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br> 所以,惠能说的“悟”,即是“开佛知见”。从知见上说,只有“众生知见”和“佛知见”之分,而“佛知见”没有“小乘”、“中乘”、“大乘”、“佛乘”这样的境界之分别。因此,惠能是这样来重新定义四乘的:<br> 汝观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汝须自修,莫问吾也。一切时中,自性自如。<br> 惠能是从“知”“行”关系来定义四乘的:“小乘”是“见闻转诵”,“知”的仅是“名”(概念)“言”(推理)浅义,“中乘”“悟法解义”,知的是深义了,但在“行”上还不够,“行”不够即“证”不足,所知深义,还不能说真正掌握,得心应手,灵活应用。“大乘”菩萨“依法修行”,渐趋觉行完满之境地。到最上佛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br> 这样定义,对我们正确理解今天习知的小乘、中乘是“自了汉”,菩萨是“自觉觉他”,佛是“觉行圆满”的定义,有很大的帮助。<br> 金刚经中说:“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