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苑之本
公元618年,中国隋灭唐兴,周边民族国家大批公私留唐学生云集大唐。“贞观五年后,太宗始兴国学,遂增筑学舍一千二百间,四门亦增生员……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国学之威,近古未有。”②唐朝将四方求学的留学生安置在国子监学习,称为“宿卫”留学生。这些留唐学生科举考试合格者登榜首,及第者封官授爵,学而优则仕,毕业后可留唐做官,亦可带文凭回国任职。宿卫学生在唐学习年限为十年,一般毕业后归国,换下一批学生入学.宿卫留学生必须是各国的贵族王室子弟或国家重要使臣。他们既是留学生,又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不断交替更换,担负着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双重使命。
868年,新罗景文王(861-874年在位)时期,崔致远满11岁。“致远少精敏好学,将随海舶人唐求学”。③临行之前,父亲勉励他“十年不及第,则勿为吾儿”。崔致远在唐朝学习了7年,于公元874年,18岁及第登科。“致远至唐,追师学问无怠,乾符元年甲午,礼部侍郎裴瓒下一举及第。”④此后崔致远留唐为官多年,“及年二十八岁,有归宁之志”于885年回到新罗。崔致远将汉诗汉文学带到新罗,在新罗的乡歌文学的基础上发展了汉文诗歌,因此在韩国文学史上亦被称为“东方文苑之本”。
崔致远从唐朝返回新罗,正值新罗真圣女王(888—897年在位)时期,国势混乱,国库亏空。889年,农民起义爆发,局势一片混乱。894年,崔致远上书《时务策》,提出改革案,按照儒家官僚制度改革新罗贵族骨品制,将部落头领改称为“王”。真圣女王赐予崔致远新罗最高官位——阿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