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国游戏:看中国如何磕赢世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36077
  • 作      者:
    井底望天著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大国游戏:看中国如何磕赢世界》是一本由外交部原发言人、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沈国放亲自审核的书。<br>    这是一本被国内10多个出版社看好并垂涎欲滴的好书,一本10多个出版社想出但都没敢出版的书。<br>    看过《圣经》吗?这本书就是另一个版本的圣经,因为它可以预言。<br>    这是国内目前最敢说真话的书。<br>    内文特色:<br>    作者以身居国外的角度,站在美国这个“瞭望塔”上,说的话更真实、对国际局势和大国之间的博弈看得更透彻。<br>    采用新闻图片与示意图相互搭配的方式,让读者更容易了解和把握国际大势。<br>    直接引用美国前国务卿赖斯中东之行的发言稿、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在“红色清真寺”事件中的电视讲话、尤尼科国际业务副总裁98年2月12日在美国众议院听证会上的证词,更显真实和更具有震撼力,给你一个不曾知道的真实世界。<br>    要想赢得世界的新思维:<br>    中国必须“磕赢”全世界!<br>    作者首先是以博客的形式在网络上连载,没曾想到很短时间就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关注,在我看来,作者在讲述国内政策部分时明显要比国际政治部分写得好,其中不乏暗示过作者是有一些背景身份的圈内人士,以其经历应该是在政策研究界有一定发言资格的。<br>    当国人习惯于旧游戏中的思维定势,聚焦于东南沿海弥漫的寒流之时,作者从地缘政治和能源安全入笔,勾勒从中亚、中东、北非、欧俄的政经大景,提醒我们早做准备,重视我们的西北、西南、华中、中原、东北,走出不平衡的被动现状,打造本国主导的经济自主循环。<br>    回顾本书的写作时间,与天下种种大事的发生日期,读者不难发现,《大国游戏》系列,仿佛真的变成了这世界上参与游戏的诸大国之间的预演剧本。这事很是玄乎,很玄!<br>    新美国基金会(The New American Foundation),这个美国科技新贵手中的思想库,未来奥巴马政府的可能的重要指针策源地,将此作为口号:Big Idea for New America。中国呢?谁来提供“大主意”?谁来为路线的灵活应变提供来源?<br>    很显然,这本书等待着的,一个是希望以民间智慧的力量,以抛砖的手法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点见微知著的策略和新思维,另一个是希望引导中国年轻一代的思考。<br>
展开
作者简介
    井底望天,贵州人,成长于安徽合肥。自幼对政治、历史、经济有浓厚兴趣,曾参与同日本、韩国等国的科研交流活动。90年代初赴美国,先后在中东、东欧等地工作,后定居于旧金山,从事国际问题研究四十余年,研究领域为大国关系、俄罗斯与中亚问题以及国际关系史等,与美国政界和经济界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国游戏:看中国如何磕赢世界》:建国60年后的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已不同往日,正在以个强大的负责任的大国姿态融入世界,而所扮演的角色也日趋重要。尤其在此次金融危机之中,世界看到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欧美等世界主要国家一起重构新的世界秩序。新中国的实力积累,不能简单等同于经济上的成就,大国、强国应该在政治、文化和道德上对整个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一个成熟的、有理解力的、独立的、克制的社会心态,应成为中国未来的目标方向。<br>    自2008年以来,国际环境出现了很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在机遇增加的同时,挑战的来源更加多元化。归纳起来,国际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国际安全中的热点问题多数有所缓解。第二,金融安全和各种非传统安全的问题突出。第三,若干同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国内政局发生较大变化,牵动着国际政治的变化。第四,中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外部挑战。<br>    在上述日新月异的复杂国际环境下,蓄力60年后的中国将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崛起?大国血酬游戏下,全新的中国即将出手!世界政经博弈中,今非昔比的我们如何该出招?研究国际问题的中国学者有哪些观察与思考?本书提供了部分答案,希望借此引起相关部门和普通百姓对中国当前所面对的国际局势的重视,并以抛砖引玉的方式提供一些颇具参考价值的建议。<br>    作者以其固有的独特视角,提供了关于世界形势、全球格局的发展趋势、大国关系以及中国的相应战略与对策的最新观察和思考,作者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视野,通过严谨的论证和理性的探讨,对中国崛起进程中的国际关系、地缘环境、政治改革、文化软实力、市场化困境等宏观和微观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以生动的笔触、简洁的文字、富有激情而中正理智的思维,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和应对之策,并由此展开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入思考。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基于“为中国策,为大国谋”的宏大思想,在此献上一个中国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展望和祝愿。
展开
精彩书评
    叙述方式比较“主旋律”,不特偏向意识形态语言,亦不特偏向滥情。不要笑这个标准低,现在很多同类网文都有这两大通病。
    ——新浪网友:在云深处

  以点带面,从2008年的几个重大事件切入,扩展至背景层面,最终使得这些切入点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全局图景。
    ——新浪网友:山河鸿图

  在国际政治部分,作者和国内相关学界的“主流意见”保持一致,即美国独霸是冷战后各种麻烦的总根源,而国际政治的趋势是“多极化”,即世界将要从美国这个“单极”转向多个政治力量可以平起平坐的“多极”。作者判断,2008年是美国冷战后全球战略从攻势转向守势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军事上的收缩,标志性事件是系列反恐战争的“事实失败”,5年来在伊拉克一直看不到底;经济上面临“经济自由主义”信念的动摇,标志性事件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政治上是“普世价值观”输出,在东欧共产阵营瓦解后持续至今的政治动荡,使很大一部分曾经的“普世价值”的支持者产生怀疑甚至抛弃该价值体系。在第一卷部分贴到水木以后,也引起一些网友的异议,比如有人认为作者是在鼓吹“丛林法则”。要我说,国际政治本来就有很大的忽悠成分,而作者很可能并不是搞这行的,当然就更不能套出什么“独家密闻”,至于说忽悠得有没有道理,看什么?看现实,现实印证了,说明忽悠得有一定道理和水平。
    ——凤凰网友:中国崛起
展开
精彩书摘
    美国和欧洲对未来有两个担忧,第一个是世界经济中心随着中国和印度 的崛起而转移到亚洲。在20年后,中国经济有可能超过美国。待到了那个局 面,美国还可以继续利用其可观的军事实力以及一个太平洋国家的身份,参 与到以亚太区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活动中,而其他国家则需要通过重新定义自 己与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关系,以求在新体系中分一杯羹。以出产能源和农产 品来满足中国和印度巨大市场的国家,如澳洲、加拿大、南非、巴西以及中 东、中亚、非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都会在这个经济变化中受益,而全世界经 济地位下降,遭受最大损失的会是欧洲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如英国、德 国、法国和意大利等。 第二个是一旦形成以中国为主的经济体系,用非西方的东方文化来制定 国际事务游戏准则,那么经济地位衰退的西方将失去对国际事务的操控权。 同美国相比,欧洲的大问题是,不仅无法形成一个更紧密的政治体系,连军 事实力也已经名存实亡。美国在为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进行军事威胁时,经 常会威胁把对方炸回石器时代,而欧洲则已经不再具有这种能力。不久前, 伊朗把闯入两伊争议海域的英国海军士兵扣留,英国也是毫无脾气。德国人 在美国的占领下,已经逐渐失去斗志,搞得军队的教官要不断提醒训练的士 兵,想象自己在美国的街头,面对暴动的黑人,拿出点杀气来。此事源自一 段德军训练录像,一名德军教官告诉他的士兵:“你在纽约布朗克斯区,一 辆黑色面包车停到了你的面前,三个黑人从车里跳出来,用最难听的脏话问 候你老妈……好,行动!”随即德军士兵扣动扳机,扫出一排子弹,并大声 叫骂:“黑鬼,去死吧!”教官大声呵斥:“他妈的给我骂大声点!”这段 录像后来被曝光。而有趣的是,法国外交部长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用武力 进入缅甸强行救灾,不知如果联合国真的授权给法国,法国军队有没有胆量 杀进去?法国人记不记得奠边府是怎么一回事? 既然有这样两个担忧,那么就必须拿出办法来。而这个办法就是以民主 自由为幌子,建立起一个亚洲的北约组织,以美国为领袖,形成一个东从亚 洲的日本开始,笼络东盟、澳洲、印度、中东和中亚,再延伸到已加入北约 的东欧和南欧,直到英国为终点的半圆,对中国和俄罗斯形成一个完整的包 围圈。而在这个计划中,由于印度洋是美国军事实力的软肋,所以把印度拉 上船是一个关键点。美国最近破坏国际防止核扩散条约的协定,签署《印美 核协议》,向印度输送核技术和原材料,变相地鼓励印度发展更大规模的核 武器,就是出于这一考虑。但是要真正遏制俄罗斯和中国,光靠各种军事同 盟并非有效,必须建立起遍布东西盟友刀枪不入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控制 住中俄的核打击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让这些同盟国家感到安全得到真正保 障,心甘情愿地充当盟友。 但是现实中的一大软肋在于,欧洲的能源,尤其是天然气,卡在俄罗斯 手里。任何针对俄罗斯的举动,必然会遭到报复。俄罗斯的国力还在进一步 恢复中,其反应力度基本上根据国力的大小而定,但这起码已经造成了欧洲 反对美国将乌克兰吸收进北约组织的提议。所以,既然西边包围圈暂时封不 上,就在东边先圈地,所以出现了以美国、日本、澳洲和印度四国形成的准 军事同盟。这个同盟打破了以前美国在亚洲只与单独国家建立双边军事同盟 的惯例。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突破,亚洲的国家自己也可以趁势建立内部的 双边关系。 P154-156
展开
目录
    友人代序<br>    友人评序<br>    2008年1—10月大事记<br>    第一篇·回顾<br>    第二篇·中亚<br>    第三篇·中东<br>    第四篇·石油<br>    第五篇·西北<br>    第六篇·亚洲<br>    第七篇·稳定<br>    第八篇·方向<br>    第九篇·崛起<br>    附录<br>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