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张力中思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452230
  • 作      者:
    邓晓芒著
  • 出 版 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道德状况的反思我们为什么没有超越性的信仰?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的反思,中西生死观比较,中西信仰观比较,中西艺术精神比较,谈谈金规则的三种模式,康德宗教伦理对我们的启示。
  极高明而道中庸,思想,开放,个性,好读。
展开
作者简介
  邓晓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后即下放农村插队,1974年返城,当过临时工、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的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任讲师,1988年任副教授,1989年任教授。1993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为武大哲学学院外国哲学学科带头人,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在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上成就斐然,并积极介入中西比较和文化批判,创立了“新实践美学”和“新批判主义”,在学术界和思想界独树一帜,有广泛的影响力。代表性成果有专著《思辨的张力》、《灵之舞》、《人之境》、《灵魂之旅》、《新批判主义》、《康德哲学诸问题》等;译著有康德三大批判新译(《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杨祖陶校,全套书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奖一等奖)等;发表论文三百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张力中思索》的几场讲演就是在上述三种张力中展开的。在今天,谈文化问题离不开现实问题,而谈现实问题又只有通过中西、古今、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才能深入。自从1980年代起,我研究中西文化比较这个课题已有二十多年了,我的观点一以贯之,从来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借鉴西方文化来批判地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用这种方式促进中西文化的互相了解和中国文化的提升。这种提升,也可以说是“弘扬”。弘扬不是口头上鼓噪和宣传的事,而是需要身体力行地进行理论上的创造,中国文化有多大的生命力,就看她能否雍容大度地吸收异己文化的因素来营养自身,通过新陈代谢而排除毒素,更新自身。我把这叫作“新批判主义”,并认为这是整个21世纪中国人所必须完成的一件世纪工程。
展开
精彩书摘
  但是希腊人还有另外一个神话故事,就是特洛伊战争。这里面最主要的人物就是阿喀琉斯。当年参战的时候,阿喀琉斯的父母就把他藏了起来,不让他去参战。后来俄底修斯把他找出来了,就问他,你有两种选择:你愿意光荣地去死还是平庸地去死?光荣地去死,你年纪轻轻的就可能丧失生命,但是会功成名就;平平庸庸的呢你会享尽天年,但是一辈子庸庸碌碌。最后阿喀琉斯选择了哪怕短命也要轰轰烈烈地过一生,而没有选择庸庸碌碌的一生。他参加了特洛伊战争,后来果然成为后世敬仰的大英雄。据说阿喀琉斯死后,俄底修斯去阴间拜访他,见到阿喀琉斯在阴间成了地狱之王,也就是冥王。俄底修斯说你干得不错啊,在人世间轰轰烈烈,在地狱里你仍然称王。阿喀琉斯愁眉苦脸地说:我宁可在人间做一个帮工,也不愿在阴间当王。阴间有什么好的,连光明都没有。这个神话是另外一个格调。如果在人间没有幸福,那么可以放弃对生命的追求,但是如果在人间有幸福,那宁可活在人间。要活着,要生命,活着要比死亡好。在阴间当王也不如在人间做一个普通人。这是阿喀琉斯所要表达的意愿,这个故事在正反两方面都有所表达。什么意思呢?一方面,人生是为了追求幸福的,如果不幸福呢,宁愿去死。这是希腊人的想法,他们把人生看作幸福的路程。所以希腊人总是说要幸福的生活,他们追求快乐、自由、为所欲为。他们对他们的祖先不太尊敬,对于他们的历史也不太尊重。历史在希腊人眼中好像开玩笑的一样。希腊的第一个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写了一部著作《历史》。当时的人都埋怨他,觉得这些东西没有必要记下来。他所写的历史在我们看来根本不叫历史,他的历史里面有好多神话,是真是假都是一些传闻。大家埋怨他,觉得这些东西没有必要记述下来。
  所以希腊人和中国人很不一样。中国人非常重视历史,我们看古代的历史著作,哪一年都标示得很清楚。但是希腊人不关注于此。很多希腊人对自己的祖先都已经忘记了,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就胡乱瞎说。有的说自己是宙斯的孙子,有的说自己是波塞顿的后代,有的说自己是爱神阿芙洛蒂忒的子孙,随他们怎么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反正要给自己的祖先找一个有名的神灵,不管是男神还是女神。所以希腊人也不关注后人的看法,既然他们对历史都不尊重,所以对后人的看法也是无所谓的。他们全部的看法都取决于自身。传说中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有一个老人,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在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夺标了,一个是赛跑,一个是铁饼。于是老人高兴得不得了,当场死在他儿子的怀抱里,别人都羡慕得不得了。这样的一个老人有这样的儿子真是幸福。
  再有就是苏格拉底的故事。苏格拉底的美谈流传千年不衰,苏格拉底之死是他的绝唱,是他的人生的最后一幕。苏格拉底很聪明,他经常跟别人辩论、讨论生死的问题,而且他对于祖先、神明等等都不怎么尊重。所以苏格拉底引起城邦中一些人的嫉恨,一些保守派就控告他,说他不尊敬神明,腐蚀青年思想,于是把苏格拉底告上法庭。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侃侃而谈,愚弄了那些法官,最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但是因为这个就判了死刑,似乎有些太严重了,因为在希腊历史上还没有这个先例。于是就给苏格拉底留了个后路,如果交纳了罚款,就可以解除死刑。但是苏格拉底不干。后来有人去监狱救他,他也拒绝了,他认为法律就是法律,法律判我死刑我就应该服死刑。当苏格拉底的弟子去监狱救他,鼓励他逃跑的时候,苏格拉底说人是有灵魂的,人的身体是肉体,人的行动不是由肉体支配的,而是由灵魂支配的,灵魂知道什么对他最好,我的灵魂告诉我我现在死最好,现在是我全部才华发挥的顶端。因为苏格拉底是有名的哲学家,没有人辩论胜过他。他说过些年之后我老了,驼背了,口齿也不伶俐了,也辩论不过人家了,那时候死的话没有什么意义了,现在死是正好的。所以苏格拉底喝下了毒酒。历史上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学术问题,为什么苏格拉底当时要自杀?为什么选择死而不选择生?而且他在死之前让他的学生去全雅典问一下,有谁比现在的苏格拉底更幸福。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他生活在世界上仿佛是演出了一幕精彩的戏剧,他的死亡是一个精彩的收场,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如果拖泥带水的,那就不美了,他把自己的一生当成一个艺术品来雕琢,最后要有一个最完满的结局。苏格拉底被人诬告,他为了维护雅典法律的尊严慷慨赴死,同时又获得自己最大的幸福。这是苏格拉底的选择,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以苏格拉底的生死观,我们可以看出,希腊人把追求幸福当作他们一生的目的,哪怕以死亡作为幸福的标志。
  一个是斯多葛学派的芝诺,他创立了斯多葛派,另外一个是伊壁鸠鲁学派的伊壁鸠鲁,还有一个是怀疑派的皮浪,这三个学派是罗乌当时最出名的三个哲学流派。当时的罗马人不是这个学派的就是那个学派的。这三个学派各有各的观点,但是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蔑视生活本身。罗马时代已经开始迈人封建社会了,罗马帝国时代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有着高尚的道德。而且罗马时代的社会环境比希腊时代更加严酷。希腊时代是自由民主的时代,自由民主和城邦制度使得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自由,人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罗马人比较严肃、严谨。这是罗马人的特点。这三派的哲学家,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的哲学都是人生哲学。而他们的人生哲学都是要追求人生的幸福。但是他们的幸福观和希腊人的是不一样的,希腊人是要追求人生的快乐,是要发展个性。而罗马人的幸福观是“不动心”,这三个学派的特点都是不动心,心灵平静,不为所动,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罗马人的人生观念相比较希腊人的又进了一层。希腊人是自由自在,是发挥自己的个性,而罗马人是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一生的戒条就是不动心。比如斯多葛派认为整个世界都是命定的,都是已经规定好的。命运呢是按照逻各斯运行,逻各斯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逻辑,也就是必然规律。人生就是按照自然规律规定好的。人生既然是规定好了的,那么就没有什么奇迹,也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一切都是按照逻辑规律推理出来的,下一步该怎么办这是有规定的。当然你人看不出来,神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在斯多葛派看来人生非常的抽象,非常的无趣。跟希腊人相比,罗马人虽然认为人生非常的无趣,但是他们还是要追求不动心,认为不动心就是最大的幸福。
  那么斯多葛派对于人的生命是看得很淡的,他们只是追求内在的不动心,而对于外在的快乐毫不感兴趣,认为那些是非常短暂的过眼云烟的东西。作为一个人应该有坚韧的性格,应该有坚强的人格,他们强调禁欲主义,强调道德高尚。在生死观上面,他们对于生看得比较淡,因为生命并不是你创造出的东西,而是被命运规定好的东西。所以在斯多葛派里面许多人都有一种自杀倾向。他们还有一种理论认为自杀是人的特权,人可以自杀,而动物就不能自杀,神也不能自杀。只有人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道德状况的反思
第二讲 我们为什么没有超越性的信仰?
第三讲 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化的反思
第四讲 中西生死观比较
第五讲 中西信仰观比较
第六讲 中西艺术精神比较
第七讲 谈谈金规则的三种模式
第八讲 康德宗教伦理对我们的启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