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论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内容摘要
王国维(1877-1927年),字静安(或静庵),又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出生于一个不太富裕的书香家庭,自称“中产人也”(《静安文集续编·自序》)从小中国旧传统教育,以科举考试为前程。十五岁(1892年)考中秀才,名噪乡里。以后,又连续两次应乡试,皆不果。从此放弃了科考仕途,转而学新学(即西学)。但他步人青年时代,家境已很窘困,无资就学深造,出国留学更是梦想。但读书学习又是他的天趣,因而不得不自谋生计,勤工俭学,自学成才。二十一岁时(1898年)离开浙江到上海,经人介绍到康梁改良派创办的《时务报》任司书和校对。他一面工作,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开办的“东文学社”学哲学、文学、英语、日语等。不久,改良主义运动失败,《时务报》被关闭,王国维自然失去工作。但由于罗振玉很赏识王国维的才气志向,便聘请他做自己创办的“农学社”的庶务,照旧一面工作,一面读书听课。从此他与罗振玉结下不解之缘,罗振玉成为影响他人生道路的长者和朋友。二十四岁(1901年秋),罗振玉资助他到日本留学,学习物理、数学等。第二年秋因病回国,跟随罗振玉相继于上海、南通、苏州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在此学习期间,对哲学、美学尤感兴趣。在学西方哲学概论中,知道了康德、叔本华等人,遂之研读他们的著作,并发表了一系列哲学、美学、文学批评和教育论文、杂感等。三十岁(1907年)随罗振玉入京,罗任清朝学部参事并引荐王国维任学部总务司行走之职。其后,又改任学部所属京师图书馆编译,有机会阅读图书馆所藏典籍,并从事中国诗词、戏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