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外交与国际发展战略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08438
  • 作      者:
    胡树祥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胡树祥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长。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曾参编全国通用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任全国重点推荐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副主编;在《中国高等教育》、《青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导刊》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2005午、2007年分别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始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中央科学地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创新外交理念,不断开拓外交新局面,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书写出壮丽的历史篇章。
展开
精彩书摘
  开拓篇走向世界
  第一章 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在经历了20世纪半个多世纪的战争与革命风暴之后,世界发生了较大变化,邓小平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变化,作出了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明确了中国外交的战略目标,就是要为即将开始的改革开放营造一个比较好的、比较安定的国际环境。从这时起,我国的外交工作与改革开放紧密配合,外交政策调整的序幕就这样悄然拉开。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世界两大阵营的冷战逐步走向终结的年代,也是经济全球化浪潮波峰乍起、各种主要意识形态混杂呈现的年代。邓小平以其独有的洞察力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作出了重大而崭新的判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由此引发了我国外交领域的转型与革命。这种变化的内容和演进的方向与全球进步的潮流是一致的。
  一、变化中的中国与世界
  1978年,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正在为冲破长期的思想束缚进行着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在激烈地争论之后,人们终于在年底的一次长达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之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邓小平铿锵有力的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至今似乎仍然萦绕在人们的耳畔。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紧接着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了一个新时期的来临。环顾世界,此时的中国在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乃至与一些周边国家的差距已经显著拉大,加速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的任务显得更加紧迫和繁重了,这已成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这一时期,国际形势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一方面,美苏争霸格局发生了变化。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苏攻美守,特别是1979年12月,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直接威胁到美国在中东波斯湾地区的战略利益后,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新一轮的对抗和争夺。1980年1月,美国总统卡特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任何“外来力量”企图控制波斯湾的尝试,都将遭到美国“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的“回击”,这标志着美国的对苏政策由缓和转向强硬。1981年1月,里根政府上台后,力图扭转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同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恢复和扩大美国在全世界的势力和影响,于是调整了对苏战略,加强了对苏联的遏制和对抗,推出“星球大战计划”,要同苏联在太空领域展开新一轮竞赛,并期望在军备竞赛中拖垮已陷入困难的苏联经济。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苏联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军费开支增长速度放慢,扩张势头减弱。1987年12月,美苏签订中导条约,标志着双方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出现了双方既对抗又对话的局面。这一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军备竞赛和长期的冷战对峙中一个逐步被削弱,一个逐步被拖垮,世界多极化趋势已见端倪,世界人民和爱好和平的国家渴望和平与稳定,使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
  另一方面,第三世界国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力军。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到20世纪70年代末,第三世界国家已经在联合国占有2/3以上的多数,改变了超级大国任意摆布联合国的局面。联合国开始成为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舞台。但是,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极大地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各国普遍要求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特别是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更为重要,各国都力争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国际局势总体趋向缓和。
  同时,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初见端倪。经济和科技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随之进一步上升,使各国战略着眼点、国际关系的重点和国际竞争的焦点开始从军事领域转向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这期间,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成为许多国家的国策。如:美国里根政府1983年3月正式提出“星球大战计划”,西欧1985年7月通过“尤里卡计划”,日本则于同期确立“科技立国”方针,还有苏联东欧的《科技进步综合纲要》,以及中国旨在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的“863”计划。
  高新技术的新发展极大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这期间,世界贸易量急剧扩大,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全球年均进出口总量以超过GDP总量一倍的速度增长;国际投资增长幅度则大大超过国际贸易增长幅度,金融国际化进程加快;跨国公司发展迅速,1988年全球跨国并购创下3360亿美元的最高纪录。经济市场化,贸易与投资国际化,信息和人才快速流动,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增强,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二、“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
  在变化的世界中,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国内政策的重要前提,也是确立国际战略的基本依据。邓小平基于对当今世界局势多年的冷静观察和长期思索,透过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的科学判断,揭示出了当今时代的本质和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为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树立了一个在历史发展转折时期正确把握时代的本质与主题的光辉典范。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的任务具有了现实性,并被提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议事日程上,所以列宁十分注重以阶级斗争的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时代问题。列宁深入考察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最高阶段(帝国主义),现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开始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他进一步提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时代”已经开始。按照列宁的观点,人类历史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其主旋律是革命与战争的时代。
  历史已经证明列宁的分析是正确的,他对世界主题和时代基本特征的认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形成、发展及变化都是围绕着战争与革命的世界主题和时代特征的发展、变化进行的。在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列强接连挑起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两次世界战争。世界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抓住有利时机,制定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正确战略和策略,并一举取得革命的成功,使俄国率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指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在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之后,又出现了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在战争的后半期转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形势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形势相比有许多不同的新特点,世界革命也未完全像列宁所预见的那样全面发生,但在20世纪前半叶,战争与革命的确是当时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主要内容。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初,在殖民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瓦解与崩溃的基础上,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登上国际舞台,随后发生美苏两超争夺世界霸权的冷战。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仍然是战争与革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发生重大调整与变化,开始从紧张转向缓和,从对抗转向对话;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调整,获得新的生机;各国经济合作更加密切,相互依存加深。邓小平据此调整了原先对于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判断,指出世界大战不是不可避免,而是可以避免的,进而提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著名论断。
  1984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巴西总统菲格雷多时指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南北问题。”
  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友人时进一步阐述了和平与发展的思想:“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1987年,邓小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时讲得更明确,他说:中国话说“天下”,无非是指四个方面,东西南北。东西问题就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南北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山友时强调了他的主题思想: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国际形势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激烈、最复杂和最深刻的变化,世界处于天翻地覆的历史大动荡时期,中国亟须对世界局势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这种剧变背景下,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这一思想既总结了此前国际局势演变的状况,又预测了此后国际局势进一步发展的态势。深刻揭示出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预见性地指明了世界局势的发展方向。
  邓小平的上述观点的提出,标志着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对时代主题的认识有了很大的突破,它改变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树立了“和平与发展”这个崭新的时代观。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正确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和发展,为我们把握时代特征、正确认识世界、建设富强中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并已为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发展实践所证实,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展开
目录

导论 波澜壮阔的中国外交
开拓篇 走向世界
第一章 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二节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节 倡导和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二章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正确抉择
第一节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第二节 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正确选择
第三节 “我们应当来个大开放”

第三章 极具智慧的外交战略
第一节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第二节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第三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时代价值

第四章 开拓新时期外交新局面
第一节 纵横捭阖的大国关系
第二节 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三节 多边外交的丰硕成果
第四节 世纪年代外交的显著特点

发展篇 融入世界
第五章 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的新变化
第一节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
第三节 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思想文化的碰撞激荡

第六章 世界图景和本质特征的新认识
第一节 “多样性是世界存在的本质特性”
第二节 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第三节 “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第七章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第一节 对安全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二节 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第三节 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第八章 建立面向新世纪的新型国家关系
第一节 大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跃上新台阶
第三节 周边关系的新局面

创新篇 建设和谐世界
第九章 时代主题时代潮流认识上的新发展
第一节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第二节 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第三节 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第十章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外交的新实践
第一节 推动同发达国家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第二节 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三节 积极实践“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
第四节 扩大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

第十二章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一节 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其内涵
第二节 和平发展道路是互利共赢的新模式
第三节 和平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
第四节 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十二章 建设和谐世界的新构想
第一节 新世纪的外交新理念:建设和谐世界
第二节 人类对追求世界和谐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第三节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和平外交战略的理论创新
第四节 “和谐世界”理念的国际影响
第五节 “和谐世界”理念使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出现了新的特点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