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对非洲援助遵循的具体原则
非洲是巾国重要的外援对象。新中国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对非洲的外援战略决策,在不同时期他们分别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原则。
(一)一九六四年提出的八项原则
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的提出有一个发展过程。早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不但强调了第三世界经济合作的必要性,而且还提出了合作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平等互利”原则。同时,他还第一次提出合作不附带任何特权的条件。1963年8月,周恩来向来访的索马里总理舍马克进一步阐明中国向亚非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的四项基本政策:
第一,我们的援助不要求任何特权或政治条件,否则就是帝国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你们必须拿这一条作为衡量我们的标准。如果不符,那么我们就犯了错误。
第二,我们援助的目的,只能有利于你们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而不是阻碍你们发展这种经济,也不是造成你们对外国、包括对我们的依赖
第三,无论我们派专家去,还是接受你们的留学生,其目的是逐步培养你们自己独克的建设人才。我们的援助只是过渡性质的,一旦你们自己能够搞了,我们撤退,决不造成对我们国家依赖的情况,你们派留学生或工人,或我们派人员去索马里,都要照顾双方当地的生活水平。我们派去的人员,不论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只能享受与你们同一级人员一样的待遇。
第四,我们的援助要根据我们的力量,有多大的力垣就做多大的事。不能答应了做不到,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提供的设备中有质量不好的,我们一定运回来退换。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13国期间,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上述四项援外政策,亲自拟定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
第一,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从来不把这种援助看作是单方面的赐予,而认为援助是相互的。
第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对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
第三,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
第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握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第五,中国政府帮助受援国建设的项目,力求投资少,收效快,使受援国政府能够增加收入,积累资金。
第六,中国政府提供自己所能生产的、质量最好的设备和物资,并且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议价.如果中国政府所提供的设备和物资不合乎商定的规格和质量,中国政府保证退换。
第七,中国政肘对外提供任何一种技术援助的时候,保证做到使受援国的人员充分掌握这种技术.
第八.中同政府派到受援国帮助建设的专家,同受援国自己的专家享受同样的待遇,不容许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
1964年12月21日,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对我国当时的对外援助工作进行了准确的定位:“我国对外援助的出发点是,根据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支援兄弟国家进行社会丰义建设·支援未独立国家取得独立;支援新独立的国家自力更生,发展民族经济.巩固自己的独立,增强各国人民团结反帝力量。我们对兄弟国家和新独立国家进行援助,把它们的力量加强,反过来就是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世,这对我们也是巨大的支援。过去有人提出少援助别国的主张,这是完全错误的。今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我们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认真地进一步加强对外援助,努力为国际主义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对外援助八项原则的提出和中国政府对外援助的准确定位,是对我国对外援助的系统总结,明确规定了我国对外援助的目标、方式和具体要求,成为当时外援战略的最高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我国对外援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