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以论题为主线,在展现庄子到庄子后学思想演变脉络的同时,从思想的逻辑发展和思想形成所依赖的思想背景(百家争鸣)两个方面挖掘思想演变的深层原因。通过对庄子与庄子后学思想的具体分析,《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认为,依照不同的思想倾向将庄子后学(即外杂篇)分为不同派别的研究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外杂篇的分篇并非以思想倾向为依据,而是以中心论题为依据。因此,《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与百家争鸣》根据中心论题的不同,对外杂篇作出了新的分类。今本《庄子》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为晋代郭象删减而成。多数学者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所著。内篇与外杂篇的不同体现出庄子学派的思想演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