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应该这样度过
就像不能在大四下半学期才开始找工作一样,职业生涯也不是从走入公司的时候才开始的。我所见过在事业上比较成功的人,都是在大学期间就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准备。请不要虚度自己的青春,不要在毕业面试的时候说“我在大学也没学什么!大学生没经验,这你是知道的。”之类的废话。说完这种话就等于在自己脑门上贴了印有“我不行”3个字的标签。
想比众人高明一点吗?本章告诉您在大学里如何为今后做好准备。
完成一个满意的项目丰富自己
大学教育更多的是让学习者掌握知识和学习的方法。
以前很多大学生误认为,大学期间就是学习,不必有什么项目或者工作经验。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很少有人抱着上面的“经验无用论”了,但同时出现了新的误区——我在上学,怎么可能有项目经验呢?怎么会有人把开发项目给我做呢?
2008年我面试过应届生刘阳,他的例子可以对上面的问题做个诠释。作为二类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他仍然拿到了数个公司的Offer(录用通知书)而且薪水都不低,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刘阳在学习期间的项目经验。
以下是面试时的对话。
Leo满脸疑虑地:“你简历里写了3个项目,都是你做的?大学生怎么会有这么多经验?”
刘阳:“这3个项目是我主导完成的。我还做过一些项目,但那是配合别人做的,没有写进简历。至于为什么能做这么多项目。说实话,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对计算机没有太大兴趣,但当时参加了一个网站设计大赛。我班的一个同学负责页面的设计,我负责网站技术方面。那时候用的是PHP,我自学了一段时间就开始做,后来我们的网站得了全校第二名。这让我开始对软件开发有了兴趣。在课余时间写了些网站开发程序,放在互联网上。慢慢地,就有校外的人来找我做项目了……”
Leo:“作为计算机系的学生,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已经很不容易了。”
刘阳:“谢谢!确实有了一定的项目经验,但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学习的。”
……
在刘阳身上,我能看到某些同学的影子。这些同学在进入大学校门伊始对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多、太大的兴趣,借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发生了兴趣,继而做了几个项目,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越做自己的经验越丰富,毕业之后顺利走上职场之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成功。
相对地,我想谈谈另一种情况(其实是绝大多数同学的情况),懵懂地走进大学,很大程度上选这个专业完全是父母认为这个专业好就业。很多人毕业后才发现,因为天下父母想的都差不多,太多人选择了这个专业,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便成了老大难问题。刚进大学时,我们还能像上高中似的努力学习,慢慢发现其实课也可以不去上,作业不写也没什么,大部分考试都能顺利通过之后,绝大部分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疯玩。大学4年就这么过去了,什么都没学到之余,开始抱怨大学并没有教会我们太多。要知道混日子和放松自己是很容易的,我大学就是这么混过去的,一眨眼的事儿,最近看了看自己的大学成绩单,居然有3门主课不及格。
果真如此,那我们的项目经验从哪里来呢?
之前,我给别人做MBA入学考试面试辅导的时候,曾经出过下面的模拟面试问题“如果考官问我们,有没有管理经验?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呢?前提是,我们并没带过团队,也没当过项目组经理!”
答案是:管理经验不一定非要自己带过团队,管理过N大的项目。其实小到对自己工作的管理、日常时间管理,这都可以叫管理经验。您不会连制定工作计划,然后按计划实施自己工作这些事都没做过吧?。
对于如何拥有项目经验,我的答案如下。
项目经验也应该像管理经验一样理解,不要把概念定义得太狭隘。我们想拥有项目经验时,不必非要完成多么大的项目,也不必离开学校去全职上班。只要了解项目的流程,亲自走过一遍,有过思考和总结,都叫做我们有项目经验。
即使在大学“疯”玩了4年,我们其实仍然拥有不少获得项目经验的机会。至少有3个机会:课程作业、假期实习、毕业论文。
以上机会都能让我们感受“项目”的流程和意义。即使是小小的课程作业,用心做、做得精彩,都可以在求职面试时给我们自己加分。以计算机专业同学为例,老师布置作业等同于工作分配,我们理解问题等同于需求分析,开始写等同于编码,交作业之前的检查等同于测试,交了之后等老师打分类似验收测试。只要认真,就会有收获。
请务必在大学期间至少完成一个自己满意的项目,让自己真正全面掌握这个项目,让自己有所收获与成长。
安排一次真正的实习,了解社会
现在企业生存压力很大,都希望能招到有经验的应聘者,招聘启事常常写着“需要有工作经验”或者“有工作经验优先考虑”;而相当多的应届生又自认没有工作经验,这导致了应届生求职时的两难处境和死循环——没工作经验所以没有工作机会,没有工作机会就无法积累工作经验。
可更多时候对应届生而言,与其说没有工作机会,不如说没有利用好大一至大四这段时间。在此期间,安排一次真正的实习,让我们了解社会。
失败的实习生
2006年,朋友公司的研发部招聘了一个实习生,是某学校电子系的硕士Ben。以他面试时表现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根本没机会来实习(其本人希望实习薪水6000元/月,与自己展示的水平差距很大),但他还是最终被公司录用。原因有二:一是内部同事推荐,二是基本能力达到要求;同时他接受了公司实习期间发1500元/月薪水的条件。
进入公司研发部之后,部门分配了一些基础性的任务给Ben,用HTML做几个界面。可能是认为自己做的工作在项目中起的作用太小,没什么价值,导致了他情绪比较低落。入职一周后,Ben就开始采用消极的方法应对——什么都不干之外,开始在上班时间打游戏、上网、聊天。慢慢地,这些“闲事”占了他工作时间的90%。毕竟,在网吧上网要收费,而公司里不但免费还发工资。因为是实习生,也碍于推荐的同事是公司高管,项目经理也没有怎么管他。
用去了实习的3个月时间,Ben同学只做了2个界面和1个嵌入式项目的登录模块,而且这个模块还没有通过最终的验收,这意味着他在实习期间没有提交任何成型的产品。应该说,Ben最终在没有任何收获的情况下离开了公司,同时因为他表现太差,公司也不打算请他加盟成为正式员工。
实习是一个提高自己、接触社会的绝好机会,正式走入社会之前,实习对大学毕业生至关重要。Ben不仅浪费了公司的资源,更主要的是浪费了自己的生命,浪费了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项目经理对我说,如果Ben能努力表现出与自己学历相当的开发水平,是极有可能留在公司研发部成为正式员工的,公司也会提供其相应的上升空间。可现在……
如何找到适合的实习机会
先找到适合的机会,才能把握住。下面我来谈如何找到机会。
我们有幸生在一个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利用好手里的信息化工具,为自己找到一份有益于自己职业发展的实习机会,在实习中积累经验,是完全有可能的。与其抱怨没有适合的实习机会,还不如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方法一 学校渠道及早动手
如今就业压力大,大多数学校大三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提供实习机会,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如果也是到大三才着手寻找实习的机会,怕是已经有些迟了。如果上学的目的是最终就业,非而考研或者出国,那么进校伊始就应该为就业做准备,请从大一的寒假开始就留意学校网站上公布的信息。实习的机会要去看看,正式的招聘会和公司宣讲会也不要放过,场场要“露面”。通过参加这些正式的招聘,一是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真实需求,增加自己相关的经验和见识;二是也给自己多一份机会,当面与公司交流,主动问问是否有职位适合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招聘岗位公司都会公布出来。比如,招聘公司可能之前有招聘非应届实习生的打算,但因为不是校园招聘的重点所以并没提及,那么如果我们当面问招聘的公司,我现在是大二从专业上比较适合这个职位,但我不是应届毕业生可以吗?这种情况下,公司极有可能考虑我们的建议。要知道公司发布实习职位如果有1000人竞争1个职位的话,这种我们自己问出来的职位,可能只有10个竞争者,甚至只有我们自己是这个职位的候选人。
方法二 网上渠道全知道
校园渠道之外,也要利用网上的信息。除了打网络游戏、看新闻之外,互联网还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了解目标公司(我们向往的公司)的机会。先把我们有兴趣从事的行业进行定义,列出行业里的前30强企业,之后去三大招聘网和这些公司的网站上查找相关信息。收集这些公司的介绍、大事记、行业动态,坚持每隔一段时间,浏览和关注公司的相关招聘职位发布情况,一旦有适合我们的机会马上投简历应聘。当然,直接向业内30强的人力资源部投递我们的简历以争取实习机会,也不失为一个快速有效的好方法。
方法三 朋友渠道要用到
无论是找实习机会,还是正式找工作,朋友渠道永远是最值得我们信赖的。朋友介绍的机会至少有如下好处:朋友了解我们,自然也会推荐适合我们的职位和公司;朋友也很了解要推荐公司的情况,可以把我们的简历发给直接负责人,有时甚至可以跳过相关的行政和人力部门的第一轮面试。
如果我们平时能做到关心朋友,关注他人,那么需要帮助时,伸向我们的总会是朋友温暖的手。找实习机会时,只要问问周边好友、师兄师姐有没有相关的信息或者职位可以提供给我们,到时候机会就自然来敲我们的门了。
实习成功的三有一无
成功的实习大多会具备三有一无的特点,即有现金回报、有实际工作、有导师指点;无亲戚关系。
有现金回报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认可0薪水实习,甚至0薪水就业。我并不同意这种观点。在现实的社会中,有付出就要有回报。无薪水实习只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实习生的工作没有任何真正的价值;二是公司不认为实习生的工作有真正的价值。如果是前者,我认为大学生完全没必要去做这些没意义的工作;如果是后者,同时我们的工作对公司是有价值的,那么,我也建议不要去这种不正规的公司,不值得。
大学生实习是为了了解社会,很多人并不在意实习薪水的多少,但有现金回报是对我们付出的肯定,理论上是必须有的。
有实际工作
在实习期间,公司要给我们安排实际的工作,有计划、有执行步骤,不怕工作量小,就怕没有。不要认为工作量小就代表公司不重视我们。不安排实际工作,让我们混时间才是真正的不重视我们。我见过太多实习生被放在公司的角落里没人管,实习结束时只得到盖了章的实习报告。
刚进公司做的工作琐碎,不代表整个实习期都是类似工作。如果只是公司为了委以重任,用来考验我们的话,我认为要努力地做。如果公司始终不安排实际工作,那建议尽早离开。生命有限,谁都耽误不起。
有导师指点
正规公司给我们安排了实习期间的工作之后,会给我们安排一位或者几位实习期间的导师。他们是研发的资深人员,了解项目情况之外,大多有管理经验。在他们的指点之下,我们会更少犯错、更快地提高、更有收获。
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安排的导师并没有义务指导我们,这些附加的工作并不能给他们带来金钱上的收益;同时,我们在此期间所犯的错误他们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受累不讨好的活儿是很难做得很开心的。对于我们而言,能做的只是给导师足够的尊重,尽可能表达我们的谢意。尽力学习,表现自己的能力。
永远记住,工作中没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开发人员实习应该这样
首先,对得起自己。
实习时间相对灵活,从半年到三个月或者更短,在实习中如果我们能明确自己的能力、知道在公司能从事的工作,还完成了一、二项任务,我们就无愧于自己精力的付出。我们的收获可能包括:得到了实际工作经验、提升了自己应该锻炼的能力——了解了公司对员工的实际要求、掌握了公司运行的基本规律。对得起自己的第一步。
其次,对得起公司。
即使我们做的事情可能无足轻重,也要全心全意做到最好,让公司看到我们的态度和能力。今天做好不起眼的工作,是明天被分享更重要任务的前提。如果公司说“下个学期如果有时间希望还能来我们这里,薪水我们重新谈”,那么说明公司认可了我们,我们也能对得起公司提供的机会。如果实习之后,公司只是在我们的实习报告上盖章,平平淡淡地写几句话了事,那我们可能没有达到公司在实习期间对我们的期望,检讨一下自己,看看哪里需要提高,下一次实习或正式工作时请注意,不要犯类似错误。
最后,对得起母校。
实习的时候,我们不只代表着自己,同时还代表着培养我们的大学。在实际工作中,实习生体现出来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我们之后的师弟、师妹们是否还有机会到这家公司来实习。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来实习,可能多半得益于之前来此工作的师兄、师姐们的良好表现。我就亲眼见过因为几个实习生表现极差,某500强公司之后都把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列入黑名单的情况。请不要给母校抹黑,我们结束实习之后,无论是否能留在这家公司,得到的评语应该至少是“此大学的学生素质不错,如果以后有机会再去他们学校招聘。”。
抓住机会,让我们通过一次真正的实习了解社会、了解公司、了解自己。
参加一个社团让自己融入团队
有人曾经问我“学校里的什么活动和工作中的项目管理比较类似?”在我做过几次校园招聘,与很多大学生交流之后,此问题的答案应该是:“社团工作。”
很多人都在自己的简历里写上: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或者Team work。看过120万份简历之后,我深知以下的事实——写的不代表就真做过,做过的不代表知道怎么才能做好,尤其是在团队合作这个问题上。如果能在大学期间,感受一下团队是什么?团队是如何运作的,有利于我们走向社会之后的发展。
每年开学,我走进校园都会看到“百团大战”—— 学校的各种社团纳新。相信大家也都有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在学校的社团里,我们有机会承担团队运作中的不同角色,有机会去亲身感受。学校就是个小小的社会,而社团活动能让我们在进入真正的社会之前,对“团队合作”这个词有切身的感悟。不要吝啬自己的时间,参加自己有兴趣的社团。如果有机会,尽力成为社团的组织者或者活动的负责人,了解其中的苦与乐。
承担一份责任
人人都听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但现在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把士兵当好,承担一份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如果我们不是社团的主席或者创始人的话,入会之后先是当“兵”。组织安排给我们的工作,我们应该如何计划、如何实施、如何反馈。如果做错了被批评,又应该如何反应。这是在当“兵”时我们要体会的。
2008年我做校园招聘时,与某大学就业相关的社团合作。这件事被社团主席安排给项目部的同学小吴执行。在做宣讲之前,我反复与小吴沟通,以我的经验告诉他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同时了解宣讲会之前的工作进展如何,比如:需要印刷多少张海报、如何张贴、贴在哪里等。开始几次电话时小吴同学的态度还好,后来就有些不耐烦了,说:“我安排您放心吧。这活动我不是第一次做。海报都贴了。”言下大有我对他不信任之感,做一次宣讲会这种小事大可不必打这么多电话。结果是,宣讲当天出了问题。因为小吴的宣传没有做到位,只手写了20张海报,还是提前一周贴出的。比较大的学校海报的有效期只有2小时左右,因为很快海报不是被撕掉,就是被别的宣传品覆盖,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提前一周贴,宣读当天早些时候再贴一次。小吴没有这么做,所以开会那天全校看不到任何关于这次活动的信息,现场来的同学很少。由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后经反复协调,学校帮忙为我们又另外安排了一次宣讲。
最后一次见到小吴的态度让我印象尤其深刻。宣讲会当天,面对寥寥十几位同学,这哥们双手一摊,满脸无奈地对我说:“怎么会这样呢?应该做的我可是都做了啊!”毋庸讳言,那一刻我很有打他的冲动。通过这事儿,让我见识了学生不成熟的一面,也更能感受为什么很多公司不愿意用应届毕业生的原因。像小吴这样的同学专业能力再强,如果始终抱着“应该我做的我都做了,结果我没法保证”的态度,那么他极可能被招聘公司拒之门外。
缺乏责任感是很多大学生的致命伤。
加入社团,让我们在每次活动中承担不同的工作,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责任感,到面对社会这个真正战场的时候我们才不会被击溃。
许下承诺,感受工作,承担责任。
感受项目经理的无奈
当社团成员的同时,我们肯定也会有机会当领导,大到成为社团主席、副主席,小到主办社团的活动。我们来主导活动的时候,我们就是项目经理。从本质上讲,这和我们以后在公司成为软件项目经理没有多大差别。
首先,不要威胁别人。
主办活动中,我们分配任务时,必然会有人不愿意做,也必然有人会出错。当项目组成员出错时,是鼓励大伙继续,还是开始抱怨别人笨、甚至威胁别人。要知道,最笨的项目经理才会用“威胁别人”的办法来管理团队成员。只有头脑不灵光的项目经理,才会对组员说:“干不好,我开除你!”之类的话。靠威胁人是永远管理不好团队的。
其次,要永远有耐心。
我们成为项目经理是因为做过类似项目,继而了解活动中的每个细节。那么,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是选择亲自去干,还是花力气、费心思指导别人去干呢?这是区分项目经理能力的重要标志。我的建议是,永远要有耐心,指导组员。锻炼耐心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对别人的容忍度,表面上是让别人成长,本质却是让我们自己成长、成熟。
最后,体会一下无奈吧!
年轻的时候,我也曾有过“认为自己可以搞定一切”的幻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事儿不能做,能做的事儿其实也很少。另外,我还知道了工作中有很多无奈,非我辈之力所能解决的。成为社团活动的领导者,我们就有机会提前对此有所感觉。进度压力、团队成员不配合、活动效果不佳,即使我们尽了全力,活动之后也会有很多连自己也不满意的部分。
尽早感受一下无奈和失败,以提高我们的耐力、磨炼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吧!尽早了解失败、明白失败的意义,并不是件坏事。试想,如果我们年过40才在工作中遇到重大打击,那么,哪里还有什么再次站起来的勇气和力量呢?
真正感受集体的意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