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逝世后,诸王之觊觎帝位,连留在盛京的朝鲜大臣,都已在“驰启”中明言“沈中且有告变者”这样严重的话,即是说,政变已在酝酿中。
由于豪格在诸王中具有许多优越的条件,除他自己的正蓝旗外,太宗的正黄、镶黄两旗又誓立豪格。大臣如图尔格(拥立豪格人大臣中的首脑)、索尼等八人即往豪格家中私相计议,共相盟誓,愿死生一处。豪格乃命何洛会、扬善往告郑亲王济尔哈朗说:“两旗大臣已立定我为君,尚需尔议。”济尔哈朗当即表示:我意亦如此,但尚需与多尔衮商议(清《世祖实录》)。可见济尔哈朗也是支持的,后来便成为他的罪状。
多尔衮和多铎率领的两白旗,则主张立多尔衮。多尔衮审察当时的形势,没有贸然答应。
太宗死后第五日,多尔衮召集诸王大臣,议立嗣君。一清早,两黄旗大臣盟于大清门,令精兵护军盛张弓矢,环立宫殿,气氛十分紧张。
多尔衮征询黄旗大臣索尼意见,索尼说:“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所谓先帝之皇子,指的是太宗诸子,也即将多尔衮(太宗之弟)排除于外。礼亲王代善认为豪格当承大统,豪格表示辞让,这在当时不得不这样,后来他是懊悔的。多尔衮随即附应豪格之退让。于是代善又说:“睿王若允,我国之福,否则当立皇子。”代善已抛开豪格了。两白旗则坚决反对豪格,豪格立而“我等俱无生理”。后来两黄旗将领们,佩剑而前日:“吾属食于帝(太宗),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沈阳状启》)仍然坚持应立太宗之子。到了这地步,多尔衮便提出福临来。
这时太宗尚有七个儿子(原有十一子),有的年龄比福临大,如十七岁的叶布舒,十六岁的硕塞,有的太小,只两岁,有的因其母出身低贱,本是有夫之妇,被俘人宫,而年龄在十六岁以上的,又不易支配。福.临只有六岁,母子二人,已成孤儿寡妇之身,多尔衮便以辅政身分,玩幼主于股掌之上,为所欲为,所以主客观条件都使他认为篡立不如拥立之合算。至于他这时是否已对福临之母有意图,不敢臆说。
豪格夺位之谋虽未成功,多尔衮自然仍不会放过。顺治元年,原来支持豪格的何洛会,告发豪格图谋不轨,又曾说过多尔衮素来多病,岂能终摄政之事的话,又说“我(豪格)岂不能手裂若辈之颈而杀之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