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的政治遗产中,自由和平等两项价值之间潜在的理论张力因“博爱”得到消解。法文fratrnite译做“博爱”其实是相当传神的。英文翻成Solidarity过于形而下了,但也说明自由和平等离不开相应的物质条件。德文很有意思,叫Bruedrelichkeit;就是“哥们儿”(贝九《欢乐颂》所展现的境界)。将其称为黑格尔式的“合题”,倒十分贴切。黑氏后学、把辩证法改造为社会学的冯·施泰因(马尔库塞语)将这二字经改版作三字经:社会国。当今北美的社群主义秉持的是此理念的四字经。英国的吉登斯则以五字经表达:“第三条道路”。一二三四五字经在无数次正反合之后,念的仍是一个咒:自由和平等的价值选择与平衡。
社群主义是美国政治哲学中的左翼社会批判思潮。它的矛头直指自由主义的立论根基,由罗尔斯的《正义论》引发,核心观点是:传统自由主义将个体的价值定位,较之于其社会责任而言,拔得太高。而罗尔斯恰恰否定了社会的作用,将个体高高地置于具体的生活现实之上。
展开
——冼岩:公共话语权的天下三分
对“邓玉娇事件”的相关当事人来说,这是一个法律事件;但对卷入这场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战斗的其他大多数人而言,这其实是一个政治事件。在我看来,“邓案”所折射出来的社会政治含义在于:由于不受限制的权力及寄生于权力之下的金钱的肆意妄为,使民众对现行的法治和行政体系充满了不信任甚至敌意,国家对新闻媒体的高度管制以及因此而来的舆论的不透明和不独立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信任,迫使民众转而寻求在这套体制之外解决问题和宣泄义愤的途径。在广大网民心里.邓贵大倒在向泊中那一刻所发生的真相并无价值,唯一重要的在于对具体事件进行高度抽象后得来的普遍意义。
——陈季冰:一场标签化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