (二)国民性格塑造的制度化与伦理化途径<br>    (三)政治责任的归宿:重塑优良的中国国民性格<br>    结语:民族国家现代化面临的永恒课业<br>    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