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38则职场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50959
  • 作      者:
    圣严法师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圣严,1930年出生,少年出家,曾于高雄山中闭关六年,并留学日本,获得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杂志社编辑、教授、所长以及译经院院长等,刨办中华佛学研究所、创建法鼓山、僧伽大学、法鼓大学以及社会大学等,在国内设立禅修、文教、慈善等基金会,而分支道场亦遍及欧、亚、美、澳等各大洲。
    他是一位教育家、作家,更是一位宗教家和国际知名的禅师,长年在国内外推动“心灵保护”、“种族和谐”及“世界和平”等工作不余遗力。
    他所获得的荣誉奖项中,包括总统文化奖、行政院文化奖、行政院社会领袖和风奖、中山文艺创作奖、中山学术著作奖、斐德烈二世和平奖等十多种。
    出版著作一百多种,已有十多种语言的译著。他曾应邀为《中华日报》、《中国时报》、《自由时报》等各大报纸,及《天下》、《康健》等杂志撰写专栏。
    圣严法师的电视弘法节目《大法鼓》播出逾十二年,实用且生活化的内容,深获观众的好评,本套丛书即集结了该节目内容的精华。
展开
内容介绍
  佛法的古老智慧,已足够让你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二千五百年前,佛陀成功领导了超过千人的庞大僧团,规模足可比拟现今的大企业,他的领导哲学是什么?圣严法师在《38则职场智慧》中与我们一起分享将佛法活用在工作上的智慧心法,说明工作的意义、做事的艺术、人际相处以及团队合作的原则,建议我们以“随顺因缘”的求职观适应环境、减轻压力;以“良性竞争”取代以抢夺为目的的“动物性竞争”;以佛陀的“调琴论”保持不松不紧的生活平衡感。最后,法师一一说明六个让彼此和乐相处的观念,也就是佛陀带领团队的原则“六合敬”!无论你是正在,某职中,亦或是工作稳定的员工、主管、领导,还是有意创业的人,都能从《38则职场智慧》中获得宝贵的成功启迪。现在,就让佛陀与圣严法师来做你职场的顾问,让你不仅工作事半功倍,更能从中领会到工作好修行的决窍!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篇  人生就是要工作
  奉献工作也是菩萨精神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人没有钱不能生活,工作所得的薪水可以维持生活所需,而工作本身因此就有了意义。仔细想想,倦怠的问题不在于工作本身,而是工作时与他人接触过程中所带来的困扰。过去的农村社会,环境相当单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里工作所接触到的不外是草地、泥土,以及自己所畜养的动物、耕种的植物,而不是形形色色的人。现在的工商社会,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上有上司、下有部属、左右有同事,遇到的都是人;即使是没有顶头上司的老板,也要与客户或政府部门互相往来。正因为人际关系复杂,所以许多人都觉得生活在现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不禁羡慕起古人,只用天天种田就好了,不需要面对这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会有问题,是因为每个人的想法、立场不同,层次也不一样,所以难免会有冲突、会起摩擦。你可曾想过,对方带给你麻烦的同时,也许你也给了对方麻烦;对方为你制造困扰时,你也同样带给对方困扰;你觉得无奈,对方也会觉得无奈!这样不是非常公平合理吗?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在贡献一己之力,参与这个社会的运作,不仅仅是为了领薪水、换取温饱而已。人人都是在这种情况下生活的。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我们每天吃饭、穿衣、睡觉、走路,一切的生活资源,都是靠各行各业许许多多的人分工合作,才能确保供应无虞,也是因为这些人的辛勤工作,我们才能拥有并维持今天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人生就是要工作
奉献工作也是菩萨精神/002
随顺因缘的求职观/007
为磨炼自己而工作/011
有利他人的就是好工作/017
工作好修行/022
谈年轻人创业/027
工作不只是保住饭碗/033
如何面对中年失业?/037

第二篇 做事的艺术043
委曲求全算不算无我?/044
忙得快乐/累得欢喜/050
跟压力说再见/055
工作要赶不要急/060
工作与心安/066
人该懒散还是精进?/072
工作与休闲/077
争取时间/活在当下/083
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089
工作安全与身心安稳/094
顺境、逆境/100
调整职场EQ的好方法/105
真正的悠闲/11O

第三篇 工作场合的人际相处117
办公室哲学/118
办公室的饶舌与中伤/124
竞争与较量大不同/130
合作与服从/135
留住人才的方法/140
劳资是生命共同体/146
最好的领导者/151

第四篇 团队的合作法门157
六和敬的意义/158
身和同住/165
口和无诤/170
意和同悦/175
见和同解/181
诚意沟通/创造双赢/186
利和同均/190
利益为大家所共有/197
戒和同修/202
了解共识/20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