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基于宏观视角的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4183
  • 作      者:
    肖六亿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肖六亿,湖北英山人。200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湖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主要从事西方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先后主持园家社科基金子课题、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博士后基金项目和省级科研项目、省级教研项目共10余项。出版专著《劳动力流动的原驱力:技术进步》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悖论现象研究》两部,并在《经济学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改革》、  《江汉论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多簏。
展开
内容介绍
    增长、就业和物价是宏观经济的目标变量,也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变量,它们之间的传导机制构成了宏观经济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但是就业增长缓慢,出现了“高增长低就业”状况;而且90年代后期以来,物价持续低迷,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协调,形成物价超周期现象。如何解释这些非典型的宏观经济现象,就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劳动力市场出发,结合产品市场,《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基于宏观视角的分析》构造了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理论。从解释非典型宏观经济现象入手,进而解释典型宏观经济现象。根据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理论,生产规模、技术进步和产品市场的供求格局是决定宏观经济关系变动的基本变量,它们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宏观经济关系。
    基于中国的数据,测算了技术进步的就业总效应,测算结果显示,技术进步造成就业净损失,平均每年减少就业量3000—3500万,抵消了生产规模扩大而增加的就业,所以“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在就业增加缓慢,工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产品市场出现严重供过于求的格局,因而物价一直低迷。由此形成了“高增长、低就业与低物价”的非典型宏观经济现象。
展开
精彩书摘
    奥肯定律结合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出来的增长与物价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顺周期关系:经济扩张,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加速),经济萎缩,物价下降(通货紧缩)。与物价的顺周期性有关的是巴拉萨一萨缪尔森理论。根据经济规律,劳动生产率增长必将导致通货膨胀或升值。这一经济规律在日本和中国香港都经历过。
    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平均通货膨胀率5.3%,美国为2.6%,日本超过美国2.7%。20世纪60年代日本平均5.5%,美国3.4%,日本高出美国2.1%。经历了二十多年通货膨胀,日本的价格水平调节到与美国接近。石油危机后,日本对通货膨胀采取措施,通过日元升值吸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后来由于日本劳动生产率增长放缓,日元继续升值导致通货紧缩,汇率变化过多必须矫枉过正,通过通货紧缩吸收升值过度部分。香港1992年左右通货膨胀率接近10%,港币与美元保持7.8元/美元的联系汇率。当时的通货膨胀主要也是由于资本回报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中国的改革开放带动香港劳动生产率增加。
    然而,经济周期理论对物价是顺周期还是逆周期存在争论,戴维·罗默(2001)认为,经济衰退期间,真实工资会稍稍下降,通货膨胀率通常会下降。瑞安和马利纽克斯在总结现代经济周期理论时,将研究者们广泛认同的特征事实归结为,实际工资是顺周期的,价格水平是逆周期的并且领先于周期。
    由此可见,现有研究表明,物价要么是顺周期,要么是逆周期,只是存在程度的差异而已。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中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选题意义、全书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技术进步与“高增长低就业”
第一节 技术进步及其测算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
第三节 就业弹性变化与技术进步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 分析的起点:劳动力供求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供给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技术进步的就业损失效应
第一节 第一类就业损失效应
第二节 第二类就业损失效应
第三节 第一类与第二类就业损失效应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技术进步的就业创造效应
第一节 第一类就业创造效应
第二节 第二类就业创造效应
第三节 生产规模与经济范围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技术进步的就业总效应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均衡就业量
第二节 技术进步的就业总效应
第三节 生产规模与劳动需求
第四节 社会就业量的最终决定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技术进步的就业总效应测算
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就业损失量
第二节 技术进步的就业增加量
第三节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技术进步的就业总效应与宏观经济关系
第一节 宏观经济关系
第二节 宏观经济关系的诠释
第三节 高增长与低物价
第四节 价格决定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