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巧妙恭维,不露痕迹<br> 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恭维,相信绝大多数人不会感到厌烦,事实也的确如此。会恭维别人的人能把恭维话尽量说得巧妙,不显山露水,不露丝毫痕迹,恰到好处,被恭维的人就会怡然自得了。<br> “投其所好”好恭维<br> 恭维术最主要的是必须了解对方的嗜好、习性,乃至脾气和情感,抓住对方的心理,选用对方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恭维,使对方感到非常合乎心意,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br> 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后,每天都做着皇帝梦,有一次竞在白天进入梦中。一位侍婢正好端来参汤,准备供袁世凯醒后进补,谁知不慎将玉碗打翻在地。婢女自知大祸临头,吓得脸色苍白、浑身打战。因为这只玉碗是袁世凯在朝鲜王宫获得的“心头肉”,过去连太后老佛爷也不愿用来孝敬,现在化为碎片,这是杀身之祸,死罪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脱的了。正当她惶惶然,欲取自尽之时,袁世凯醒了,他一看见玉碗被打得粉碎,气得脸色发紫,大吼道:“今天俺非要你的命不可!”<br> 侍婢连忙哭诉着:“不是小人之过,有下情不敢上达。”<br> 袁骂道:“快说快说,看你编的什么鬼话!”<br> 侍婢道:“小人端参汤进来,看见床上躺的不是大总统。”<br> “混账东西!床上不是俺,能是啥?”<br> 侍婢下跪道:“床上……床上……床上躺着的是一条五爪大金龙!”<br> 袁世凯一听,以为自己是真龙转世,要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了,顿时一股喜流从心中涌起,怒气全消了,情不自禁地拿出一沓钞票为婢女压惊。婢女在生死存亡关头,通过一句恭维妙语,不仅免了杀身之罪,还得到了对方的奖赏。<br>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多湖辉先生在一本书里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有位杂志社的记者,有一次去采访一位地位很高的财经界人士。话匣一打开,就首先称赞对方的经济手段如何高明,继而想打听一些成功的奥秘。但由于这是初次采访,不能很快接触到问题的实质。<br> 这时,那位记者灵机一动,将话题一转,说道:“听说贵经理在业余时间很喜欢钓鱼,在钓鱼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在下偶尔也喜欢钓钓鱼,不知道你是否可以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经验?”那位大人物一听此话,笑脸顿开,侃侃谈起钓鱼经来。结果不消说,宾主双方俱欢,尔后采访中自然方便不少。<br> 从这位大人物的心态来看,因为所处的地位,有关经营方面的“高帽子颂歌”已经听得耳根生茧了;而这个记者看到大人物的另一面,从大人物的业余生活人手,最后完满地达到预期目的,其手段令人叹为观止。<br>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投其所好”进行恭维的效果的确威力无穷。聪明人深谙此道,自然巧妙地加以运用,很好地减轻人际交往的阻力。<br> 不说“外行”话<br> 我们经常在一些个体商场遇到这样一些情形:开始营业员同顾客在质量、样式或价格上争论得很厉害,但后来,营业员改变了战术,突然转而夸奖顾客在谈论商品方面丰富的经验知识,说:“先生看起来是一个特别懂行的人,我真得好好问问,请教请教!”“即使你不买这件衣服,也会让我受益匪浅!”说也奇怪,对方被这么一夸奖、一恭维,反而心中不安,讨价还价的事也忘在了脑后,甚至还有些顾客,营业员一抬举他,他就感到不买下商品就对不住营业员似的,你说怪不怪?<br> 喜欢被别人赞美是人的天性。人既想客观地了解自己,又想得到好评。如果一个人的长处得到别人的肯定,他就会感到自我价值得到确认,产生“自己人效应”。心理学家证实:心理上的亲和,是别人接受你意见的开始,也是转变态度的开始。<br> 所以说,若想逢迎其长,首先你必须“懂行”。“懂行”的实质是能抓住赞美的事或物的实质,不说外行话,让别人听起来在行、老练。许多人常犯外行的错误,见了什么都说好,见了谁都说高;有的是不懂装懂,有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语言不到位,说不到点子上去,切不中要害,缺乏力度。例如:在书法展上,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似懂非懂、不懂装懂的人发出这样的赞叹:“这字写得真好!”问他究竟好在哪里,他支吾半天说不出个一二三来。如此赞扬,又有什么意义呢?现代社会中,专业分工很细,各专业相对独立,自成相对封闭的系统。如果知识面狭窄,无疑就成了“门外汉”,空怀一颗善良的心,却找不到赞美的话题。那么,如何在赞美恭维别人时不说外行话呢?<br> 首先,对某一行要有一定造诣,你的赞美才能令内行人接受,并视你为知己。运用专业术语是一种技巧。俗话说,各行都有各行的行话、“黑话”。曲艺中有吹、拉、弹、唱,其中又有丰富的内涵;相声中有说、学、逗、唱;围棋中有边、角、星、目、棋筋、收官等;书法中有筋、骨、神、锋,这些都是某一领域中的“行话”。在一定的场合,你用专业术语予人以赞美,让人觉得你是“圈内人”,你的赞美才会让人觉得可信。<br> 再者,内行的赞美还表现为独具慧眼。独具慧眼的赞美者善于发现别人发现不到的优点、长处和意义。比如,面对一幅书法,几乎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叹道:“真是太绝了!我再练十年恐怕也赶不上!”书法家对这样的恭维早就习以为常了。独有一位幽幽说道:“常言说,字如其人。您的字道劲有力,运笔沉稳,是和您刚正不阿的秉性、沉着老练的处世态度分不开的。”谈字论人,在行在理,独辟蹊径,巧妙换了个新角度,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赞美与众不同,技高一筹。<br> 我们周围不乏才华横溢之人,有的人有能言善辩的口才,有的人有洋洋洒洒妙笔生花,有的人善于发明,有的人演技高超……诸如此类的才华都是有价值的赞美题材。“有才能的人就在于了解别人的才能。”这句俄罗斯谚语告诉我们,要成功地赞美别人,你必须具有发现、甚至挖掘别人的闪光点的才能,这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