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组织管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29695
  • 作      者:
    孙伟林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初步形成了覆盖广泛、门类齐全、层次有别、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组织体系。社会组织在反映公众诉求、激发社会活力、推进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公平、疏缓就业压力、化解社会矛盾、解决贸易纠纷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社会和谐,已成为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展开
精彩书摘
    (3)文化体育团体。文化团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文艺界团体。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700多名文艺界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决定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并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全国文联领导机构。会议期间,各种文艺团体纷纷成立,有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1953年又成立了中国曲艺研究会。这些专业协会都吸收了大量会员,以全国文联为中心,按照全国文联规定的任务,从事各自领域的活动。在文艺界团体发展的同时,社会科学界和其他文教界的团体也开始出现并组织活动。从1949年6月到9月,社会科学界人士先后成立了中国新法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中国新哲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中国新经济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国新政治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到1953年,先后有中国史学会、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和中国金融学会成立,这些组织在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组织、推动的作用。体育团体的广泛建立,是该时期社会团体发展的一个突出表现。1952年6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成立大会,各大行政区、解放军、中央有关机关、各人民团体代表和特邀体育界武术界著名人士、运动生理学家、战斗英雄、劳动模范等147人参加。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章程》,推选朱德为名誉主席,选举马叙伦为主席。到1957年,已有全国性的篮球、排球、网球、体操、足球、乒乓球、田径和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火车头体协、水电体协、前卫体协(公安系统)、银鹰体协(金融系统)、煤矿体协等系统性协会成立,各地方体育分会和基层体育协会也先后建立,大大推动了群众性体育事业的开展和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br>    3.外交及归侨、侨眷社团<br>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的主要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并积极发展与苏联及周边国家的友好外交关系,与此相适应建立了一些人民团体,其中最主要的团体是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和中国苏联友好协会。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成立于1949年10月2日,大会选举了以郭沫若为主席的委员会,并发表了《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49年10月5日,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选举刘少奇为总会会长,通过了《中苏友好协会章程》。中苏友协成立后,组织发展很快,到1952年2月,其会员已达2300多万,分会1300多个,支会6.2万多个。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社会组织概述<br>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定义、属性和分类<br>一、社会组织的定义<br>二、社会组织的基本属性<br>三、社会组织的分类<br>第二节 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br>一、古代社会组织的出现<br>二、近代社会组织的演变<br>三、现代社会组织的发展<br>第三节 国外社会组织发展简介<br>一、国外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演变<br>二、国外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特点<br>第四节 我国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br><br>第二章 社会团体管理制度<br>第一节 社会团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br>一、社会团体的定义<br>二、社会团体的分类<br>三、社会团体的特点<br>第二节 社会团体的产生和发展历史<br>一、古代社会团体的出现<br>二、近代社会团体的演变<br>三、现代社会团体的发展<br>第三节 社会团体登记制度<br>一、社会团体成立登记<br>二、社会团体变更登记<br>三、社会团体注销登记<br>四、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br>五、自批准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登记<br>六、免予登记的社会团体<br>七、几种特殊类型社会团体的登记<br>第四节 社会团体内部治理制度<br>一、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br>二、社会团体组织架构<br>三、社会团体运行机制<br>第五节 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制度<br>一、社会团体年度检查的法律依据<br>二、社会团体年度检查的意义<br>三、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制度的发展历程<br>四、社会团体年度检查的主要内容<br>五、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工作程序<br>六、社会团体年度检查工作发展方向<br>第六节 行业协会、商会评估制度<br>一、行业协会、商会评估工作发展概况<br>二、行业协会、商会评估的意义<br>三、行业协会、商会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br>四、行业协会、商会评估机构<br>五、行业协会、商会评估方式<br>六、行业协会、商会评估工作程序<br>七、行业协会、商会评估等级<br><br>第三章 基金会管理制度<br>第一节 基金会的定义、分类及特点<br>一、基金会的定义<br>二、基金会的分类<br>三、基金会的特点<br>第二节 基金会的产生和发展历史<br>一、《基金会管理办法》颁布前基金会的产生和发展情况<br>二、1988-2003年基金会的发展情况<br>三、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后的基金会发展情况<br>第三节 基金会登记制度<br>一、基金会设立登记<br>二、基金会变更登记<br>三、基金会注销登记<br>四、基金会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登记<br>五、基金会的名称<br>六、基金会的负责人<br>七、基金会的组织机构<br>第四节 基金会内部治理制度<br>第五节 基金会管理制度<br>一、基金会年检制度<br>二、基金会评估制度<br>三、基金会信息公开制度<br><br>第四章 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制度<br>第一节 民办非企业单位定义、特点及分类<br>一、定义和特点<br>二、外延与分类<br>三、民办非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异同<br>第二节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产生和发展历史<br>一、历史概述<br>二、民办非企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及中央有关决定、条例的出台<br>三、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组织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会议<br>四、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的重大举措和创新<br>第三节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制度<br>一、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br>二、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br>三、民办非企业单位注销登记<br>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称<br>五、几种专门类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br>第四节 民办非企业单位内部治理制度<br>一、民办非企业单位与社会团体在治理结构方面的差异性<br>二、民办非企业单位与营利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的差异性<br>三、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和权力配置<br>第五节 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制度<br>一、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制度<br>二、民办非企业单位评估制度<br>三、民办非企业单位信息公开和承诺服务制度<br><br>第五章 涉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及展望<br>第一节 涉外社会组织的概况<br>一、涉外社会组织的概念和分类<br>二、涉外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br>第二节 涉外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br>一、外国商会<br>二、中外合作办学<br>三、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br>四、境外基金会代表机构、涉外非公募基金会<br>五、国际性组织<br>第三节 涉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展望<br>一、加快立法,将涉外社会组织纳入依法登记管理的轨道之内<br>二、正确引导,发挥境外非政府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br>三、大力扶持,推动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国门参与国际事务<br>第四节 涉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案例<br>案例一: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br>一、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简介<br>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美国)北京代表处简介<br>……<br>第六章 社会组织执法制度及发展历程<br>第七章 社会组织专项管理制度<br>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