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将压力变动力<br> 曾有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戏称自己“不是现实中的瞎子,却是就业中的盲人”。这句话无奈地表现了在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找工作时的迷茫心理。对还没有开始找工作的大学生而言,求职首先要通过的并不是企业的简历筛选,而是怎样战胜外界给自己施加的就业压力,保持一个良好轻松的心态去求职。<br> 大学生小C已经毕业两年,却已经在家待业一年了,最重要的是他拒绝再出去找工作。问其原因,他是忍受不了求职过程中巨大的心理压力。据小C讲,在他求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研究生和本科生竞聘一个职位的情形,有时用人单位的面试官还会讥讽一些求职条件不好的求职者。小C在一年中应聘不下数十次,却一次都没成功,心灰意冷的小C至今仍走不出求职失败的阴影。<br> 当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不可否认,现在的就业形势确实给大学生的求职带来了困难。统计资料表明,“十五”期间,我国可提供劳动岗位4000万个,平均每年有800万个。而高学历的人才却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7年大约在600万,按此趋势,至2009年应届大学生将突破千万人,每年将至少会有200万人失业。加之目前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已呈年轻化趋势,五年间也腾不出多少就业岗位,所以大学生就业难属于情理之中。<br> 在感叹压力之余,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压力固然存在,但没有压力怎会有求职进取的动力呢?更何况,每一个成功的求职者都曾面临压力,但他们最终却仍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可见,面对压力,怨天尤人是毫无用处的,唯有振作起来,积极进取才是强者的表现。<br>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则非常著名的理论——相对论。它能很好地解释压力和我们的关系:压力就像挡在我们面前的一堵墙,无论你是否注意它,它都存在,倘若你一定要推倒它,那么你施加给它的力量将会原封不动地返回给你;反之,如果你无视它的存在,不去试图推倒它,那么你们之间则会相安无事。相对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你非常在乎压力,一定要在压力中寻求解脱,那么你感到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如果你无视压力,那么你会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换句话说,压力来源于我们心里,如果我们把心态放轻松,压力就不会给我们造成过于负面的影响。<br> 小M在校时的学习表现并不算出色,但大学毕业一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只有他职务和收入最高。众同学向他求教成功的秘诀,小M说这和他乐天派的性格有很大关系。<br> 毕业时,别人都在焦头烂额地找工作,一旦得到了几个面试机会,都要权衡再三,仔细斟酌。小M却不紧不慢,认为自己学习成绩没有优势,好工作是可遇不可求的。当他投出许多简历之后,最终只有一家公司通知他去面试时,他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并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这一份工作的面试准备中去,并最终获得了这份工作。<br> 工作中,由于他乐观的性格,不仅能轻松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还成为了同事们的开心果,在单位赢得了极好的人缘。于是,在一次公司人事变动中,因工作踏实深得领导喜爱的小M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中层领导。<br> 面对就业压力,除了自身要保持一个轻松的心态,理性地看待压力也非常重要。下面一些方法会帮助大家正确地看待就业压力。<br> 1.正确地看待就业压力<br> (1)不要过分迷信媒体报道<br> 信息化社会,媒体的作用不言而喻,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靠各种媒体。改革开放后,我们选择媒体的面变宽了,大家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但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在媒体行业表现得也十分突出。一些媒体经常会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而把问题夸大,或是片面地强调某方面而不客观陈述事实,有些报道甚至用一些煽动性的语言来误导读者。<br>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直是媒体炒作的焦点,各种凸显就业压力大的新闻不断翻新,总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大学生当洗脚妹、争相应聘搓澡工等新闻,让大学生形象灰色化有增无减。民调显示:有26.3%的大学生受访者称,报纸、电视上关于就业的宣传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媒体报道也只是传达同样的一个社会信号——“工作难找”,而拒绝对这个事实进行合理建构——“如何能找到工作”。结果是越报道越恐慌、越恐慌越是危机升级。<br> 媒体总乐于把当代大学生和80年代以前的大学生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一代不如一代。但简单的跨时间对比,缺乏社会性因素的思考,其结论只能当作感慨听听而已。社会转型期,用人单位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不断变更,缺乏市场指向的大学专业设置,必然培养出大批不适合就业市场的“人才”。而在以前包分配的大学就业模式中,其就业实力如何也是个很难评判的问题。所以,做出这样的比较,显然有失公允。<br> 在某种意义上说,媒体为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制造了很多水分。我们应当具备分辨媒体信息的能力,不要因为媒体关于大学就业的片面报道增加无谓的心理负担。<br> (2)不要过分关注就业率统计<br> 很多人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认同都来自某些就业率统计数字,但这些统计有时间上的局限性,并且各机构进行统计工作的方法也不尽相同。<br> 在市场环境下,择业是一个相当复杂、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像计划时代统一分配那样整齐划一。由于就业环境趋紧,大学生的择业期呈延长的趋势。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口径、时点均不够明确和规范,容易产生误导,加剧社会性的恐慌情绪。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统计,截止时间有时是9月1日,有时是12月1日;而国外大学考核的通常是“一年后就业率”。不同的统计方法导致了最终的数据有高有低,因此我们不该为了数字显示出的就业率低下而悲观,就业统计仅可以作为参考,不宜作为判断就业形势的主要根据。此外,即使就业率是准确的,也仅仅显示了过去一段时间的就业情况,对于正在求职的大学生来说,了解这些数据并没有实际意义。<br> 2.理性地应对就业压力<br> (1)保持一份轻松的心情<br> 在任何时候,保持一份轻松的心情都很重要。如果你在求职过程中总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么这些心理压力很容易给你的求职带来麻烦。比如,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或者,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脱离实际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希望一蹴而就,害怕失败等。<br>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好像经历高考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忙于找工作和准备面试。其实大可不必,你应该还记得高考前,老师和家长都会反复地强调“减压”,因为良好的心态有助于你考试时正常的发挥。求职也是一种考试,你同样要为了正常地发挥而“减压”。<br> 要做到合理“减压”,你可以尝试下列方式:<br> ①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激活神经,保证一天精力充沛。到了<br> 傍晚,可以和朋友打打球。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缓解精神压力。<br> ②积极参加交际活动。和朋友交流是抚平情绪的最好方法。多和朋友交流,可以让你把心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有利于心态的调节,同事、朋友也可为你出谋划策,为你求职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br> ③经常回家看看。家是心灵的港湾,父母永远是你最坚实的依靠。多和父母交流,你将获得心灵的宁静。父母和家庭带来的归属感,有助于缓解求职过程中产生的焦躁和不安。<br> (2)将压力转化为动力<br> 压力并不只会使我们心情烦躁、手忙脚乱,很多情况下没有压力也不会有成功的动力,特别是对于克服我们的惰性,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方面,压力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说,压力对我们的进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你只需要将一些合理的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br> 比如说,你要应聘一份文字编辑类的工作,可你对这项工作并没有足够多的经验,对未来工作的恐惧构成了你的压力。这时候,你应该给自己制定一张时间表和一份职位速成计划,具体应包括多读几本和这份工作有关的书、找几个业内人士请教、找个工作性质相同的职位实习几天等。这样一来,你的压力就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一定的工作能力,这对你的求职将是很有帮助的。<br> (3)抛弃一些无关的压力<br> 生活中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压力,可能还会有来自家庭、朋友、各种突发事件等各种各样的压力。很多时候,这些压力是无法转化为动力的,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潇洒地抛弃它们。<br> 面对那些根本没办法解决的难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时间去解决它,因为让一些无意义的事情耗费我们宝贵的精力是不值的。当你潇洒地决定不再去想那些烦心事后,你会感到豁然开朗时间和精力突然间就会多起来。把精力用在有用的地方,是一个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大压力最有效的办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