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空杯心态——器满则溢、志满则覆<br> 空杯心态是一种境界<br> 心灵鸡汤:<br> 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全。<br> ——李小龙<br> 古时候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你还要往里倒?”老禅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为什么还要倒呢?”老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为什么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br> “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地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br> 对于身在职场,往往最容易得意之时忘形,对于最不该忘形的人而言,“空杯心态”无疑是一剂心理良药。所谓空杯心态,最直接的含义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很难再接纳新东西。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以及曾经辉煌的过去从心态上彻底了结清空。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这是每一个想在职场发展的人所必须拥有的最重要的心态。<br> 每一个人要想应对时代和环境的变化,须随需应变。以变应变,要求我们具有空杯心态。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提升能力,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故步自封。<br> 空杯心态就是随时对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重整,清空过时的,给新知识、新能力的进入留出空间,让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总是最新;永远不自满,永远在学习,永远在进步,永远保持身心的活力。<br> 在攀登者的心目中,下一座山峰,才是最有魅力的。攀越的过程,最让人沉醉,因为这个过程,充满了新奇和挑战,空杯心态将使你的人生不断渐入佳境。<br> 其实我什么都没有<br> 心灵鸡汤:<br> 成功的人说自己一无所有,那是因为他们漠视自己拥有的一切,一无所有表示更加辉煌;刚刚步入社会的人也是一无所有,这种一无所有不是感觉,而是事实。<br> 1982年,27岁的苹果公司执行总裁斯蒂夫·乔布斯登上了《时代》杂志封面,当时照片的题词是:这是一个经典时刻。我独自一人,所需要的不过是一杯茶、一盏灯和一台音响。你知道,这就是我的全部。<br> 一无所有的乔布斯在这一年前后的历史是这样书写的:1980年,苹果上市时市值已达12亿美元;1981年,乔布斯取代马库拉成为苹果行政总裁。在1982年,年营业额已达20亿美元的苹果,获选为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500巨企”之一,成为首家创办5年内入榜的公司。1983年,踌躇满志的乔布斯公开表示,苹果创造了300位百万富翁。<br> 成功的人说自己一无所有,那是因为他们漠视自己拥有的一切,一无所有表示更加辉煌;刚刚步入社会的人也是一无所有。这种一无所有不是感觉,而是事实。<br> 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绝大多数的年轻人现在处于没有房子、没有车子、没有老婆的“三无”境地,唯一可以奉献的,就是自己的劳动力。<br>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都拥有,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拥有了一切。”就好像你张开了手,手里什么都没有,可是一个开放的手掌之中,坦然之间,你拥有的是整个世界。如果你握紧了手心,你觉得自己抓住了一切,其实手心里空空如也,你什么也不可能抓住,抓住的只是你自己的错觉。<br> 人总是在拥有与没有之间徘徊,在得失之间痛苦辗转。其实有时,对于有些事,我们不必太刻意。把一种拥有看得太重,手就会不自觉地握得很紧,心情也会为之跌宕起伏,因为太害怕失去,拥有也会因紧张而变得乏味。刻意之间,一切都会失去它应有的韵味,拥有的已不再是你想要的那种感觉。其实如果你松开手,以一种闲适的心情去看云淡风轻,不经意之间,你就品味了一切,读懂了许多,拥有也就在刹那间盈满你的心头。<br> 拥有是一种心境,没有是一种感觉。学会以一种宽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你就不会再为得失而耿耿于怀、忧心忡忡。换一种方式去拥有,你会更轻松,更容易快乐。以一种方式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以另一种方式开始。也不是什么坏事吧。<br> 我飞过,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可我还是飞过,飞的每一刻,我都拥有着飞翔的快乐。我飞过,到达了另一个地方,我拥有飞翔的结果。<br> 我飞过,但不去刻意要天空记下我翅膀的痕迹,那没有道理,也没有意义。 <br> 成长中,许多的过去,都慢慢成为记忆,我不去叹息,也不去追忆,就像一条河流,将曾经沉淀于河床。曾经不会被忘却,可也不要刻意去翻起,静静的河水只在回流时泛起些许记忆……<br> 放开手。你可以拥有的更多<br> 心灵鸡汤:<br> 外在的放手,来自内心的割舍,而内心的割舍,恰恰又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br>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忽然听见从客厅里传来四岁的儿子非常恐慌的声音:“妈妈!妈妈快来呀!”她一听,赶快跑到了客厅。这才发现原来儿子的手卡在一个花瓶中出不来了,因此痛得哇哇直叫。<br> 她想帮儿子将手从花瓶中拉出来,可试来试去就是不行。看着儿子脸上挂满了泪水,她急坏了,于是找来一个锤子,小心翼翼地花瓶敲破了。<br> 费了很大的劲,儿子的手终于出来了。这时她看到儿子的小手紧紧攥成了一个拳头,怎么也不松开。<br> 她吓坏了,想难道是孩子的手在花瓶里卡得太久变了形?<br> 等她将儿子的拳头小心地掰开了,这才彻底松了口气:孩子的手没事,他的小手心里紧紧攥着的,是一枚五分钱硬币。<br> 这让她哭笑不得,因为刚刚被她敲碎的,是一个价值三万元的古董花瓶。 <br> 原来,淘气的儿子不小心将几枚硬币扔进了花瓶,他想把硬币取出来,可由于紧紧攥住硬币的拳头大过了瓶口,于是就怎么也出不来了。<br> 她不由问儿子:“你怎么不把手松开,放下硬币呢?那样你的手就可以出来了,妈妈也就不必敲破这个花瓶啊!”儿子的回答却是:“妈妈,花瓶那么深,我怕一放手,它就跑掉了啊!”<br> 为一枚五分钱的硬币,砸烂了一个价值三万元钱的花瓶,这个故事听上去虽然很可笑,但这种现象在成人身上也普遍存在——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职场中的人,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最后因小失大。甚至导致了悲剧的产生。<br> 当然。他们手中紧抓的“硬币”,并不是五分钱,而是其他很多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如: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br> 他们之所以紧抓这些“硬币”不愿松手,有两大原因:一是已经拥有了。就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就要死死抓住。二是生怕松开手,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了,所以恐惧。<br>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看不破“名利”二字,就会受到终生的羁绊。名利就像一副枷锁,束缚了人的本真,抑制了我们对于理想的追求。我们生活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年代,成就感的诱惑始终存在。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也有太多的痛苦,让我们身心疲惫不堪。一个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但他的精神终究不能缺少气魄,一种视功名利禄如浮云的气魄。<br> 另外。很多人,特别是在职场的人,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以致因小失大,结果丧失更大的机会与发展,但要真正做到实在是不容易。这正是我们所说的——空杯心态,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在乎的东西一起倒掉,因为只有将心杯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放手,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br> 成功也是失败之母<br> 心灵鸡汤:<br> 成功者首要做到的是头脑清醒,眼光明亮,像曾子一样不断“三省吾身”,像唐太宗一样不断“三镜自照”,像计算器一样不断“键盘归零”。甩掉成功的包袱,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br> 在大多数人看来,“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好像失败之后必定会成功。但未必尽然,在一定条件下,失败可导致成功。成功也会导致失败。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说:成功是失败之母。<br> 失败了,头脑清醒的人都会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地去奋斗、争取,那么成功就唾手可得了,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得来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结论。成功之前的跋涉是艰苦的,而经过艰苦劳动之后的成功让人感到高兴、满足,令人心旷神怡,也是人之常情。但这是暂时的,小小的成功并不代表永远成功,永远胜利,因为成功属于过去,一切还得从零开始。如果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自我陶醉,自高自大,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固步自封不求上进,导致“一叶障目。不见山”,对于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唯我独尊,听不进别人的善意批评,并拒绝友好的帮助,殊不知“福兮祸之所依”,那潜伏着的危险和隐患也就随之而来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