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自杀与自伤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19740
  • 作      者:
    李功迎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功迎,男,医学博士,副教授。1995年毕业于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系。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华西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司法精神病学。2003年9月至2006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精神应激。现在济宁医学院从事精神医学教学、科研、临床及《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的编辑工作。多年来努力从事科研工作,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科研水平,主持“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级课题1项,其中3项已结题,1项达国际领先水平,2项为国内领先。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近5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2篇,5篇论文获奖。担任副主编或参编著作8部,担任副主编或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4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为异常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心理学中一门研究异常心理与行为及其规律的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心理障碍的表现与分类,探讨其原因与机制,揭示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成果应用于异常心理的防治实践。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中国,自杀行为发生的渊源也非常悠久。几千年前氏族领袖共工氏,“怒而触不周之山”,致天倾地斜。有史料(《史记》和《周书》)记载的最早的自杀者为商纣王自焚亡朝。嗣后各个朝代均有有关自杀的记载。公元前278年,屈原自沉汩罗江而死;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自杀的背景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为了维护个人尊严和民族气节,慷慨赴死,杀身成仁,被后人颂扬和怀念,如屈原、陆秀夫、于谦等;有的系战败君主无奈自杀,如项羽、夫差、朱由检等,只有历史意义;有的是畏罪自杀,如魏忠贤、刘安等;有的则系遭人陷害而自尽,如蒙恬、韩非等;有的则由于身世坎坷,如柳如是等。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儒家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由于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五四运动以前我国的自杀是极少的。五四运动砸烂孔家店,文学家笔下描述自杀者增多,从此以后自杀人数上升。
    新中国成立后,深圳大学法学院的答旦按社会状况、自杀状况、自杀研究条件与成果等,将中国的自杀研究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6年,自杀研究作为禁区,如坚固的冰山,无甚成果,为自杀研究的“冰冻期”;1977~1989年,因自杀频频发生,中国开始进行反思,是自杀研究的“启动期”;1990年后,是自杀研究的“发展期”。
    (一)冰冻期
    “冰冻期”又分为两个阶段:1949~1956年为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自杀研究处于僵化低迷时期,称为“三无”阶段,即无自杀统计、无研究机构与组织、无出版宣传阵地。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自杀学绪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自杀的概念
二、自杀学的概念
三、自伤的概念
第二节 自杀与自伤的分类
一、自杀的分类
二、自伤的分类
第三节 自杀研究简史
一、国外自杀研究简史
二、国内自杀研究简史
第四节 自杀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自杀与自伤的流行病学
第一节 自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概述
二、自杀心理解剖
第二节 自杀流行病学资料
一、国外流行病学资料
二、国内流行病学资料
三、青少年流行病学资料
四、老年人流行病学资料
第三节 自杀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因素
一、自杀的流行病学分布
二、自杀方式
三、影响自杀的相关因素

第三章 自杀行为的理论模型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
四、认知理论
五、社会学理论
六、压力不协调理论
七、神经生物学理论
八、应激一易感素质理论
九、自杀轨迹模式理论
十、自杀多因素理论

第四章 自杀与自伤的病因学
第一节 生物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神经生物学研究
第二节 心理因素
一、认知障碍和记忆
二、无望感
三、自我效能
四、控制点
五、应对方式和情绪调节及应对技能缺乏
六、气质和人格
七、心理疼痛
八、童年创伤及儿童虐待
第三节 社会因素
一、家庭因素和其他社会支持
二、生活事件
三、宗教
四、文化
五、社会变化
六、致死性方法的可获得性

第五章 自杀与自伤的高危人群
第一节 精神疾病和自杀与自伤
一、精神分裂症
二、抑郁症
三、惊恐障碍
四、物质滥用
第二节 人格障碍和自杀与自伤
一、人格障碍导致自杀的原因
二、易导致自杀的人格障碍类型
第三节 躯体疾病和自杀与自伤
一、躯体疾病患者的自杀现状
二、躯体疾病患者自杀的原因
三、常见躯体疾病和自杀与自伤
第四节 自杀与自伤的其他高危人群
一、老年人和自杀与自伤
二、大学生群体
三、自杀未遂者

第六章 自杀与自伤风险评估
第一节 自杀与自伤的风险评估
一、概述
二、常见的自杀与自伤风险评估理论
三、个体和群体自杀与自伤风险评估
四、特定群体自杀与自伤风险评估
第二节 自杀与自伤风险评估的常用心理
测量量表
一、自杀与自伤风险评估的方法
二、自杀与自伤风险评估常用心理测量量表

第七章 自杀与自伤的治疗
第一节 自杀的躯体治疗
一、药物治疗
二、电抽搐治疗
第二节 自杀的心理治疗
一、心理治疗主要类型
二、心理治疗对减少自杀的效果

第八章 自杀与自伤的预防
第一节 自杀与自伤的预防策略
第二节 自杀与自伤预防的医疗卫生策略
一、精神病患者
二、慢性躯体疾病患者
第三节 自杀与自伤预防的公共卫生策略

第九章 特殊人群的自杀
第一节 青少年的自杀与自伤
一、青少年自杀现状
二、青少年自杀的相关理论
三、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四、青少年自杀的干预和预防
第二节 老年人与自杀
一、老年人自杀的流行病学
二、老年人自杀的原因
三、老年人自杀的防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