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每一个生命自有其尊严与神奇<br>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r> 宋美龄<br> 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领受到一个教训:因果相循。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一个后果,我认为这便是古今中外道德律的根源。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我们中国人有句成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人的一生也是这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br> 当然,太阳照在圣贤和恶人身上,无分轩轾,而且有时恶人反可享荣华富贵,只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个人也好,国家也好,从暴虐而来的飞黄腾达,总是空虚的。因为冥冥之中有本大账簿,所有的一切都不断地记载在这本大账簿上。到头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来个总算账。<br> 我们的性格不能作假,也不能像衣服一样,凭一己之狂想,随时可以穿上或脱下。性格像树上的年轮,深入内心,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慢慢得成长发展的。<br> 我们每天都在塑造自己的命运,也就在这样不可抗拒的情况下,我们的行为至高哲理和原则形成了我们的人格,我相信这便是人生的至高哲理和原则。<br> 认识你自己<br> 查理·杰克逊(美国小说家)<br> 有一天,我那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儿回家时,带回来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实这种事原本很平常,可是在年轻人看来却很惊奇。<br> 那天上完了课,她同几个同学到一家冰店去吃冰。店里有一间屋,墙上都镶着镜子。她告诉我说: “那面镜子讨厌!我发现镜子里有个女孩子的影子,我瞪大眼睛看了又看,正在奇怪那个女孩子究竟是谁,突然间,我认出那个影子就是自己!无论做什么动作,那个影子就是我!”说到这里她竟然哭起来了。因为过于震惊,所以说话也不像平时那样有条有理了,她哭着说: “那个女不再……不再像我!我不知道自己竟是这样的!”<br> 其实,我们迟早都会得到这样的体验。也许我可以更进一步说,假如用什么魔法,能让她脱离自己的身体,亲眼看着自己在路上走路的样子,恐怕认不出那个女孩子是谁。可是,假如她在路上看到的是她的朋友,只要看一眼,就会认出是哪一个了。”<br>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么不可思议,但这恰恰是事实。无怪乎英国诗人罗勃特·布朗说:“这样的天赋,可以使自己避免许多挫折和愚念。”而在两千年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得更加简练有力: “认识你自己!”<br> 假如我们能够突破生命的迷茫,那么就不难了解自己。你曾与哪些人有过深刻的思想沟通?要做到彼此坦诚相当不容易的。我们年纪越大,越是感到知己难求。我们的本来面目——内心深处的真我,都尽量在隐藏、逃避,自己往往会六神无主、无所适从,假如我们真能认识自己的话,一生中的许多纷扰都会变得很简单。<br> 今天我为什么做这做那?为什么我要发脾气?对于自己最钟爱的人,为什么偏要说伤他心的话?为什么?为什么?一连串的为什么?<br> 对于这些问题,镜子不会给你什么帮助。我们想从镜子里找答案,可是镜子里所反映出来的,只是我们显现给世界的面孔而已。真正的我们隐藏在内心里,人家看不到的。但我们不能蒙蔽自己,岁月流逝,我们要更诚恳、更费力地去找回这个真我,也许只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才会真正了解自己。<br> 有时候,我们也许可以从老朋友无意间说的一句话中,从几本充满智慧的书中,或是在自己痛苦深思时闪现的念头中,看到自己的一鳞半爪。这样,通过日积月累,对自己的了解便会增加了。可是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很不容易,可能就因为这样的困难在激励我们,使我们继续去追求这个时刻后移的目标。虚荣心、骄傲或是地位等相比,那么自知要重要得多,因为,这是值得我们终生探寻的。<br> 学会喜欢自己<br> 约翰·斯坦倍克(小说家)<br> 有一次,我的朋友爱德华对我说: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喜欢我自己!”这不是他自悲自怜,仅仅是一件不幸的事实而已。<br> 他说: “我有许多理由不喜欢我自己。有的理由还说得过去,有的理由纯粹只是幻想。有一段时期我很痛苦,也很难熬,现在回想起来我还害怕。后来我渐渐发现,还有一些人确确实实喜欢我,我真是又惊又喜。我想,假如他们都喜欢我,为什么我不喜欢自己?开始时我只是这样想而已,慢慢地就学会了如何喜爱自己,于是一切便好转起来了。”<br> 爱德华的意思是说他学会了如何容忍自己——喜爱自己如同喜爱他人一样,这样做对他有很大好处。许多人完全不喜欢自己,因而不信任自己,而戴上假面具,装腔作势。他们常常与人吵架,常常虚伪做作,常常妒忌,因为他们根本不喜欢自己。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他们对自己了解不够,因此不能表现出自己性格的本色。平常我们会不自觉地惧怕陌生人,不喜欢陌生人,也就是害怕自己,不喜欢自己。只要一旦自己喜欢自己,便能从自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了。<br> 但愿我们都能如此,只要稍稍学会喜欢自己,也许我们心头的愤怒和一些自虐的行为就会消失,也就不必因为维持自我的尊严而彼此伤害了。改变日常生活才是最高超的艺术<br> 麦尔斯·康拉利(作家)<br> 梭罗的这段话在提醒我们,伟大的艺术不仅限于绘画、音乐、雕刻以及写作,除此以外,还有一种生活的艺术。<br> 一个人可以发现某某艺术家的作品非常令人感动,可是他本人的生活却非常庸俗卑微,甚至充满了罪恶。<br> 梭罗的话让我们想起圣弗兰西斯、甘地、南丁格尔等人,一般来说,这些人都不是艺术家,可是他们崇高的生活却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风气,这样的艺术家多得不可计数。有无数默默无闻却心地善良的人,影响着他们周围的人,可是别人并没有觉得。他们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赞美,事实上他们也从不期待这样的赞美。<br> 我们每个人一定碰到过这样的人:有的是自己亲戚,有的是自己的朋友。有的也许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可正是这些人却改变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他们在我们寂寞、沮丧的时刻,走进医院的病房看望我们,或是出现在其他让我们感觉绝望的地方。他们的话不多,有时也只是寥寥数语。他们的身上会散发出善意的光芒,会使本来黑暗的地方开始重现光明,使犹豫不决的人们重获勇气,让原本消沉颓唐的人,变得热爱人生。<br> 在快乐的聚会中或是在医院候诊室里,这样的亲戚、朋友或陌生人,始终表现谦和,流露出自然、祥和及慷慨的气息,在我看来,他们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因为他们从事着最高超的、也是最基本的艺术——人生的艺术。<br> 世界是一面镜子<br> 金·维多(导演)我活了许多年后,现在才有勇气承认,每个人自己的天地要靠自己开拓,这一点是我从一件极普通的小事中认识到的。<br> 我是美国加利福尼亚人,因出差常去纽约。我一向认为纽约的计程车司机脾气很坏,对人很不耐烦,又讨厌自己的工作,而纽约旅馆里的服务生和铁路工作人员也不例外,我觉得自已很难与他们相处。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小说家萨克雷写的这句话:世界是一面镜子,它把每一个人的尊容原样反映出来。碰巧就在那一天,我又同一个出租车司机吵起架来,这时有个念头在我脑海里浮现: “弄得这样一团糟,会不会是我自己的看法造成的呢?”<br> 于是,我开始按照萨克雷的话去做,而且后来就成了习惯。结果等我第二次再去东部旅行时,竟再没有碰到过不耐烦的司机、开电梯的人,或是旅馆服务生。究竟是纽约变了,还是我变了?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br> 我们常常会替自己的短处找借口,你如果想纠正这个缺点,最好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那时候你遭遇到困难或失败,便不可能再推托——说是因为某人或某事,才让自己变得这么惨的。你一定要自己担负起责任来,虽然外部的压力的确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不能控制我们。说外部的因素控制我们,是一个很奇怪的借口,因为你容易找到借口:“这不是我的过错。”<br> 自从有了那天在纽约的经历后,我才相信萨克雷说的那句话的确是所有人学习的根本。无论是你的邻居也好,你的家人也好,外国人也好,要纠正他人的态度,最简捷的方法是先纠正自己的态度。<br> 你应该试一试!这方法很灵,能这样做,那么生活在世上以及与人交往,就会平添无限乐趣。<br> 更新你自己<br> 布兰顿(心理医师)<br> 新思想,新行动,说起来很轻松,要真正做到却谈何容易。我们大多数人会受制于旧的思想习惯、过去的教条,很容易按照过去形成的常态,继续做下去,或产生同样的反应。可是,假如人们能改变刻板思想,迎接新形势、新挑战,一定有很大的回报。我自己的经历就可以证明一点。我大学毕业时,本来没想成为心理治疗医师的,所以我在戏剧学校学了三年后,就到康奈尔大学教戏剧学。可是两年后,我回顾自己的生活,正如我当初喜欢教书一样,才真正肯定自己喜欢的职业是心理医师。<br> 要行动革新,并不容易。我知道只有过了四十岁才能得到医学博士的学位。但不管有多难,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会成为有资历的心理诊疗医师,我的朋友全都劝我不要进行这么大转变,可是我就这样办了,而且至今从未后悔过。<br> 现在,有许多来找我看病的人,都是由于盲目地执著过去的思想与行为法则,不能适应随时都在变化的情况,他们觉得要把一切都扭转过来很难。<br> 要帮助这种人,我经常引用林肯的话。我告诉他们,当问题落到我们头上,似乎找不到解决办法时,便不能再一成不变了,我们一定不能从过去的、沿袭已久、不再使用的观点来估量目前的困难。我们一定要革新思想,有了新观念,我们才有力量和信心采取新的行动。<br> 这一位杰出的美国人——林肯已经对我们这样说过,我们一定要记住他的话,并且照着去做。<br> 希朗·卡顿(历史学家)<br> 自制<br> 李将军是美国南北战争时的著名将领。有一次,他参加一个朋友孩子的洗礼,孩子的母亲请他说几句话,作为孩子漫长人生的准则。<br> 于是,即将走完自己人生之路的李将军,把自己艰苦征战、最终荣获美国历史上崇高的地位的经历,归纳成极其简短的一句话:“教他懂得如何自制!”<br> 从这样一位伟大的军人口中说出“自制”的惊人之语,一定出乎大家的意科之外。孩子的母亲听了这话不知会有什么感受。也许有人会怀疑,这忠告会小会让现今社会的母亲们感到不可思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