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忙中静悠,滋养心灵
心是快乐之根
在人的生命构成中,心灵最柔弱也最细腻。如果不懂得呵护自己的心灵,就不可能求得快乐;而一旦心灵得到关爱,就可以获得无上快乐。
据说,终南山出产一种快乐藤。凡是得到此藤的人,一定会喜形于色,笑逐颜开,不知道烦恼为何物。曾经有一个人,为了得到无尽的快乐,不惜跋山涉水,去找这种藤。他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可是,他虽然得到了这种藤,却仍然觉得不快乐。
这天晚上,他到山下的一位老人家里借宿,面对皎洁的月光,不由得长吁短叹。
他问老人:“为什么我已经得到了快乐藤,却仍然不快乐呢?”
老人一听乐了,说:“其实,快乐藤并非终南山才有,而是人人心中都有,只要你心里充满欢乐,无论天涯海角,都能够得到快乐。心就是快乐的根。”
这人恍然大悟。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能够快快乐乐地活一生,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但是怎样才能求得快乐呢?那就是要清醒地知道快乐之道的根本在
我们自己。
一日,无悔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可是我们信佛这么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悔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悔禅师会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我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悔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原来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而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不会觉得幸福,当然也不会觉得快乐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
无悔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了一切,我就会觉得很快乐。”
乙说:“我觉得有了爱情,才会有快乐。”
丙说:“金钱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它我就什么都不愁了。”
无悔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更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悔禅师接着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对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说到底,快乐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心灵,心灵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呵护的。”
听完无悔禅师的话,三位信徒从此明白了快乐之道。
其实,快乐与不快乐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态度。快乐不快乐完全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真正的快乐是从我们心底流出的。
摆脱心灵污染
人生道路上,能够摆脱心灵的污染,才有可能避免误人阻碍我们成熟的岔路。
快速多变的现代都市生活节奏,一方面激发了人们的进取心,锻造着人们的耐力和韧性;另一方面也必然使人付出高昂的心理代价。尤其
是在各种刺激明显增多,人际关系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影响下。人们的心理负荷日益加重,由此造成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就像汪国真写的那样:“你要想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想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你要想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
由此,用“简单”的态度来处理事务,不仅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将生活带入一种节奏明快的韵律之中。
大家都知道,使事物变得复杂很简单,但若想将事物简化成有条不紊的情况就要动一番脑筋了!其实,生活、工作中有很多事都很简单,我们大可不必费九牛二虎之力去伤透脑筋,人生、爱情、理想也是如此。有些人看到别人走,自己也就拼命地赶路,认为在走了很多辛苦路之后就会有天堂,可是谁知道天堂就在原来所在的地方,就在他一路行走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天堂。
由此可见,世上没有复杂的事情,只有复杂的心灵与黑洞般没有边际、不知深浅的欲望。这就好比一棵树,仔细看有很多的枝,再看是无数的叶,再近看是数不清的细胞。其实,它只是一棵树而已,一切问题都是可以化为简单的。
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生命太短暂,一生不过短短数十年,哪经得起那么多元谓的折腾。轻轻松松上路,多一些时间来看花开花谢,多一些时间来关照日出日落,多一些时间来走向你心中的远方。
陈美玲写道:“‘生活简单,没有负担’,这是一句电视广告词,但用在人的一生当中却再贴切不过了。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迷惘里,还不如过着简单的生活,舒展身心,享受用金钱也买不到的满足来得快乐。”
简单的生活是快乐的源头,它为我们省去了欲求不得满足的烦恼,又为我们开阔了身心解放的快乐空间!
简单就是剔除生活中繁复的杂念、拒绝杂事的纷扰;简单也是一种专注,叫做“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生活中经常听一些人感叹烦恼多
多,到处充满着不如意;也经常听到一些人总是抱怨无聊,时光难以打发。其实,生活是简单而且丰富多彩的,痛苦、无聊的是人们自己而已,跟生活本身无关;所以是否快乐、是否充实就看你怎样看待生活、发掘生活。如果觉得痛苦、无聊、人生没有意思,那是因为不懂快乐的原因!
如果你真正了解到生活的真谛,懂得简单生活,就能真正享受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或者说真正的快乐是源自于内心真诚的喜悦,是正视人生的坚定的成熟,是不怨不悔的超脱,更是一种踏雪而歌的气质。
快乐是简单的,它是一种自酿的美酒,是自己酿给自己品尝的;它是一种心灵的状态,是要用心去体会的。简单地活着,快乐地活着,你会发现快乐原来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防止心灵受到污染,就摆脱了使你的生活变得错综复杂的恼怒。不妨偶尔给心灵安排几次静修,从而为寻找内心的宁静带来一次次飞跃。
任心清净
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让自己沉静几分钟,不要随着外在事物流转而变动,不要忘记洗涤自己、净化自己。把心放在可以安定的位
置,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你且静看那莲花初绽,出于淤泥,却依旧心净气洁,不染尘丝。你心比莲心,自是莲心更比人心净。
一个人心情的好坏受很多条件的影响。曾经有人这样说:“你不能左右天气,那你就改变心情。”所以,无论是悲痛时,还是幸福时,注重自己心灵的体验很重要。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
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这样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喧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礼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就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生活的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修养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养分。”
信徒听后,欢喜地作揖,并且感激地说:“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是啊,热闹场合亦可做道场;只要自己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哪里不可宁静呢?如果不具有清净的心,即使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行。
正如六祖慧能所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人者心动。心才是无法宁静的本源。
有一位青年,因为受了一些挫折变得非常忧郁、消沉。有一次他去海边散步,碰巧遇到以前的一位朋友,这位先生正好是一位心理医生。
于是青年就向这位医生朋友诉说他在生活、社会及爱情中所遭受的种种烦恼,希望朋友能帮他解脱痛苦,斩断生命的烦恼。
安静沉默的医生朋友,似乎没听这位青年的诉说,因为他的眼睛总是眺望着远方的大海,等到青年停止了说话,他自言自语地说:“这帆船遇到满帆的风,行走得好快呀!”
青年就转过头看海,看到一艘帆船正乘风破浪前进,但随即又转回去了;他以为医生朋友并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于是就加重语气诉说自己的种种痛苦,生活中的烦恼、爱情的坎坷、社会的弊病、人类的前途等等问题已经纠结得快要让他发狂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