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军二战战场大解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616011
  • 作      者:
    张友筠著
  • 出 版 社 :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有人说,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导致了日本最后的败亡,那么事实真相又是怎样的呢?本书一步步还原日军二战败亡之路……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友筠,历史与军事作家,长期关注历史、战争、情报、军事防务和国际问题,出版有《核战之路》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60多年了,当年的战败国德国已经坦然接受了历史的审判,和当年曾饱受其侵略之苦的国家一道纪念那次本来可以避免的世界大战,但同样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却时常与那些被它侵略过的国家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事实上他们从未对自己的暴行进行过真诚的忏悔,而其他亚洲国家心理的创伤也久久难以愈合。非但如此,日本还试图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的暴行辩护。他们甚至认为,自己之所以会输掉战争,只不过是因为美国先于他们生产出了原子弹。
     那么,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本书从日军扩张之路,对日军在二战时各个战场的各次重大战役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深度解密,逐层讲透日军二战败亡之局。
 
展开
精彩书摘
     嚣张关东军:打响二战第一枪
     1931年3月,板垣征四郎鼓动关东军说:占有“满蒙”是“实现日本远大理想的使命”,还说这是日本摆脱经济危机的唯一方法。石原还论断:只有开发“满蒙”,活跃经济,解决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失业问题才有希望。
     1931年8月3日,被任命为关东军司令官的本庄繁提出日本向外侵略的步骤和近期入侵中国的总设想。他声称日本“必须趁此世界金融凋敝、苏联五年计划尚未完成、中国尚未统一之机,确实占领我经营30年之满蒙……使上述各地与我朝鲜及内地打成一片,我帝国之国基始能巩固”。
     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决意把侵略中国东北的舆论化为侵略行动。
     1931年9月18日晚,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击北大营,点燃了世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第一把火,在远东形成了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从此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北大营的一声炮响,标志着日本这个军国主义岛国在中国实施暴行的开始,而中国这个积贫积弱的大国也从此沦为日本军刀下的人间地狱。
     占领满蒙计划
     早在1894年甲午战争伊始,日本侵华的狼子野心就已昭然若揭。
     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昭和天皇秘密奏折,题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所谓的《田中奏折》。
     《田中奏折》中说:“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洲。”在田中义一的设想里,“倘若中国完全被日本征服,其他如小亚细亚、印度、南洋等地异服的民族必然会敬畏日本而向我投降,使全世界认识到亚洲是属于日本的,而永远不敢侵犯日本。这是明治大帝的遗策 ,也是我大日本帝国存立的必要大事。”
     在他看来,国土狭长的日本资源缺少,战略也缺乏纵深,为了赢得所谓的“最终的战争”,日本一定要一个战略物资基地,而这个基地就是“满蒙”,即东三省和蒙古。
     《田中奏折》出笼,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田中奏折》为军国日本找到了一个十足的理由,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寻找了一个侵略中国的突破口。它就像一个行动方针一样,极大程度地为日本侵华野心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效果,此时的日本开始伺机而动,时刻准备着对中国付诸它惨绝人寰的侵略和杀戮。
     东北是中国距离日本最近的领土,按照《田中奏折》所说,“欲要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日本侵华的第一步就是要占领“满蒙”,只要占领了“满蒙”,它就为自己找到一个向全中国进军的据点。
     1928年8月9日,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华政策要点》,这个文件成为当时日本侵华纲领,强调了“满蒙”和日本的特殊关系,并且提出“日本根据历来维护东三省安全之方针,应有不惜牺牲的决心”。 一年后,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起草了《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文件,次年又起草了《关于满蒙占领地统治的研究》。文件明确提出占领满蒙的目的:“迅速占领满洲及蒙古之一部,完全置于我方势力之下,以获得对外长期作战之资源及其他有关之牢固基地。”这份文件不仅积极策划如何侵占东北,而且还对侵吞东北之后该如何进行统治也做了准备。
     1930年,日军参谋部拟定《昭和六年形势判断》。这个“判断”确定解决满蒙问题分三步走:第一步,改变日本所谓“正当权益”被损害的现状,确保并进而扩大这一权益;第二步,在“满蒙”组成一个从中国中央政府独立出来的新政权;第三步,完全占领中国东北。
     1931年,在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等人的策划下,关东军司令部正式制订了《满蒙问题处理方案》,方案认为当时已达到日本中央所谓解决满蒙问题的第三阶段,即军事占领阶段,决定“若遇非常情况,关东军应有决心自行决定颠覆张学良政府,占领满蒙”,主张“以谋略制造关东军行使武力的机会”,强调了在非常情况下,关东军自行决定占领满蒙的决心。
     与此同时,关东军开始了武力占领东北的部署。此后,针对占领满蒙的计划,关东军先后多次对东北各地实行战略侦察,甚至到后来每星期都要对侵占东北做密集的研究。
     1931年7月,日本参谋本部和陆军省会商后,制定了《解决满洲问题政策大纲》,明确规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并确定在此后一年内,要让国内外彻底地了解“满蒙”的实际状况和日本的立场,作好转入军事行动的准备。
     日本军部的这一决定,无疑为关东军策划发动武装占领东北提供了依据,给他们壮了胆,从而使他们的行动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而事实上,关东军早就开始行动了。先后三次以“参谋军官旅行”为名,到东北一些重要军事地区进行多次实地侦察,搜集情报,制订作战计划。
     很显然,这时的日本关东军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的全局方案已经基本成熟。
     罪恶之箭搭在弦上,只待发射了!
     “九·二八计划”
     对日本来说,万事已备,只欠东风。一切非正义的战争都需要一个借口,师出无名,日本所欠的东风就是它要向“满蒙”发动占领的借口,所以,它必须制造事端,为战争寻找一个借口。从“万宝山事件”到“中村事件”,再到即将发生的“九·一八事件”,日本对中国虎视眈眈,绞尽脑汁制造各种事端,企图为自己寻找一个发动军事侵占的借口。
     在“万宝山事件”中,日军开枪打死了中国几十个农民,但日军却对这次残暴事件进行欺骗宣传。而在“中村事件”中,中国军人击毙企图偷越国境进行军事侦察和绘制军用地图的日本间谍,日军借此竭尽全力煽动反华狂潮,并且一度叫嚣应该就这一事件对中国诉诸武力一举解决满蒙问题。其嚣张气焰令人发指。
     为了侵占中国东北,日本为自己的血腥计划大造各种理论依据,并且积极扩充军队故意制造事端,企图为侵略寻找战争借口。他们设计了包括煽动排日暴动在内的许多挑起冲突的方案。
     多事之秋的关东大地,战争的火药味越来越浓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已经迫不及待了,整个东北战云密布。日本天皇决定1931年9月28日向“满蒙”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之所以把时间定为9月28日,原因是等到当地的高粱、玉米等农作物收割完毕之后,便于日军大规模作战。
     但在外交上,为了确保侵占“满蒙”军事行动的突然性,日本事前制造了一系列“和平”的假象。首先,它掀起了所谓“保卫满洲,避免布尔什维克威胁”的广泛宣传,企图用苏联的口号来掩盖它对中国东北的侵略阴谋。
     在确定9月28日以武力侵占以前,日军就开始进行了异常的人事变更安排,任命曾担任张作霖顾问和驻华武官的本庄繁中将为关东军司令官,任命原在天津担任特务机关长的土肥原贤二大佐为沈阳特务机关长。并且,负责爆炸柳条湖铁路的人选早在6月份就已经确定了下来,这个人就是精通爆破技术的河本末守中尉;他被提前调往柳条湖铁路分遣队,喝血盟誓,等待上级下达炸毁铁路的密令。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对东北的侵占已经一触即发,战争的前夜悄悄来临了!
     被提前的“九·一八”
     9月15日,为了在发动军事行动前制造“和平”的假象,参谋建川美次被陆军大臣南次郎派往东北传达军部不同意近期发动事变的意见,出发前,建川美次授意自己的部下、陆军情报科班长桥本欣五郎中佐连续向关东军发出了三份密电:
     第一份电报说:“事暴露,立即坚决行动。”
     第二份电报说:“在建川美次到达沈阳前,应坚决行动。”
     第三份电报说:“国内不用担心,应坚决行动。”
     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接到电报后,得知建川美次将于9月18日傍晚抵达沈阳,就与石原莞尔等人进行反复研究,最终决定在9月18日提前行动。
     于是,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工兵中尉以巡视南满铁路为由,带领松岗军曹等几名军人背上黄色炸药将南满铁路河本路段炸毁。而此时,日军传令兵令野跑到川岛正面前报告:“河本中尉派我前来报告:北大营西铁路线被中国军所破坏,有三四十名中国官兵正向柳条湖先遣队窜动。”在距离爆破点以北约4公里的文官屯的川岛中队长立即率兵南下,对北大营发动袭击。时任东北军独立第七旅620团团长王铁汉闻声,当即带领部队赶往北大营与日军交战。
     这样,在日本方面,关东军打响了侵华的第一枪,而在中国方面,王铁汉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当北大营的炮声响起,日本点燃了世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第一把战火,从而在远东形成了第一个战争策源地,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9月18日,这一天取代了9月28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这就是“九·一八事件”,它被凶残的日军称之为“杰作”。它提前暴露了日军的行动计划。这一事件的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分别是:关东军高级参谋“大刀” 板垣征四郎、关东军作战参谋“大脑”石原莞尔、奉天特务机关长“中国通”土肥原贤二。
     原本应该是9月28日发生的事件发生在了9月18日,“九·二八”变成“九·一八”,所以关东军总司令本庄繁事先并不知情,而日本天皇也是如此。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升起狼烟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由来已久,年月日,他们终于使用卑鄙的伎俩打响了侵华战争的第一枪,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前兆。由于蒋介石政府的消极避战,中国的东北三省很快沦于日军的铁蹄之下。不久,日本国内爆发了“二·二六”兵变,主战派掌握了政权,全面的侵华战争在北平城外的卢沟桥畔打响,但中国国民党政府依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华北数省也很快成为日军的后方基地。
嚣张关东军:打响二战第一枪
侵吞东北:大赌局不战而胜
“二二六”兵变:日本走向深渊
烽火卢沟桥:法西斯野兽露出利齿
践踏华北:全面侵华的开始

第二章 全力启动的战车
日军在侵占东北和华北之后,认为中国的政府军已不堪一击,因此狂妄地提出了“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口号,将兵锋直指长江流域,但在淞沪一战中,却损兵折将气熖大挫。为了报复,他们攻克南京之后,在一周时间内竟屠杀中国战俘和平民达万人。但如此兽行非但没能扑灭中国人民的反抗之火,反而更加激起了他们驱逐日寇恢复失地的决心。在台儿庄一战中,日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重失败,损失兵力一万余人。此后,日军在中国的战线越拉越长,又先后占领了广州和武汉,侵华战争由此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淞沪会战:破产!“三月亡华”论!
南京大屠杀:噩梦笼罩扬子江
兵败台儿庄:气焰受挫
偷袭广州:偷袭再告成功
占领武汉:已成强弩之末

第三章 在中国越陷越深
随着日军不断向中国腹地推进,他们在侵华战争的泥沼中也越陷越深。战线过长导致了后方补给的困难,在此后的长德会战中这一问题便突现出来,这也成为日军全面失败的前兆。此后,为了策应可能发生的太平洋战争,他们又进行了豫湘桂大会战,兵力也因此进一步分散。
长沙的三次会战:铁蹄被阻挡
步入泥沼:无法维持的后方
常德会战:折戟湘西
豫湘桂会战:兵力再次分散

第四章 博弈东南亚
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日军在中国大陆作战的同时,还将战火引向太平洋沿岸的东南亚各国,他们先是偷袭了美军设在珍珠港的海军基地,提出了“将太平洋变为内湖”的口号,迫使此前一直持中立态度的美军也不得不加入战争。随后他们又占领了中国香港地区及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这些国家。
珍珠港:经典的偷袭战
攻克香港:遭辱的东方明珠
全力扩张:“把太平洋变成内湖”
席卷马来亚:英国人不堪一击
取得制海权:“威尔士亲王”的沉没
降服新加坡:山下奉文得意扬扬
攻略菲律宾:气走麦克阿瑟
夺取缅甸:丛林中的较量

第五章 血战太平洋
太平洋战场是日军和美军在“二战”中的主要战场之一,日军虽然在初期对美军太平洋沿线的一些岛屿实施了占领,但美军凭借着优势的陆海空三军实力,逐步收复了失地,特别是经过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之后全面扭转了战局。此后,日军与美军又鏖兵瓜岛,双方均损失惨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一战中,日军的劣势终于显现出来,曾指挥偷袭珍珠港的海军将领山本五十六也命丧黄泉。不久,日军从阿留申岛和所罗门岛全面溃退,新几内亚也全面失守,军心大大动摇。
珊瑚海海战:同美国的角逐开始
中途岛海战:转折点到来
大海上的绞肉机:瓜岛鏖兵
巴布亚争夺战:赔上了山本
溃退的开始:从阿留申到所罗门
新几内亚失守:军心动摇的前兆
 
 
第六章 品尝自酿苦酒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不断失利的同时,又在中国大陆发起了衡阳战役,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随后,他们又在太平洋战场发起了马里亚纳海战和莱特湾海战,但依然无法扭转败局,日本海军的有生力量也在这两次规模空前的海战中损失殆尽。与此同时,他们在缅甸战场也陷入绝境。但日军依然不甘心失败,在此后的硫磺岛之战中,他们表现出了一个穷途末路的侵略者不惜鱼死网破的绝望和疯狂。
衡阳之战:孤城落日
马里亚纳海战:惨败阴影笼罩海军
莱特湾战役:“捷一号”成了“败一号”
缅甸受创:陆军也被打怕了
硫磺岛之战:最后的疯狂

第七章 落幕的黑日
对于一支发动了非正义战争的军队来说,失败是其必然的结局。随着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败退,日军不得不从原先占领的东南亚各国全面撤军。而美军却有打到日本本土的可能。在中军战场,日军又进行了殊死一搏的湘西会战。但随着美军向日本本土投放了两枚原子弹,日军的最后失败已成定局。但某些日本的军人和政客却并不甘心,他们要想方设法地阻止天皇投降。
丢失菲律宾:马来之虎授首
冲绳战役:“玉碎”前兆
联合舰队覆灭:最后的“大和”号
湘西会战:最后的溃败
核弹阴云:失败结局
垂死挣扎:阻止天皇投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