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刚经讲纪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234029
  • 作      者:
    明奘法师著
  • 出 版 社 :
    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佛典“八经五论”系列。以指月之指入般若之门“八经五论”,总揽佛法要典,超越宗派界限。或为早期佛陀的原始教法、或为祖大德的核心论著,或为南传核心,或为北传要典,共同点则都是根本了义的教法,直契佛法精髓,具有提纲挈领之效。明奘法师传承临济宗四十五代法脉,通读古今,遍览经藏,说法讲经纯净透彻、直面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灵问题,理清存在于学佛者心中对于佛法源流的疑惑。深入以般若为核心的佛法智慧。直契佛陀本怀。
展开
作者简介
  明奘法师,河北承德隆化人,1967年生,中山大学肄业。1995年在柏林禅寺净慧老和尚座下出家;1996年在新加坡从净空老法师学习讲经;1998年参与创办河北省佛学院并担任首任教务长;1999年冬从净慧老和尚座下接法,传承中国临济宗第四十五代法脉。
  多次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马来西亚大学等各高校举办讲座,其参与组织策划的“生活禅夏令营”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十五届,受到广大青年佛子的欢迎与好评。
  明奘法师现任
  新加坡《佛陀教育》杂志主编
  马来西亚《福报》杂志专栏作家
  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
  《禅》杂志编委会编委
  昆明佛学会慈悲关怀委员会主席
  陕西师范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
  北京大学禅学社导师顾问
  河北秦皇岛青龙县佛教协会会长
  河北秦皇岛青龙祖山望海禅寺住持
  云南玉溪释迦文化静享园园长
  云南安宁八街三和寺住持
  北京怀柔朝阳寺住持
  浙江嘉兴南湖石佛寺筹建处主任
  浙江嘉兴石佛禅修中心创始人
  国际善地禅修中心创始人、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金刚经讲记》采用的是鸠摩罗什汉译本,译文优美流畅, 富理趣和文学意味。隋唐以降,中国佛教的重要宗派都以《金刚经》为主要的习诵典籍。明奘法师以特殊的思辨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和归纳,并结合自己研修中遇到的问题举例演绎,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以最简要明晰的方式,完整清楚地了解《金刚经》的内容。《金刚经》是历来传诵最广的大乘经典之一。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幕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巳,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经跟我们的文学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所谓的六种成就,哪六种成就呢?相当于我们上初中写记叙文一样,时间、地点、起因、经过、人、结果,佛经也是这样。佛陀在佛历两千五百五十一年前临去世那天,弟子们哭的哭闹的闹,都觉得老师要走了,很伤心。阿难就哭得什么都忘了,有点迷糊了,佛陀的另外一个大弟子阿那律尊者就说:“阿难啊,你跟做侍者佛二十年了,你知道老师有什么话要说、要交待,这时候不是哭的时候,你应该去问问世尊还有什么要交待我们的?世尊在的时候,我们有什么问题都来向世尊请教,不在的时候我们有问题向谁请教呢?这个经典要不要结集,如何去结集?。阿难这下子清醒了,赶紧去问世尊:“世尊呀,您在的时候,我们问您这些问题不需要经文,但是您不在的时候怎么办呢?。佛陀说你们在复述经文的时候可以加四个字叫“如是我闻”。我们汉语的习惯应是“我闻如是”,意思是我听到这样一个道理,我闻如是。“如是我闻。,就是这些话、这个道理、这个方法是我阿难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来的,不是我自己创造的,不是我改编的,也不是我想象的。它叫信成就和闻成就。当时不但阿难相信,其他弟子也都相信了,即信成就。还有闻成就,是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是真实不虚地在历史上存在过,不是我们靠一人杜撰之力,靠一人天才想象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教学的传承、记载。
  “如是”这两个字,实际上把佛法的所有的教学已经全部告诉我们了,明白的人听到。如是。两个字就够了,全部的佛法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这两个字:“如是”。不加一点、不减一点、不创造一点、不想象、不歪曲、不涂抹,诸法本来是什么样的就接受什么样,就是这样。
  我们一切的痛苦,一切的烦恼,一切的争斗都源自于不接受,对不对?天气热了,我们偏偏不接受,所以就痛苦,人要离开了,我们不接受,所以痛苦;衰老是不请自来之有,我们偏偏拒绝,不接受。做生意赔钱,不接受……总是不接受。
  如是,山川大地、日月星辰、草木花鸟、人、畜生一切都是如其本来的样子,这就是佛法的全部,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能够随时随地做到如是,当下我们就成为佛了。简单不简单?容易不容易?非常简单又非常容易,可是又非常难。谁能相信这两个字就是佛法呢?如果现在有人站在天安门广场说:。告诉大家宇宙间最真的真理就是‘如是’二字.。肯定所有人都会认为这个人有精神病。所以现在的人靠自己的想象、聪辨、逻辑把一个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创造了大量的宗教的衍生品,创造、累积、浪费了大量的生命空间,走入了知识、逻辑、理性的迷宫,而回不到智慧的本原清静处。本原清静就这么简单,大家在听课,如是,起烦恼,如是。等一下肚子饿得咕咕叫,还是如是.如果你什么都能接受,当下心平,会不会?不平则争嘛,你已经接受了,还有什么可争的呢?你已经平了,还有什么跟别人可争斗的呢?无可争。所以天下自然太平无事。我闻如是,如是我闻。因此我想,我在很多地方也讲过《金刚经》,但真正完整讲完的很少很少,大概开个头就把书本丢掉了,就用不着了,明白了当然就用不着了。这就是见月之指,我要指给你看月亮在那里,你瞧,你已经知道月亮了,你还要把我的指头捧到家里供着,累不累?
  所以《金刚经》里说:“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所说的法,就好像一个过河的筏子。“法尚应舍”,一旦过河了,就应该把筏子弃之水中,而不是背上岸边,对不对?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一时,这是印度一个特有的时间观念。印度是一个注重生命的终极价值的一个民族。不管是男女老幼,都认为生命的一次性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重要的是恒久生命的责任,恒久生命的解脱、祥和,而不是一期生命的好与坏。他们认为生命只不过是搬家,这一期三十年,下一期五十年,这一期为人,下一期为狗,所以很通达,人重要的不是让人的这一期生命得到所有欲望的满足,而是这一期的生命如何为长久的生命添加更好的资粮,以便能行走在永恒的生命之路上。所以。一时。非常有味道,如果你能体会到“一时。这个味道,你也在印度,对不对?佛说法时,你也在前,突破时间的狭隘性,时间本来就是一个虚幻的、人为规定的。所谓的长短全是相对。
  “一时,佛在舍卫国”。佛指释迦牟尼佛,当时印度有十六个大国,其中最重要的是舍卫国。舍卫国国王的太子叫衹陀太子,所以这里叫“衹树给孤独园”。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呢?我们如果到中国汉传的寺庙去看,一般的伽蓝殿会供一个老头,再供一个年轻的帅哥:帅哥就是祇陀太子。那么这个给孤独呢?是一个老头,是一个大富长者,他的好朋友须达多长者,在另一个城市听佛陀讲经的时候,就对孤独长者说,这里有一个老师,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向他学习和请教的老师,他叫释迦牟尼。于是给孤独长者就来了。须达多长者跟释迦牟尼约说第二天才去见面,但他来了就是按捺不住,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一定就要今天晚上见到佛陀。佛陀以他的力量感知到了,就说好吧,你要来就来吧。他就连夜到了竹林经舍。到了这里,看到竹林经舍的样子,非常喜欢,就说世尊我能不能请你到我们国家去,建一个同样的地方给你用,让你的僧团在这里修行。佛陀说好呀,然后就派了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跟着这个给孤独长者,并给孤独长者发了愿,凡是他的生意所在的地方,不能有任何一个乞丐,凡是有乞丐的地方他都要管他三餐,这是他发的愿,然后他就选地方,建了一个竹林经舍,非常非常美。去年四月我带团到印度去,第二次去.见到了那个竹林经舍。里面有一个大水池,佛陀在那里住了将近二十二年,在灵山下,在王舍城附近。这片地曾是祇陀太子的地方,给孤独长者说我要买你这个地,衹陀太子说你买地干吗呀?他说我要给释迦牟尼建一个经舍,让他修道用。太子说你别胡说八道了,我那地贵我不卖,除非你用金子给我铺满了,给孤独长者说好啊,他真的就回家把他库里面所有的金子都用马车拉来,把这个衹园铺满了。祇陀太子说我只不过一句玩笑话,你怎么能这样子呢,我不卖了。那个时候的王权和达官贵人,还没有现在这种地位森严的阶级制度,给孤独长者说你作为一国的储君怎么能言而无信呢?祇陀太子只得说,那好吧,既然这样子,树我就不买了,树我贡献给释迦牟尼好不好?  “衹树给孤独园”,树是属于祇陀太子的,园子是属于给孤独长者的。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入俱”。佛陀刚一出家,就跟婆罗门教的两个领袖、领军人物学习四禅八定,一个学习了三个月,一个学习了大概十几天,就达到他们所教的四禅和四空地最高境界。但是他知道那还不是终极真理,所以他舍弃了六年苦行,回到菩提伽耶,坐在菩提树下,坐了四十九天,证悟了缘起性空的实相。可他坐在树下思维四十九天以后,发现他没有办法向别人开口,他所了解的,他所看见的(他所看见的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看,而是实实在在看到缘起的法则、性空的法则、无常的法则、无我的法则),去跟别人说,并没有人能接受,太难了,太深了,他就想算了,我坐在这儿一涅槃就走了。这时候,大梵天王(依据印度教和一神教来讲,他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守护者、保护者)说:不行,释迦牟尼,所有的佛成为觉者,他都有责任、有使命来帮助这个世间,那样这个世间才有智慧之光能够传递下去,你不能自己享受了就走了,你应该把这个智慧从最浅的、根源的水平开始往下传……释迦牟尼一听是这个道理,是该往下传,他就义开始观察因缘。当年他是偷偷出家的,他的爸爸净饭王派了五个亲族,跟随他一起来修行,后来因为他放弃了苦行,这五个人就跑到鹿野苑这个地方,相约不再跟这个太子一起修行,认为他既然放弃了苦行,接受了牛奶拌饭这样的供养,就不是一个真修行的人。后来佛陀证道了,他观察因缘,发现还是这五个人最听话,就又找他们去了。
  佛陀从菩提伽耶步行约二百公里,见到了他们。现在那个地方修建了五比丘迎佛塔。五个比丘就相约:等那个人来了,我们都不要理他,也不要管他,我们就当不认识他。他们管佛陀叫那个人。他们照顾他六年,佛陀苦行时都是他们在照顾他,后来佛陀发现苦行不是终道,并不能让身体得到滋养,也不能让心灵得到智慧的滋养,所以就放弃了无谓的、无益的苦行,接受了一个叫苏佳达的牧羊女的牛奶拌稀饭,然后他才恢复了体力,才有力气来打坐。佛陀走到他们那里,大概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这五个人本来想不见、不闻、不理的,但是莫名其妙的,又被佛陀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智慧的力量给感动了,便拿草垫给佛陀敷座,然后给他打水洗脚。因为印度都是打赤脚,不穿鞋的,所以走到哪里都要洗脚。他们问世尊您怎么变了呢?我们本来相约不理你这个人的,可现在您身上散发的力量怎么不同了?佛陀说:我已经从生命的迷惑中醒过来,你们不应该再叫我那个人了,你们应该把我叫做觉者。佛陀就是觉者,所以不能再叫那个人。从这之后就有了五比丘,开始有了僧团。这是人间历史上真正有了僧团的开始。
  比丘梵文的音叫Bhiksu,意思是“乞士”,首先就是乞,乞丐的乞,士兵的士。不是乞丐,是有点像孔乙己那样站着喝酒却穿着长衫乞讨的人,是有文化、有修养的入。第一个意思叫乞士,第二个意思则叫“怖魔”,为什么?很多人对于生命错误的知见,弄得自己的生活很痛苦,生存压力很大,这样的痛苦就叫做魔。魔的意思不是指长得青面獠牙,很恐怖、很可恶那样的,而是指被错误的生活知见引向痛苦的生活方式,被折磨得走不出来,所以叫魔。第三个意思叫“破恶”,破除所有的恶。也就是一个比丘,按照戒法来生活,有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戒,让他远离一切诸恶,所以佛法远离诸恶。
展开
目录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