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阜
1.走进曲阜
抵达曲阜,天仍未亮,整个城市依然笼罩在夜色中。因系夫子老家,所以我能从远远近近星星点点灯光中,依稀捕捉到一种幽秘磁场,其中似乎暗涌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无以言说的地域亲和。
启程日子是2008年2月27日。
时值正月下旬,上海乃至全国尚未退去春节余喜,我于晚上9∶40在上海火车站乘上T178次火车,正式开始了寻访孔子周游列国之行。
与第一次去曲阜相比,今天的我算是有些文化装备的了。带着提纲和地图,背起行囊,揣着对先贤的满腹崇敬,奔赴第一个驿站曲阜。
火车缓缓启动,我百感交集。望着被我画满红圈、标满阿拉伯数字的山东、河南地图及全国地图,把它们想象成是我足印的集锦。搭上先贤的地脉,寻求宏大的世界文化共振。
睡在卧铺上辗转反侧。道不远人,伴随火车的振荡萦绕于心。
刚进入囫囵状态的睡眠,列车员喊换票,山东兖州快到了。一看表,凌晨3∶50。换票之后,临窗而坐。望着黑黝黝的窗外,心想:这次来曲阜一定要仔细研磨,不能走马观花。
翌日凌晨5∶20,驻足兖州。
曲阜到现在尚未通火车,离曲阜最近一站是兖州。
据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政府建津浦铁路,原计划铁路从曲阜城北直接向南通过,此事遭衍圣公府反对,上奏朝廷要求改道,因怕惊动圣脉,朝廷批准改道请求,铁路只得绕道向西冉向南经兖州而去。
乘上的士,行程20分钟,抵达曲阜。仍未天亮,整个城市依然笼罩在夜色中。因系夫子老家,所以我能从远远近近星星点点灯光中,依稀捕捉到一种幽秘磁场,其中似乎暗涌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无以言说的地域亲和。
曲阜,用诗意、含蓄而又独特的方式展现于我。
曲阜一词始见于《礼记?明堂位》篇:“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东汉学者应邵说:“曲阜在鲁城中,逶曲长七、八里。”曲阜人说:曲阜是因当时弯弯曲曲的丘陵而得名,而真正使曲阜名扬四海的还是孔子。
离心仪的城市渐行渐近,天幕渐次拉开,越来越亮。看到悬挂在高处的“四海之内皆兄弟”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巨幅标语时,天,豁然大亮。这便是诞生、养育孔子的城市。它的出场姿势与其他城市迥然不同。心头顿时一热,感觉孔子在冥冥中用自己的方式迎接我,一种可触可摸的感动,潮水般翻滚于心。
入住曲阜影视宾馆,淡季的这里显得冷清寂寥,让人感到曲阜被季节冷落了。曲阜曾经热过,比孔子热N倍;曲阜也冷过,比孔子冷N倍,但外界的冷和热丝毫不影响它和孔子在世界历史文化中所占据的地位。冷与热从未减弱我对此地的神往。
挂上相机出门,漫步曲阜。古城墙清一色的深灰,那是从历史风尘中走来的夫子面孔吗?那是他思想理论的主色调吗?应该是,不然它们不会与世间万物调和得那般融合。
曲阜人的步履悠然从容,是先贤遗风吗?我想是的。礼仪之邦的土著,不会行色匆匆。
快门揿得快了些,相片只能照上带色彩的图案,能映现夫子那冰湖古镜般飙高万仞的德行吗?有些难了。
看到夫子站在孔庙孔府门口,伫立在历史文化长廊向世人发出略带苦涩的微笑。我向他鞠躬,甚至想迎上前,可脚下黏滞而厚重的土地拽住了我。我是多么感激这块土地呵,它们孕育、温暖了先贤,也一定能滋养、温暖我这个远道而来的虔诚的文化朝觐者。
穿越千年尘埃,在历史的时空中与孔子彼此相望,贪婪地呼吸着先贤曾经吸纳的空气,我被圣地浸淫着。
曲阜,站在历史文化的至高点,俯瞰于天下;曲阜,作为此次文化考察第一个驿站,将即刻化作历史的瞬间,我祈愿存此找到凝聚非凡文化力量的辐射源,以恒定的温度,持久地热烈,融入世代文化的血库。
预感这是一次脱胎换骨之旅,能有一次这样的文化寻根,思想跋涉,作为人生,了无遗憾。
2.夫子不丑陋
传说孔子七露,即鼻露孔、眼露白、耳露轮、嘴露齿……其实我理解,后人这么相传,是为了让孔子显得与众不同。俗话说:伟人多异相。
于孔子故土,与孔子嫡传后裔谈孔子,是件惬意之事。
经曲阜师大孔学专家骆承烈教授联络,晚上采访两位孔子的嫡系后裔。
下午5时,早早在宾馆等候。
等候中的我有些顾虑,生长在曲阜的孔子后裔,树大根深,拥有地缘、文化双重优势,他们会否冈这些优势陷入自满、自享、自闭、自傲境地?一般说来,具有优势的人容易对外界人事产生隔膜和时空错觉。
见面始知,担心是多余的。
两位孔子嫡系后裔——孔继寰、孔德班,分别系孔子69代和77代孙。后者今年56岁,系现今最有资格给孔子磕头的嫡系后裔,祭祀孔子及学术交流会,礼仪和公祭(即国家祭祀)方面,由他代表孔家掌管家祭,点香、斟酒、叩拜。他颇具讲述能力,亦有政治地位,才从曲阜市政协副主席位置上退下来;前者今年77岁,是现有孔籍老祖宗中辈分最高者,讲述能力虽不及后者,但写得一手好书法,是孔子书画协会会长。
见到两位承载孔子血统的后人,让我心里激动不已,不由得涌出诗句:“孔子作古仙人去,唯有后裔见遗风。”曾经为此生无缘见孔子遗憾,但见到孔子后人,也能自我安慰,伸手迎上,感觉两双温暖的手传递着孔子的温度,倍感温润和亲切。
入座宾客餐厅楼前,为了座次排列,孔继寰和孔德班研摩了好一会儿。普通人眼中的小细节,在这里都上升到“礼”的高度。他们用行动提醒我,驻足曲阜礼仪之邦,置身圣人后裔之间,濡染于礼,天经地义。
漫谈式的访问缓缓进入正题。橘红色的灯光如圣光倾泄,均匀地泼洒在我们脸上。孔继寰和孔德班,对我此行表示关注。说在国内外,有这番雄心的人不少,但将雄心化作行动的尚不多。我说这也是好多年前的夙愿,已经拖了又拖。我请他们站在孔子后代角度上,好好谈谈他们的祖宗。
下面采撷一段访问片断。
笔者:据说,孔子长得很丑,你们家族怎么看?
孔德班:关于(孔子)丑,其实没有记载。历朝历代的人都崇敬他,仅他的像就有2000多个,用哪个才是正确的呢?没有定论。传说孔子七露,即鼻露孔、眼露白、耳露轮、嘴露齿……其实我们理解,后人这么相传,是为了让孔子显得与众不同。俗话说:伟人多异相。至于恶意渲染孔子长相丑陋的说法,我认为那是猜测和编造。
笔者:今天我看了孔子故居和圣井,说明当时的自然环境很好。我想知道对孔子丑陋的说法,后代承认否?能接受吗?
孔继寰:吸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作为孔子后裔对自己祖先崇拜得五体投地,我写过一本书,叫《大哉,孔子!》,是专门回击别人攻击孔子的。我只想让祖先的思想、学说、精华永远地流传下去。
孔德班:后人对孔子的描述,我认为有的是善意的,有的是恶意的。比如拿孔子出生来说,龙出生,像神仙下凡一样,这是善意的。至于相传孔子丑陋,是不太礼貌的,当然。我们也不反驳,历史上就这么流传着,只要他的思想伟大,最终会消除所谓的容貌丑陋说的。
笔者:中国孔子基金会宣布:孔子有了标准像。历史上。孔子“其貌何状”,从无评定。从2006年起,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组织制订孔子标准像。这个标准像是在唐代吴道子的行教像基础上,吸收其他众多孔子像作品的优秀元素设计而成。请问两位怎么看待此事?
两孔相互对视了一下,保持沉默。他们把眼光转向了骆承烈教授。
他们不对此发表评论是聪明的。这个标准像更多的只是一种象征,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离真实的孔子像是有一定距离的。
骆承烈:关于孔子形象,《论语》和《史记》均有记载。《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之长人而异之。”《论语.述而》记载:“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这些记载说明孔子身高1米9左右,魁梧健壮,威严中显出仁德,严厉中露出慈祥。
我认为,无论“七陋”,还是“七露”,都是后人的描述。
话投机,既投入又放松,竟冷落了一桌丰盛的宴席。
访谈结束,孔继寰、孔德班和骆教授分别为“孔子周游列国行”旗帜挥毫泼墨,题下“仁者爱人”、“德不孤,必有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等精辟良语。
墨香丝丝密密地朝远古伸出触手,抓拽着由血缘维系的文化链条。
送他们出门,曲阜已是月上柳梢,万家灯火了。
3.北师大红卫兵留痕成化碑
只见谭厚兰用尚带稚气的声音喊一——二——三!拖拉机加大马力,成化碑瞬间身首分家,留下千古遗恨。
踏进曲阜孔庙,眼睛不够使。且不说钩心斗角古建算,也不说生长了干百年的柏树,仅古碑林一项,便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