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的许多学科,各门学科之间在知识群、研究思路和证明手段等方面,会有一些不同。因此,本文的讨论以历史学,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为范围。<br> 在博士生培养工作中,指导学生完成博士论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博士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因此,论文质量是衡量导师的指导水平,甚至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学生来说,博士论文是他们本阶段学业的主要成果。培养单位博士论文的整体水平,是该单位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志。<br> 一般说来,全国所有培养单位授予的博士学位,并没有区别,但是应该承认博士论文的质量还是有差别的。除了个别学生抄袭剽窃的情况以外,在作者的知识背景,选题的价值,资料收集的程度,讨论问题的深度,以及语言文字的功力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当然,有差别是正常的,因为各地各单位的培养条件不一样,每个学生的基础、悟性和努力程度不一样,导师的学术水平和责任心也不一样。用什么方法提高博士论文的质量呢?目前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现行评估体系,卡住质量差的论文不让通过,表彰好的论文以形成争取优异的风气;二是发挥学生和导师的积极性,在博士论文的准备和写作阶段提高水平。<br> 先来分析评估体系的作用。<br> 现阶段对博士论文的评估包括四个环节。一是答辩阶段的专家评审和答辩,二是校系学位委员会审议,三是社会反响(一般指出版以后),四是社科评奖(包括近年的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奖)。其中最重要的质量环节是专家评审和答辩。为什么呢?第一,专家评审和答辩是由本专业范围的专家米检查论文是否合格,并由培养单位组织具有权威性质的答辩委员会听取作者的陈述,质证论文的存在问题,并且决定是否授予学位。通过答辩以后,没有特殊情况校系学位委员会不会否决;第二,有不少博士论文通过以后有发表机会,有的由作者拆成单篇论文在刊物上发表,有的交由出版社出版成书。但是单篇论文发表以后,读者一般不会及时意识到这是博士论文,只读单篇论文也无从了解该博士论文的完整内容,从而形成准确的评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