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佛缘人物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629541
  • 作      者:
    朱封鳌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佛教传入中国后,两千多年在中华大地上,得以慧灯长明,薪火相继,除了广大僧伽奋发着力外,“与佛有缘”者亦功不可没。对于前者,历朝僧传、寺志中记载颇丰;而后者的事迹,往往缺少系统、全面的整理。为此,我们经过长期收集和积累资料,从历代干余人中精选了百名人物,编成《中华佛缘人物志》,荟萃英贤,通览古今,以略补这一历史缺憾。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我国历史上,与佛有缘的人物很多,其中不乏佼佼者。如维新变法的王安石、大画家吴道子、文学家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等等。到了近代,不仅僧人和居士继续研究佛学,而且当时的一些哲学家和学者也竞相研习佛学,并将佛学思想作为自己建立理论体系的依据。一些重要的文科大学都开始讲授佛学课程,如梁漱溟、汤用彤、熊十力等,均先后在北京大学开讲佛学;梁启超和王恩洋则分别于清华大学和四川大学讲佛学。从此,佛学逐渐进入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领域,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的专著里,佛学思想也被列为重要内容而作了专门介绍,如梁启超在讲中国学术史时专门讲了佛学;胡适、冯友兰在编写中国哲学史时写进了佛学。中国佛学终于在近代人所著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占了极其重要的一页。<br>    天台山作为中国佛教第一宗——天台宗的祖庭,是国内著名的佛教文化名山,有责任认真研究和发展整理在佛教发展史上地位极为重要的佛缘人物。因此,天台山文化交流中心于去年组织《中华佛缘人物志》编委会,由朱封鳌任主编,韦彦铎、郑鸣谦任副主编,从朱封鳌十年前组织人力初步编成的千余人物中,筛选100人,反复修改,编成此书,作为天台山文化交流中心的研究课题,全书20多万字,图文并茂。
展开
精彩书摘
    武则天(武曌)<br>    武则天(624—705),唐高宗后、武周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母杨氏,隋纳言遂宁公杨达之女,父丧,愿“永奉严亲,长栖雅志”,唐高祖把她嫁给武士彟。及士彟死,杨氏复起出家之念,终因武曌年幼而罢(《望凤台碑》)。因此,武曌“幼小时已被缁服”。武曌十三岁入宫,为唐太宗才人。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八月太宗大行,武望被遣送感业寺为尼。永徽三年(652年)五月,武望重返宫禁。<br>    佛门子弟不事生产,故须缘附贵胄,而统治者正好借其教化黔首。巩固帝业和弘扬佛法,原就是各取所需、合作双赢,一善用墨,一善敷色,其理一也。显庆元年(656年),武后孕期有恙,李治恳请玄奘:“中宫在难,归依三宝,请垂加佑!”李显顺产,武后不违所许:“愿法师护念,号为佛光王”。为此赐玄奘袈裟,并信守诺言,由玄奘收李显为徒,号“佛光王”。后玄奘又陆续为“佛光王”满月剃发进贺表;为“佛光王”周岁进贺表、上法衣。<br>    弘道元年(683年),高宗崩于洛阳贞观殿,遗诏有云“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不久,武后临朝称制,一反李唐三代“尊道抑佛”而行“崇佛抑道”。为使百姓信服女子代唐,圣母称帝是顺理成章之事,不免要究寻经典佐证。儒家经义,从来男尊女卑,反对“牝鸡司晨”,所谓“雌代雄鸣则家尽,妇夺夫政则国亡”。道家经义中亦无女主天下的先例可循。但是,佛经中却有女子为王之说,《大方等无想大云经》说:“尔时有一天女,名日净光……佛告净光天女言:汝于彼佛暂一闻《大涅粲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化为众生,现受女身。”于是“怀义与法明等造《大云经》,陈符命,言则天是弥勒下生,作阎浮提主……”在僧俗、道流及群臣的合谋下,武后践履了“君权神授、君神合一”这一套传统拙劣的表演,以“弥勒佛”转世身份,登上帝位,“改国号为周……加尊号日圣神皇帝”,年号天授。<br>    武皇既依靠《大云经》天光净女授记顺利坐镇九五,自然要扶持佛教。天授二年(691年)夏四月下制“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咸亨二年(671年)汉僧义净求法走海路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经,于证圣元年(695年)携大批佛典回到洛阳,女皇亲临端门迎接。此后整整4年,义净奉敕重译了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僧——实叉难陀带来的80卷本的《华严经》,是为华严宗教义宗旨。继义净之后者当推法藏。法藏是西域康居人,祖父时归化中国定居长安。咸亨元年,荣国夫人杨氏死,武后施宅为太原寺,度僧以树福田。经荐举度为僧,得受沙弥戒。他在“钻研北魏翻译的《华严经》之后,总评玄奘创立的法相宗以下佛教诸前辈的教义,集《华严经》之大成”。不久又助义净翻译《华严经》,毕功之后武皇亲自作序,并赐号“贤首菩萨戒师”,因此“华严宗”又称为“贤首宗”。武则天扶持华严宗,是为打破玄奘法相宗独步佛门的局面。因玄奘为太宗推重,受封“沙门领袖”。法相与华严两宗之间起落消长,也可见政权实体的更迭。而禅宗此时大盛,“天下言教皆禅”,武则天鉴于民望,亦十分敬重。《旧唐书》载,神秀居当阳山,以90岁高龄肩舆上殿,则天亲加跪礼,礼佛敬神之心跃然纸上。<br>    可见,武则天与佛教的因缘在信仰与政治之间,恰似卢舍那大佛和武则天不啻“凿石成佛,如朕帝身”之关系。至今翻开《金刚经》都会看到一首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便是女皇手笔。千年之下,读来仍令人追慕不已。<br>    吴道子<br>    吴道子,唐代画家。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初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而罢,转习绘画,“年未弱冠”,已“穷丹青之妙”。初在韦嗣立幕下任小吏,至四川双流,写蜀道山水。又在山东兖州瑕丘当过县尉。此后,辗转到繁华的东都洛阳,专心从事寺观的壁画制作。虽然社会地位极低,但是声望早已扬溢两京以外。唐玄宗知其名,便召他入宫供奉,并授以“内教博士”,后又提升为“宁王友”。自此,他结束了浪迹生活。<br>    吴道子的声誉,广被京都人士所传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吴道子在兴善寺中门画门神时,“长安市肆老幼士庶,竟至观者如堵”。由于画佛的圆光“不用尺度”,“立笔挥扫,势若风旋”,至使“观者喧呼”,“惊动坊邑”。<br>    唐代继南北朝及隋代以后,佛教大兴,大小寺院一度多到44600多所,善男信女自朝至暮络绎不绝到寺院中焚香礼拜,当时寺院中辉煌的壁画,无异是公开的画廊。吴道子一生所作壁画,仅在长安和洛阳寺院道观中,便有300余幅。在卷轴画方面,据《宣和画谱》著录,传至宋代,仅徽宗的宫廷里,就有《维摩像》、《帝释像》、《五星图》、《双林图》、《摩那龙王像》、《佛会图》等93件。这些作品,“变相人物,奇踪异状”(《唐朝名画录》神品上),竟无雷同之处。往往“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历代名画记》卷二)。苏东坡评他“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傍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苏轼:《书吴道子画后》)。他善于把握“守其神、专其一”的法则,故其所画寺院中的“执炉女”达到了“窃眸欲语”的生动姿态。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说:“张(僧繇)、吴(道子)之妙,笔才一二,像已应焉。”可见吴道子综合提炼的功夫很纯。吴道子最著名的作品当推《地狱变相》与《送子天王图》。<br>    吴道子的人物画成为唐代绘画的范本,被称之为“吴家样”;并被后人尊为“画圣”、“祖师”。……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古代(东汉至清)<br>    牟融<br>    顾恺之<br>    刘遗民<br>    戴逵<br>    谢灵运<br>    萧子良<br>    傅大士<br>    梁武帝(萧衍)<br>    萧统<br>    张僧繇<br>    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br>    展子虔<br>    武则天(武曌)<br>    吴道子<br>    阎立本<br>    李通玄<br>    王维<br>    梁肃<br>    白居易<br>    柳宗元<br>    唐宣宗(李忱)<br>    钱镠钱俶<br>    王审知<br>    杨亿<br>    范仲淹<br>    李遵勖<br>    晁迥<br>    王随<br>    富弼<br>    文彦博<br>    欧阳修<br>    赵抃<br>    王安石<br>    张方平<br>    杨杰<br>    马圩<br>    苏轼<br>    苏辙<br>    黄庭坚<br>    王古<br>    郑侠<br>    郭浩<br>    陈瓘<br>    宗泽<br>    江公望<br>    冯楫<br>    张商英<br>    颜丙<br>    陆沅<br>    宋孝宗(赵奋)<br>    钱象祖<br>    吴克己<br>    王日休<br>    李纯甫<br>    耶律楚材<br>    元世祖(忽必烈)<br>    宋濂<br>    唐寅<br>    虞淳熙<br>    袁了凡<br>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br>    清世祖(福临)<br>    罗聘<br>    彭绍升<br>    第二部分  近现代<br>    杨仁山<br>    桂伯华<br>    施省之<br>    谭嗣同<br>    王一亭<br>    章太炎<br>    简照南<br>    欧阳竟无<br>    江味农<br>    高鹤年<br>    蒋维乔<br>    梁启超<br>    丁福保<br>    朱子桥<br>    史一如<br>    江谦<br>    徐蔚如<br>    陈垣<br>    梅光羲<br>    聂云台<br>    范古农<br>    叶恭绰<br>    韩清净<br>    熊十力<br>    夏丐尊<br>    陈铭枢<br>    李炳南<br>    汤用彤<br>    吕激<br>    王恩洋<br>    梁漱溟<br>    赵朴初<br>    主要参考书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