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让压力成为振作上进心理的动力
让逆境成为淬火的熔炉
大多数人认为压力乃是一种消极因素,殊不知压力在某种意义上更是促使人积极向上的动力。一个人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他的工作业绩与压力是成正比的,即工作压力越大,工作业绩越好。对于强者,压力从来就不是包袱。大凡成功的人都是从逆境中崛起。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作也。”说的是人们身处逆境之时,不坠青云之志,更加发愤图强,最后青史留名。
生活中有点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压力面前屈服,被压力压垮。中国近代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先生说:“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纵使遭受天灾人祸,暂受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其实,世间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许多看来要摧毁一切的不幸,只要尽力而为,总能挺过来,从巨大痛苦中挣脱出来,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1929年,乔·吉拉德出生在美国一个非常贫困的家里,他从小就开始做报童、替别人擦皮鞋,长大后还做过送货员、洗碗工、住宅建筑承包商和电炉装配工人等等。在他35岁之前,他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失败者,朋友一个个都离开他,还欠了别人很多钱,连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住行都解决不了,同时他还患有严重的语言缺陷——口吃,相继换了50多个工作仍然一事无成。看见自己的生活与别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看到从前的朋友不仅有房还换上了新车,而自己却一无所有。看到了别人家庭都其乐融融地准备晚餐,将如何庆祝圣诞之夜,而自己的妻子还在为仅有的一点蔬菜要怎么解决温饱而犯愁。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乔.吉拉德感到万分沮丧,同时他也觉得如果要改变现在这种生活一定要做点什么,于是他开始卖汽车,步入推销生涯。
刚刚接触推销时,他反复多次对自己说:“只要自己认为自己行就一定能行。”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到,他以极大的专注和热情投入到推销工作中,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在商店里,只要一碰到人,他就把名片递过去,他抓住一切机会,推销他的产品,同时也推销他自己。3年以后,他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不被人看好,而且还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竟然能够在短短的3年内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呢!他至今还保持着销售昂贵产品的空前纪录——平均每天卖6辆汽车!他一直被欧美商界称为“能向任何人推销出任何商品”的传奇人物。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压力,乔·吉拉德一次又一次地成功地将它转换为动力,原因是当他遭受压力时,想的不是困难,而想的是承受了压力之后会是什么结果,我为什么会有压力呢?当他弄清了这些之后,他心里在说,幸亏我遇上了压力,否则我还会坐在这里发呆呢?于是压力变成了催他奋进的动力。
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受挫,说不定在下一个地方就能获胜。发愤图强,坚定信心,相信“太阳不会总是照在同一个地方”。对眼前的损失要输得起,放得下,如果有一点压力就怨天尤人,还能盼望什么成功的喜讯呢?
人生存在很多的可能性,绝不是一击就败的,压力带来的暂时失败和挫折,并不决定以后就没有成功,只要不被压力吓倒,不失去面对压力的勇气,成功总会在某一天降临。
有一位知名泰国企业家因玩腻了股票,想尝试做一些其他的,他把矛头指向了房地产,他把自己全部的积蓄和银行贷款全部投了进去,在曼谷市郊盖了15幢配有高尔夫球场的豪华别墅,但时运不济,他的别墅刚刚盖好,就面临亚洲金融风暴肆虐,他的别墅一栋也卖不出去,贷款也还不起,这位企业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墅被银行没收,连自己住的房子也被拿去抵押,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这位企业家的情绪一时被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压得低落到了极点,他怎么也没想到对做生意一向轻车熟路的自己会陷入这种悲惨的境地。
他决定重新白手起家,他的太太是做三明治的能手,于是就建议丈夫去街上叫卖三明治,企业家经过一番思索答应了。从此曼谷的街头就多了一个头戴小白帽、胸前挂着售货箱的小贩。
昔日亿万富翁沿街卖三明治的消息传到大街小巷,有的顾客出于好奇,有的出于同情,买三明治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吃了这位企业家亲手做的三明治后,被这种三明治的独特口味所吸引,于是消费者就经常光顾,回头客不断增多。现在这位泰国企业家的三明治生意越做越大,他慢慢地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他叫施利华,几年来,他以自己不屈的奋斗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1998年泰国《民族报》评选的“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中,他名列榜首。作为一个创造过非凡业绩的企业家,施利华曾经备受瞩目,在他事业的鼎盛期,他认为自己尊贵得像城堡中难得一见的皇帝。然而,当他失意时,习惯了发号施令的施利华亲自推车叫卖三明治,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然而,他顶住了压力,成功了。
“铁人”王进喜说:“油井没有压力打不出油;人没有压力做不好工作。”有压力才有动力,对任何人都一样。据说,西班牙人爱吃的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死掉的沙丁鱼味道不好,销量也差,卖不上好价钱。为延长沙丁鱼的活命期,渔民想出一个法子,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因为鲶鱼是食肉鱼,放进鱼槽后,鲶鱼便会四处游动寻找小鱼吃。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从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来,沙丁鱼就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回到渔港。这就是经济学上的“鲶鱼效应”的来历。没有压力,就缺乏活力与新鲜感,容易产生惰性,当压力存在时,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惧者必然会比其他人更用功,而越用功,跑得就越快。
在人生的事业道路上,我们遇到了太多可怕的巨石,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堕入失败的苦难深渊。但是,面对困境,如果你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去对待,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你就会顺利地从痛苦的束缚中挣脱,将自己的生命之舟驶向更加美丽的成功彼岸。
让失败成为发展的阶梯
美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曾说:“我的最重要的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他这句名言,实在值得人们深思和反省。
失误和失败的教训,能给人以警醒,教人寻求新法,以缩短登上成功之巅的进程。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个有心人,收集并总结失败的“病因”,那么,我们就会变得更加聪明,人生的“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
然而,在现实中,有不少人像阿Q忌讳说“光亮”一样,讳言工作上的失败。这些人不愿总结教训,更不愿意讲,而是竭力掩盖,有的干脆就“赖账”。为什么呢?自己失败了讲出去,那多丢人啊!丢了人,今后又怎么抬头见人呢!碍于自己的脸面、威信云云。结果,失去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机会,甚至会重蹈以前的覆辙,在摔了跤的地方一次次地摔倒。
美国化学家戴维做实验时,总是事必躬亲。有一次,戴维分解钾钠等碱金属时,发生了意外爆炸,戴维当场被炸昏。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觉得面部剧痛,用手一摸,居然是纱布。他微微睁开眼,看着窗外久违的阳光,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他觉得左眼和右眼并不在同时看东西。于是,用手在左眼前晃了一晃,什么也看不见!医生告诉他:他面部70%被炸伤,左眼失明。
戴维一听,顿觉天昏地暗,又昏迷过去了。当他再次醒来时,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将来。想了许久,戴维还是觉得一定要把自己事业进行下去!“我还有一双健康的手,右眼还可以看见东西,这就够了!”
从医院出来后,戴维就迫不及待地钻进了实验室,不顾再度发生爆炸的危险,重新投入了新一轮试验。终于,戴维成功了。当他回忆那段“悲惨历史”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最重要的发现是由失败带来的启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