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认识自己到全人教育<br> 到底我是谁<br> 一、认识你自己<br> 照镜子一看,我知道里面的人就是我,不过我见到的是镜子里面的我,这是外表,而这个外表是会变化的。<br> 最近一位朋友要帮我制作演讲录音带,请我去南部演讲,演讲之后他说你最好拍一些照片,总要让别人知道这是谁讲的,然后把我带到照像馆去了,由老板亲自操刀给我拍照,他很会拍,拍下照片之后寄给我;我一看吓了一跳,以为是十年以前的我。<br> 这说明了什么?照片很容易骗人。我们平常看照片的时候都会说,你看,想不到我以前这么年轻。但是任何照片一旦照出来就已经过去了,现在真实的我跟我留下来的照片之间,永远有一段距离。<br> 当下所有的<br> 人的生命一直在开展,过去不管你做了多少事,现在这一刹那才是你当下所有的,即使活到八十岁也一样,当下这一刹那你能够活着,你的生命就是一个新的开始。<br> 很多年轻人认为自己很年轻,事实上他们的生活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就是“浪费时间”。有一次我在台湾大学校门口搭出租车,上车之后,司机问我:“你要去哪里?”接着问:“你是台大教授吗?”我最怕碰到这样的司机,为什么?因为我知道他接着就要教训我了。他们一旦发现我是台大教授,接着就要说社会风气怎么坏,教授怎么当的,学生没有教好,很多类似这样的话。<br> 我先讲两次经历。<br> 第一次是我上出租车之后,司机就说他对大学生很失望。有一天早上八点钟,他载四个学生去某大学考试。学生在车上聊天,司机听到了,心里很难过。他们说今天要期末考试,但是昨天打麻将打了通宵,打到早上八点,四个人再包辆出租车去学校考试,接着有人说:“我们准备好了吗?”准备什么?“做弊准备好没有?”这个司机接着对我说:“你看,父母亲那么辛苦把孩子送到大学去,他们居然临近期末考试时还打通宵麻将,还问做弊准备好没有,这些学生实在令人失望。”<br> 我无法否认他的话,因为他的经验是他所能依据的唯一真实,我只能对他说这个经验不一定是普遍的,假如大学生都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大学怎么办得下去呢?<br> 但是后来在台大发生了一件事,就在去年。一位老师有一天去上课的时候在路上昏倒,被发现之后送到医院,醒来之后忘了自已是谁。因为他患了失忆症——短暂失忆——突然间忘了自己所有的一切。 <br> 过几天他到学校,学生知道他有这种病症。有个学生没交报告,他把学生找来问:“你怎么没交报告?”学生说:“我交了,你忘记了。”老师想,对啊,我有失忆症,大概忘记了,就给他八十分。这个学生真的很坏,他上网说,上学期我没交报告,老师有失忆症,我跟他说我交了,照样得到八十分。上网之后,第二个学期开学选课的时候,这个老师的课有四百多名学生选。<br> 各位现在知道大学生用不用功吧!他们整天上网做什么?找一些快要失忆的教授的课来选。选这样的课很轻松啊,不上课、不交报告、不用考试,说一声老师你忘记了,就可以拿八十分。这并不是笑话,而是事实。所以我要强调,年轻并不值得羡慕,因为只有活在当下,你的生命才是真实的。<br> 有思想才存在<br> 英国哲学家罗素(B.Russell),很有才华也非常调皮。年纪很大了,说话还是很有智慧。有一次,有人间他:“你是一位有名的哲学家,能不能给年轻人一些劝告?”他说:“年轻人?年轻人在哪里?我没见过年轻人。”别人以为他开玩笑,说:“你怎么没见过年轻人呢?”他说:“年轻人没有思想,根本就不存在嘛!”<br> 换句话说,一个人没有思想的话,他的存在是按照别人的想法去生活,他的存在、他的生活,只是一个复制品而已,是一个复印件或传真,并没有原版。所以希腊时代有一位悲剧家就说:“一个人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他就是奴隶。”奴隶代表什么?他没办法独立思考,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学习别人、参考别人的。所以我说这些话的用意在什么地方?就在于强调“认识你自己”。<br> “自我”是我们这一生里面所要掌握最可贵、最真实的资产。当然,你如果信仰宗教,讲到最后需要无私、无我,那是另外一种境界。你若不能先拥有自我,怎么可能去超越自我,根本没有这种超越的问题。宗教的境界很高,但一定要从初步的慢慢往上走。<br> 我们接下来就要谈一谈,如何认识你自己。<br> 二 活在这个时代<br> “认识你自己”,首先要把自己放在时空的坐标里面加以界定。首先,坐标是指时间上的定位,如今天是什么时代,我是什么样的年纪。<br> 时代是指整个趋势的变化。比如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并不是世纪转换之后立刻就产生大的变化,而是因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对整个人类来说,可以重新认真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所以我们讲整个时代的时候,用“后现代社会”来形容。“后现代社会。这个词听起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大概包括以下几点。<br> 价值归零<br> 什么叫价值归零?在后现代社会,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所有一切老师教的、父母教的,真假是非、善恶美丑都要归零。<br> 换句话说,我不能盲目接受别人所定的价值观。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信息太过丰富,许多年轻人发现所有价值都是相对的。你现在很难说,谁一定是好人,谁一定是坏人。<br> 我们常常强调“灰色地带”,现在这个“灰色地带”弥漫了一切,在这个时候价值归零就显得重要了。我们小时候都喊过:“某某人万岁!”后来发现谁会万岁呢?像这个就代表它需要重新思考,什么重要,什么次要,到最后就会发现什么都不重要;然后出现忧郁症,觉得有一点沮丧,有一点低潮,好像没有什么目标或理由去奋斗,而这正是后现代社会最可怕的现象。<br> 眼见为凭<br> 年纪较长的人还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他们经常在阅读书籍、收看有内涵的节目。但是年轻一代的人已经开始出现后现代的另一种心态,他们靠名牌来肯定自己,到最后变成“我买什么,我就是什么”,他用购买能力来决定自己的内在真相。这就是后现代社会的第二点特色:“看到才算”。<br> 他们看到的才算数。你对他说,这个世界有各种文化的丰富层面,以及自然界的奥妙。讲得再多也没有用,因为要他看到才算,甚至最后变成虚拟实境。他看到了,也感受到了,重要的是他的感受,而不在于对象是真是假。所以这种“看到才算”的心态,会使年轻人的生命非常狭隘。他看到才算,但是因为他很年轻,看到的很有限,难道他所看到才能算真实的吗?我们对他讲述过去的经验,历史累积的智慧,难道都只是说说而已?<br> “当下就是一切”,基本上并不是什么坏的想法。譬如当下我们正在思考,正在听一些观念,这个时候如果分心的话,什么都得不到,所以“当下就是一切”基本上是一个重新开始的契机。所以我们说在今天这个时空坐标里面,首先要了解这是一个世纪的转折点,一个后现代社会。<br> 三 不同年龄,不同潜能<br> 每个人年龄不一样,不同年龄会有不一样的心情。所以在什么样的年纪,就要做什么样的生涯省思。<br> 一般来说,生涯规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追求自己事业上的成功;第二,是有了子女之后,设法培育子女,以子女的成就代表自己的成功;第三,是转回内心,让自己的知、情、意有发展及得到实践的机会,也就是说随着年纪让心灵成长。<br> 因此,你要问自己现在什么年纪,这个年纪的人都在做什么事?我要同他们一样吗?或者,我这个年龄的人有哪些优点及缺点?比如说,进入中年以后记忆力衰退,你要我去跟别人比赛,记一些什么重要的观念,像英文、国文这些,当然比不上别人了。<br> 记忆擂台<br> 说到记忆力,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令人羡慕。我有一个朋友,他是经营出版社的,经常去大陆找一些学者帮他写书。他到许多大学都是由院长级的负责接待,约请一些文学院的教授一起吃饭。有一次他带小儿子一道去。小儿子才五岁,念幼儿园,从小就背《四书》,把《论语》都背了下来。有一次他们一家人同复旦大学的院长和该院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的六七位教授一起吃饭。吃饭之前小孩子很调皮,就说:“我们来比赛背《论语》。”这些教授年纪都很大了,并且大陆上以前是批判孔子的,不大喜欢《论语》;他们虽然也学过儒学,但是很少人真的认真把《论语》当一回事。现在面对小朋友的挑战,这些教授不能认输,好啊!来比呀!你一人对付我们所有教授吧!因为你这个小孩子很聪明,记忆力很好啊!<br> 那么怎么比法呢?小朋友提议:《论语》有很多章,每一章都是很短的句子,一边念上半句,另一边就念下半句,看谁最后被考倒。<br> 于是来回几次之后打成平手——一个小孩子对付六、七位教授打成平手。最后这个小孩子灵机一动,想到《论语》里面最短的一句话,他说现在该我了,然后说“子日”,就没有了。这些教授面面相觑,子日什么东西?哪里有一句话子日占一半,下面一半是什么?他们最后只好认输,问小孩子,小孩子再给他们答案,这些教授们一起向他敬酒。
展开
——马斯洛(世界著名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