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心宽一寸,受益三分
心宽路就宽,心窄路就窄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即入在受到伤害的时候,最容易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憎恨,一种是宽恕。憎恨的情绪使人浸泡在痛苦的深渊里,反复抱怨对方的不是,结果把自己的心情越弄越糟。如果憎恨的情绪持续在心里发酵,可能会使生活逐渐失去秩序,行为越来越极端,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而宽恕就不同了,懂得宽恕的人能够积极地去思考如何原谅对方。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很难宽恕他人,是因为我们都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这样才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否则岂不便宜了犯错的一方?但是不宽恕会产生什么结果或副作用呢?例如痛苦、埋怨、憎恶、报复等,这些结果值不值得再承受,恐怕才是更重要的一个问题。
宽恕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停止让伤害继续扩大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的人,往往需要承担因为报复所产生的风险,而这风险往往难以预料。
很多不愉快的记忆使我们不能从被伤害的阴影中平安归来,痛苦总是如影随形,我们也就不能放松和平静了。所谓没完没了,除了不能释放对方,也可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心灵被俘虏的囚犯。
一位名人曾说:“也许在很久以前,有人伤害了你,而你却忘不了那件不愉快的往事,到现在还痛苦不堪,那就表示你还继续在接受那个伤害。其实你是很无辜的,你要了解到,你并不是世界上惟一有这种经历的人。赶快忘掉这不愉快的记忆,只有宽恕才能释放你自己,让你松一口气。”
曾经有3位前美军士兵站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其中一个问道:“你已经宽恕了那些抓你做俘虏的人吗?”第二个士兵回答:“我永远不会宽恕他们。”第三个士兵评论说:“这样,你仍然是一个囚徒!”
显然,那位士兵心中有狱,什么狱?心狱。囚的是谁?自己。自己把自己囚在自己的心狱里而不能自拔。这实际上是说,不宽恕别人就是不放过自己。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宽恕,因为宽恕是做人的美德。在生活中懂得宽恕的人是一个智慧的人,因为它能减轻误会和仇恨,从而就能避免一些冲突和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社会上很多悲剧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能容忍而发生的。不能容忍实际上是和愚昧同一意义,而且这种愚昧是野蛮入和暴徒的愚昧,因为他们对世间的事物认识不清,由隔膜而误会,由误会而发怒,他们不能容忍别人,事事斤斤计较,甚至做出愚蠢而残忍的事情。
能够以宽容的胸怀去接纳伤害过自己的人,这对你来说肯定不容易做到,要想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拥有高尚的情怀和善良的心灵。但你也不必担心自己做不到,因为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宽容、豁达的人们,他们是我们的榜样,这个世界才到处充满了温暖与阳光、友爱与和平、人性与活下去的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容忍对你是大有益处的。不论是什么人,在得到你的宽容后。他们都会对你心存感激和敬重的。因此,你的影响力、亲和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如果一味仇恨,那么,在仇恨中开出的花朵会结出仇恨的果实,所以,选择宽容,我们的人生之路也就会更宽广。
不争,自然能得到人们的尊崇
好“争”是许多人处世的一个突出特点,他们凡事比争,也不管争的是否有意义、有价值。好在“争”是一个中性词,为一己私利与人“争夺”、“争抢”是不为人耻的,但是,如果是为了正义的事情而争,则是值得赞扬的。然而,遗憾的是,生活中很多人都热衷于前一种“争”,他们为名争,为利争,结果争来争去,除了烦恼增加外,并没有得到什么有意义的实质性的东西。
事实上,不争才能无争。与人无争,就能亲近于人;与物无争,就能育抚万物;与名无争,名就自动到来;与利无争,利就聚集而来。生活中绝大多数祸患的到来,全是争的结果。而无争,也就无灾祸。
宋代的向敏中,在宋太宗时为名臣,在真宗时晋升为右仆射,居大任30年,没有一个不顺从他的人,,当时人们以德高望重看待他。
《宋史》记载:向敏中,天禧(真宗年号)初,任吏部尚书,为应天院奉安太祖圣容礼仪使,又晋升为左仆射,兼任门下侍郎。有一天,与翰林学士李宗谔相对入朝。真宗说:“自从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现在任命向敏中为右仆射。”这是非常高的官位,很多人都向他表示祝贺。徐贺说:“今天听说您晋升为右仆射,士大夫们都欢慰庆贺。”向敏中仅唯唯诺诺地应付。又有人说:“自从皇上即位,从来没封过这么高的官,不是勋德隆重,功劳特殊,怎么能这样呢?”向敏中还是唯唯诺诺地应付。又有人历数前代为仆射的人,都是德高塑重。向敏中依然是唯唯诺诺,也没有说一句话。
第二天上朝,皇上说:“向敏中是有大耐力的官员。”向敏中对待这样重大的任命无所动心,大小的得失都虚心接受,这样就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宠辱不惊”。人们再三次致意恭贺,而他是三次勉强应付,不发一言,可见他自持的重量、超人的镇静。正如《易经》中所说的“正固足以干事”,所以他任高 。官30年,人们没有一句怨言,他能这样从政处世,对于进退荣辱都能心情平静地虚心接受。所以他理政应事,待人接物,也就能顺从天理、顺从人情、顺从国法,没有一处不适当的。惟有虚可以承受百实,惟有坦荡可以化解百怨。所以人贵在以虚修养自己,以坦荡交游涉世。
宋文潞公,一生以虚受坦游自守,在他辞官回归洛阳时,已是80高龄了。神宗看他精神健旺,年力康强超过常入,问他是不是养生有道,他回答说:“没有其他的方法,我只不过能随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头的事情而已。”这真可以作为名言。康仲俊高龄96岁,还非常康宁,他自己说在少年时代,读千字文突然有感悟。他生平对待事物,从不动心,仅虚受而已,所以老而不衰。
老子说:“只有无争,才能无忧。”利人就会得人,利物就会得物,利天下就能得天下。从来没有听说过独恃私利的人能得大利的。所以善利万民的人,如同水滋润万物而与万物无争,不求所得。所以不争的争,才是上策。庸人不知,所以乐与相安;明白人知道,却也不怎么样。所以老子说:“只有不争,所以天下无有能与他相争的了。”这就是虚己无我的作用。
不争,心境自然开朗;不争,自然能获得更多的快乐;不争,自然能得到人们的尊崇。那些面对蝇头小利争得硝烟四起,甚至是你死我活的入,即使表面上他争们赢了,实际上他们还是输了,因为爱争的人会因争而失去人缘,也会因争而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
能忍则忍,一忍百安
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忍是平息争夺、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学会了忍耐,既能够使心灵获得平静,又能会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某单位里,老王坐在办公桌前,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喂,老兄,谁又惹你生气了?”同事老李见了,关切地问。
“除了主管还能有谁?”
“你又和主管抬杠了?”老李问。
“他就仗着是我的上司,每次接受总公司分派下来的任务时,只要是失利了,他都在总经理面前把责任推给我。”老王生气地说。
“老兄,我看你还是忍忍吧。如果闹翻了脸,矛盾就会加剧,长此下去,你还能与他一起共事吗?”
“可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很多事情总经理都了如指掌他只是未点破而已。你应该体谅一下主管,毕竟他年事已高,难免有犯糊涂的时候。”
老王听了老李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他不再事事与主管计较,而是忍让着,像以前一样尊重他。
过后不久,当主管退休后,他主动向总经理推荐老王为自己的接班人,总经理欣然同意了。
假如老王当初没有忍让,而是对主管“以牙还牙”,他今天能够接替主管的位置吗?当然不能!在任何单位里,那些人际关系不好,经常和领导争吵的职员是不会受到重用的。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忍耐可称为是第一要则。清末黎元洪在复杂的官场上游刃有余就是一个例证。
最初黎元洪在湖北任职时,一直位于张彪之下。张彪是张之洞的心腹,但他嫉贤妒能,对黎元洪十分反感,因而常在张之洞面前进谗言,诋毁黎元洪。
张彪在进谗言的同时,还利用自己职务比黎元洪高的有利条件,百般羞辱黎元洪,想让黎元洪离开军队。如他曾经在军中惩罚黎元洪,并当着士卒的面,将黎的帽子扔在地上,想激怒黎元洪,好找理由将他开除出军队。黎元洪觉察到张彪的用意,但他知道自己当时的力量还不足以和张彪抗衡,因此他忍受着张彪的百般欺辱,不动声色,脸上毫无怒容,以至张彪对他无可奈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