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83103
  • 作      者:
    张历历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外交简史》立足于内容全面而又简洁明了,适宜大学生和外事部门公务员培训之用。
展开
作者简介
  张历历,中国外交学院教授、外交学系主任(2004~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司聘)特邀专家、中国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等兼职教授。1985年起在外交学院外交学系任教,从事中国外交、外交学、中日关系研究。主要著作《现代国际关系学》(第一作者、1989年);《二十世纪中国对外关系》(独著、2000年),《百年中日关系》(独著、2006年);《外交决策》(独著、2007年)。另有合著十余本,论文、文章近百篇;大型电视专题片多部。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代中国外交简史》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外交简史》的简编本。《当代中国外交简史》是外交学院的精品课程,还列入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目录。新中国外交史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又称当代中国外交史。外交是一个国家内部政治经济社会在国际社会中的反映和延续。外交的表现决定于内政,决定于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联系,决定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和对外发展战略,外交必须为国家的整体和根本发展战略服务,而将外交产生、变化、发展记述下来就是外交史。外交史的研究可分成通史、双边史、专题史等几类。
展开
精彩书摘
  其实远在1946年,毛泽东就提出了“美国人民和-一切受到美国侵略威胁的国家和人民,应当团结起来,反对美国反动派及其在各国的走狗的进攻”,即关于反美统一战线的思想。绞索思想的提出,实际是在当时比较动荡的国际形势下再一次提出了反美统一战线的思想。
  1958年9月8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讲话:“美帝国主义九年来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不久以前又派遣它的武装部队侵占了黎巴嫩。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中国领土台湾、黎巴嫩以及所有美国在外国的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不是别人而是美国人自己制造这种绞索,并把它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而把绞索的另一端交给了中国人民、阿拉伯各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反侵略的人民。美国侵略者在这些地方停留得越久,套在它的头上的绞索就将越紧。”①美帝国主义在全世界到处制造紧张局势,以期达到它侵略和奴役各国人民的目的。美帝国主义自以为紧张局势总是对它自己有利,但是事实是,美国制造的这些紧张局势走向了美国人愿望的反面,它起了动员全世界人民起来反对美国侵略者的作用。这一思想要求所有受到美国侵略的各国人民,都从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上进行反对美国侵略的斗争,拉紧绞索,美国的侵略政策就一定会失败。
  3.东风压倒西风的思想
  “东风压倒西风”的思想是毛泽东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展现了中国领导人顾全大局的集体意识。这一思想的核心是强调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重要性,相信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必将战胜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
  苏共二十大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矛盾扩大,同时,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阵反共反社会主义的逆流。面对中苏分歧、西方压力,中国更多地是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局出发,强调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和苏联的为首地位。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工作(1949一1955)/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l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国际环境分析/4
三、世界各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态度/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外交路线的确立/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最主要的外交任务和目标/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体和平外交路线的确立/6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的主要外交政策/7
四、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活动/1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上的第一次建交高潮/10
二、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特权/ll
三、毛泽东访苏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3
四、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发展/16

第四节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中国外交活动/18
一、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8
二、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导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2l
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外交、军事斗争及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25
四、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34

第五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日内瓦会议/36
一、1954年新中国外交的发展/36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38
三、日内瓦会议/40

第六节 新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和万隆会议成功举行/416
一、新中国与各国外交关系的发展/46
二、万隆会议成功举行/55

第二章 逐步发展的新中国外交(1956-1965)/65
第一节 关于国际格局和中国外交变化的分析/65
一、冷战初、中期国际格局变因分析/65
二、1955至1965年的具体变化/66

第二节 对逐步发展的新中国外交的基本评述/67
一、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基本评述/67
二、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二次建交高潮/69
三、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影响世界的重要理论/71

第三节 处于敌对状况中的中美关系/73
一、和美国反华政策的较量/73
二、中美大使级会谈/74
三、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76
四、粉碎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战争冒险政策/78

第四节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事件/8l
一、关于中印关系的历史分析/8l
二、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83

第五节 中苏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88
一、中苏盟友关系产生裂痕/88
二、中苏两党两国分歧公开化/90
三、苏联恶化中苏国家关系/92
四、中苏论战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93

第六节 中国和亚洲国家的关系/95
一、中国和亚洲国家关系的发展/95
二、中国同周边国家边界问题的解决/95
三、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关于排华事件的处理/98
四、中日民间关系的发展/99

第七节 中国和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关系的发展/109
一、中国和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缘起与发展/109
二、中国政府给予非洲国家政治经济坚决支持/lll
三、中国打开了和拉丁美洲的外交关系/112

第三章 经历特殊时期的中国外交(1966一1977)/114
第一节 冷战中期国际形势/114
一、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114
二、正式形成了三个世界的基本格局/115
三、美苏争霸是世界和平最主要的威胁/115
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增强/116
五、世界经济中初步形成了三驾马车的局面/116
六、东西方关系中出现“缓和”现象/117

第二节 中国外交及对外政策特点分析/118
一、中国国际安全环境的改变/118
二、“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国力和外交带来严重损害/118
三、新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119
四、中国外交路线和外交理论分析/120

第三节 特殊时期的新中国外交/123
一、“文化大革命”初期新中国外交的失误/123
二、周恩来总理对新中国外交的特殊贡献/126

第四节 中国支持印度支那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132
一、中国政府坚决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132
二、中国支持越南在外交上的斗争/135

第五节 中苏国家关系的恶化/137
一、苏联对外执行霸权主义政策/137
二、珍宝岛事件和包围中国的“亚洲安全体系”/138
三、中苏边界问题的由来和中国的原则立场/14l

第六节 中国努力改善和世界各国的关系/142
一、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143
二、中国和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144

第七节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多边外交的发展/1416
一、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146
二、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发展/149
三、中国在联合国支持第三世界国家/150

第八节 中日关系的变化与发展/151
一、佐藤内阁使中日关系处于对立状态/15l
二、中日民间外交关系的发展/15l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及其意义/157
四、中日实务协定的签订/162

第九节 中美关系从对立到接近/168
一、1965年至1968年的中美关系/168
二、尼克松主义的提出/168
三、中美秘密接触和“乒乓外交”/169
四、基辛格秘密访华/17l
五、尼克松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173
六、中美双方互设联络处/176
七、中美关系的几年徘徊/177

第十节 中国和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关系的发展/179
一、中国和非洲国家关系的发展/179
二、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关系的发展/180

第四章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代的中国外交(1978-1989)/182
第一节 国际和中国宏观形势的变化/182
一、国际宏观形势分析/182
二、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历史新时代/183

第二节 中国外交理念和外交路线的重大变化/186
一、中国不结盟外交政策的确立/186
二、关于和平与发展是两大时代主题/188
三、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认识/190
四、中国确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2
五、关于改革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194

第三节 中美关系向前发展/196
一、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6
二、建交后中美关系的发展/198
三、美国售台武器问题和中美“8·17公报”/199
四、中美关系的发展和存在的障碍/202

第四节 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206
一、中苏对立关系的转寰/206
二、中苏关系中“三大障碍”的消除/209
三、戈尔巴乔夫访华和中苏关系正常化/210
第五章 维护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国外交(1990-2002)/249
第六章 为实现“和谐社会”而努力的中国外交(2003-2008)/317
后记/38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