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福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215931
  • 作      者:
    黄晨熹著
  • 出 版 社 :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黄晨熹,男,1971年生于浙江,200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人口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福利政策、人口迁移和流动、社会研究方法等。主持过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曾获得省部级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现已出版著作(含译著)四部,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福利》共分三大篇十七章。篇章结构具体安排如下:<br>    第一篇(第一章到第五章)旨在为读者介绍有关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首先从多个维度对社会福利的内涵及其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第一章),然后分别从历史(第二章)、比较(第三章)和价值观(第四章和第五章)三个角度阐述了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为读者学习社会福利奠定基础。<br>    第二篇(第六章到第九章)旨在培养读者分析社会福利政策的能力。本篇主要介绍美国社会政策学者Gilbert和Terrell(2003)构建的经典的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并辅以社会救助的案例来说明该分析框架的应用。其中第六章讨论社会福利的分配基础,即给谁;第七章讨论社会福利的给付方式,即给什么;第八章讨论社会福利的生产、组织和输送,即如何提供;第九章讨论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和转移支付,即如何筹资。<br>    第三篇(第十章到第十七章)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我国社会福利项目的基本状况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意义。我们先简要描述了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概况(第十章),然后分别讨论了收入维持(第十一章)、就业安全(第十二章)、健康照料(第十三章)、住房保障(第十四章)、教育服务(第十五章)和福利服务(第十六章)等六大主要社会福利项目及其与社会工作的联系。最后作者总结了我国社会福利体制的特征,并简要分析了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未来(第十七章)。<br>    为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以下特色。首先,每章中包括:(1)学习目的,向读者介绍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点。(2)关键概念,列出本章中读者要掌握的重要基本概念。(3)拓展阅读,向读者推荐3-5份相关的参考文献以及相关的政府网站。(4)思考和练习,供读者课后练习之用,特别注重学生基本研究能力的培训。其次,在整本书中设置:(1)专栏,主要介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者综述相关的文献。(2)参考文献,详细列举本书中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为读者查阅相关文献提供便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br>    第一章 社会福利的概念辨析<br>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一般定义<br>    “福利”(well—being)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且拥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它的界定常常引出复杂的哲学、伦理学和社会科学议题。例如,Spicker(2005)指出,福利可以指人们拥有那些他们想要的事物而产生的利益或“福祉”或福利经济学中的“效用”;或者指政府提供给一些人群(如儿童、病患或长者)的各币中社会服务(如在欧盟国家);或者特指提供给穷人的经济援助,如美国的困难家庭临时救助(Temporary Aid to Needv Families,TANF)。福利常常和需求联系在一起,但福利又不仅限于人们的需求。为了达到福利状态,人们还必须拥有选择权以及拥有选择个人目标和抱负的自由。<br>    一般认为,社会福利定义有两层含义:首先,社会福利是指一种旨在帮助人们满足社会、经济、教育和医疗需要的国家项目、补助和服务制度,这些需要是维持一个社会的最基本条件;其次,社会福利是指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的幸福和正常的存在状态(Barker,1999:454)。换言之,社会福利既可以指社会福利状态,也可以指社会福利制PY(尚晓援,2001)。<br>    作为状态的社会福利<br>    1.定义<br>    福利或福祉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之_。传统经济学通常把它和效用(幸福度、满意度、期望实现度)或资源(收入、财富、对商品的掌控)放在一起。经济学家Amartya Sen(1985:21-22)对此提出不同见解。首先,在大多数情况下,财富和商品是一种获致福利的方式,但它们本身并不是目的,也不是唯一的手段;其次,效用测量指标不能克服一个问题:人们通常会根据他们所面临的现实条件来调整自己的期望和偏好,而且大部分都是下调。……
展开
目录
    前言<br>    第一篇  社会福利的理论基础<br>    第一章 社会福利的概念辨析<br>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一般定义<br>    第二节 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br>    第三节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br>    本章小结<br>    关键概念<br>    拓展阅读<br>    思考和练习<br>    第二章 社会福利的历史分析<br>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历史分析<br>    第二节 传统福利社会阶段<br>    第三节 福利国家阶段<br>    第四节 多元福利社会阶段<br>    本章小结<br>    关键概念<br>    拓展阅读<br>    思考和练习<br>    第三章 社会福利的体制比较<br>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比较分析<br>    第二节 福利国家体制: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比较分析<br>      第三节 福利体制:发展中国家的福利制度比较分析<br>    本章小结<br>    关键概念<br>    拓展阅读<br>    思考和练习<br>    第四章 社会福利的价值理念<br>    第一节 社会需求和社会问题<br>    第二节 利他和互惠<br>    第三节 个人和集体<br>    第四节 平等和公平<br>    第五节 权利和自由<br>    本章小结<br>    关键概念<br>    拓展阅读<br>    思考和练<br>    第五章 社会福利的理论流派<br>    第一节 新右派(new right)100<br>    第二节 民主社会主义(democratic socialism)<br>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Marxism)<br>    第四节 第三路线(The Third Way)<br>    本章小结<br>    关键概念<br>    拓展阅读<br>    思考和练习<br>    第二篇 社会福利的制度设计<br>    第六章 给谁:社会福利的分配基础<br>    第七章 给什么:社会福利的给付方式<br>    第八章 如何提供:社会福利的生产、组织和输送<br>    第九章 如何筹资:社会福利的资金来源和转移支付<br>    第三篇 社会福利的项目实务<br>    第十章 我国社会福利发展概述<br>    第十一章 收入维持<br>    第十二章 就业安全<br>    第十三章 照料<br>    第十四章 住房保障<br>    第十五章 教育服务<br>    第十六章 福利服务<br>    第十七章 我国的福利体制及未来<br>    参考文献<br>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