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解读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基于民主政治视野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9174
  • 作      者:
    王锐兰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解读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是反映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从民主政治视角指出了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绩效评价的社会价值和操作价值;明确指出了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内容和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突出了政治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路径;依据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
作者简介
    王锐兰,1965年生,江苏启东人,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行政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行政管理》、《江苏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被EI、ISTP检索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全文转载1篇;主编教材2本;已承担20余项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省软科学一等奖1次,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一二等奖各1次。
展开
内容介绍
    《解读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从民主政治新视角,系统剖析了非营利组织与民主政治之间和谐互动的关系,非营利组织参与民主政治的合法路径,归纳出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绩效评价是民主政治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逻辑必然。接着对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历史追溯,对绩效评价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构建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主体框架、核心环节和运作工具,借助于某教育类非营利组织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民主政治视野中加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若干对策。
展开
目录
    前言<br>    第一章  民主政治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概念与特点<br>    1.1  有关非营利组织的几个概念<br>    1.1.1  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市民社会<br>    1.1.2  民主政治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br>    1.2  民主政治视野中的非营利组织特点<br>    第二章  共生共荣:民主政治与非营利组织的和谐互动<br>    2.1  民主政治对非营利组织的需求<br>    2.1.1  非营利组织参与民主政治的外在动力<br>    2.1.2  非营利组织参与民主政治的内在需求<br>    2.2  非营利组织对民主政治的作用<br>    2.2.1  衡量民主政治的实现程度<br>    2.2.2  推动民主政治的纵深发展<br>    2.2.3  改善或创造良好的民主政治环境<br>    2.3  共生共荣:国家的政治赋权与非营利组织的民主化建设<br>    第三章  形式内容:民主政治中非营利组织的参与路径<br>    3.1  非营利组织:参与民主政治的载体<br>    3.1.1  农村村民自治组织<br>    3.1.2  城市社区自治组织<br>    3.1.3  民办非企业单位<br>    3.1.4  社会团体<br>    3.1.5  国际非政府组织<br>    3.2  非政府组织参与民主政治的路径<br>    3.2.1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参与和社会动员<br>    3.2.2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治理与民主自治<br>    3.2.3  非政府组织的社会监督和制约权力<br>    3.2.4  非政府组织的第三方评价<br>    第四章  绩效评价:民主政治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逻辑必然<br>    4.1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对象的特殊性<br>    4.1.1  组织使命特殊<br>    4.1.2  组织目标特殊<br>    4.1.3  发展路径特殊<br>    4.1.4  组织产权特殊<br>    4.1.5  服务期望特殊<br>    4.1.6  决策过程特殊<br>    4.1.7  激励手段特殊<br>    4.1.8  评价手段特殊<br>    4.2  非营利组织绩效及绩效评价<br>    4.2.1  绩效与非营利组织绩效<br>    4.2.2  绩效管理与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br>    4.2.3  绩效测量与非营利组织绩效测量<br>    4.2.4  绩效评价与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br>    4.3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生成机制<br>    4.4  绩效评价:民主政治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的逻辑必然<br>    第五章  历史追溯: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br>    5.1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与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br>    5.2  委托—代理理论与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br>    5.3  资源依赖理论与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br>    5.4  超产权理论与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br>    5.5  容忍区理论与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br>    第六章  现实拷问:国内外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现状<br>    6.1  国外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综述<br>    6.1.1  国外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内容相对成熟<br>    6.1.2  国外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方法相对多样<br>    6.2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综述<br>    6.2.1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大致达成共识<br>    6.2.2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标准渐趋成熟<br>    6.2.3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方法多属定性描述<br>    6.2.4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观念相对较为陈旧<br>    6.2.5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手段相对较为落后<br>    6.2.6  非营利组织政治绩效的评价机制相对较为欠缺<br>    第七章  内容设计: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主体框架<br>    7.1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要素模型<br>    7.1.1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关键要素模型的设计<br>    7.1.2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利益相关者模型<br>    7.2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绩效评价<br>    7.2.1  非营利组织财务脆弱性的界定<br>    7.2.2  非营利组织财务脆弱性的评价指标<br>    7.2.3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脆弱性实证分析<br>    7.3  非营利组织的过程绩效评价<br>    7.3.1  过程绩效评价概念及其研究意义<br>    7.3.2  非营利组织过程绩效评价的模块设计<br>    7.4  非营利组织的政治绩效评价<br>    7.4.1  非营利组织政治绩效概念及其研究出发点<br>    7.4.2  影响非营利组织政治绩效的内外部政治因素<br>    7.4.3  非营利组织政治绩效的获得过程及其途径<br>    7.5  非营利组织的服务绩效评价<br>    7.5.1  非营利组织的服务绩效、容忍区理论<br>    7.5.2  非营利组织的服务绩效的内容构成及其评价过程<br>    7.5.3  非营利组织的服务绩效评价的测量<br>    7.5.4  非营利组织的服务绩效评价的实例分析<br>    第八章  指标设计: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核心环节<br>    8.1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标准<br>    8.1.1  从非营利组织本身看<br>    8.1.2  从评价者角度看<br>    8.1.3  从绩效评价本身看<br>    8.2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指标要素<br>    8.2.1  组织的外部环境指标与内部成熟度指标<br>    8.2.2  组织的核心绩效和边缘绩效<br>    8.2.3  组织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br>    8.2.4  组织的效率指标与效益指标<br>    8.2.5  组织的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br>    8.2.6  组织的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br>    8.2.7  组织的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br>    8.2.8  主观绩效指标与客观绩效指标<br>    8.3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br>    8.4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br>    8.5  绩效评价的评价、权重与评价方法选择<br>    8.5.1  可量化指标的评分方法<br>    8.5.2  指标本身的问题<br>    8.5.3  关于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评价问题<br>    第九章  运作工具: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方法透视<br>    9.1  基于模糊数学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方法<br>    9.2  基于灰色系统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方法<br>    9.3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非营利组织绩效的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法<br>    9.3.1  建立评价指标集<br>    9.3.2  确定各因素权重<br>    9.3.3  评价矩阵R的确定<br>    9.3.4  进行模糊综合评判<br>    第十章  实证分析: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实践回归<br>    10.1  民办高校——一种特殊的非营利组织<br>    10.2  某职业技术学院绩效的模糊灰色评价及其体系构建<br>    10.2.1  原始数据的获得<br>    10.2.2  确定绩效指标权重的AHP法<br>    10.2.3  某职业技术学院绩效的模糊灰色评价结论<br>    第十一章  战略回应:民主政治视野中加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若干对策<br>    11.1  民主政治视野中非营利组织绩效的改进策略<br>    11.1.1  制度创新组织内外部环境<br>    11.1.2  提高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治自觉<br>    11.1.3  建立适合国情的非营利组织柔性融资模式<br>    11.1.4  允许非营利组织企业化运作<br>    11.2  民主政治视野中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改进策略<br>    11.2.1  非营利组织自身重视过程导向的绩效评价<br>    11.2.2  加强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评估能力建设<br>    11.2.3  构建民主政治绩效评价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和公示制度<br>    11.2.4  系统集成多种评价方法<br>    11.2.5  强化绩效评价过程本身的民主性与科学性<br>    结束语<br>    附录<br>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