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改变中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26376
  • 作      者:
    王海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近代日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师”,因为它海陆并进,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拆解了一个泱泱大国;60多年前,也是这个“工程师”,让我们家破人亡、万劫不复;现在,或将来的一段时间,它还会不断制造麻烦。我们要如何应对?
  本书剖析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纷繁复杂的线索,就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破解中日不能两强并立的魔咒,是一本有新闻感的总结之作。
  长期以来我们并不了解真正的日本面向历史,破解中日两强不能并立的魔咒有些时候我们需要向最伟大的敌人致敬!
  近代日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师”,因为它海陆并进,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拆解了一个泱泱大国;60多年前,也是这个“工程师”,让我们家破人亡、万劫不复;现在,或将来的一段时间,它还会不断制造麻烦。我们要如何应对?有了国家战略,中国人才不会担心未来。
  历史从来都是强者的舞台,弱者的课堂?10年后的东亚.谁是领舞者?任何一个日本人面对地图,就会发现朝鲜是一块跳板,而中国则是“彼岸”。“中国威胁论”并不新鲜,100多年前,日本就炮制过“清国威胁论”。洋务运动是晚清政府的“改革开放”,但是日本军舰撞沉了这场振作自救行动。看似武力强奸了正义,其实是“落后必须挨打”的浑蛋思想毁灭了文明。二战后,美国亲自操刀“阉割”了日本,但是并没有也无法改变它的遗传基因组密码。日本人把中国装在试管里化验了无数次,而中国人只知排斥,却没有真正研究过日本。日本把教育家印在最高面额的日币上,以最庸俗的方式让教育成为最高的价值。日本人侵略别国,因为他们自以为是浮在大海中的叶子,缺乏安全感,而大陆就是获得安全的地方。
  1300年前
  日本“唐化”,随中国而变化
  140年前
  日本“欧化”,脱亚入欧
  110年前
  日本改变中国
  10年后
  中国能否改变日本?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海涛,出生于1977年,200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期在报纸工作,从事新闻采编。
展开
内容介绍
  在近现代历史上,每每在中华民族气运的关键时刻和转捩点上,总能发现日本幽灵般的身影,一再打碎中国"起沉疴、图崛起"的希望,是让近代中国屡次沉沦的梦魇。当中国凭借改革开放重享大国应有的尊严时,日本又因参拜靖国神、挑起钓鱼岛争端,再次成为中国人民的麻烦。当前日本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威胁不过是其历史的延续。解除日本对中国的百余年来的威胁,不是想办法让日本弱小,而是要实现中国的强大、民族的复兴。《日本改变中国》剖析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纷繁复杂的线索,就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破解中日不能两强并立的魔咒。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日本总是出现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上
  一、日本军舰撞沉“洋务运动”
  我们从历史课本上看到,晚清的中国被一个昏聩、懦弱、愚蠢的政府所把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被灌输一种“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因为落后,中国才有了被侵略被侮辱的近代历史。事实上,晚清也有奋发向上的自救行动。那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是当时清政府实施的改革开放,其“西学为用”的口号,就是引入国外的技术,开展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开放。不幸的是,大清国的这一自救行动因为外部危机而发起,也最终被外部危机所打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甲午战争。这场战争,葬送了这场本来已经获得巨大成就的改革开放,甚至也由此敲响了大清国的丧钟。甲午战争,一场由日本挑起的海上战争,以一个让全体中国人蒙羞的《马关条约》作为终结,让洋务运动的所有成果遭到否定。不变革没有出路,变革成果又被日本所毁灭。古老的中国,由此错过了一个富国强兵的大好时机。来自日本的威胁,从此像噩梦一般,给此后的中国屡屡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大清朝的末期是一段最为“有意思”的历史,前所未有的变局,空前复杂的内政外交,让这片古老的土地几乎沦人万劫不复的境地。
  关于清朝走向近代的转折点,最早的说法是1793年。垂垂老矣的乾隆皇帝80岁了,他已经驾驭清朝这艘大船行驶了58年。
  这年秋天,作为外交官的马戛尔尼(1737—1806)奉英王乔治三世之命来到中国,以向乾隆皇帝祝贺80寿辰为由,要求清政府增开通商口岸,减低税率,给予租界,允许英国派遣公使长驻北京,允许英国人传教。
  接下来的故事广为流传。
  乾隆皇帝以其不识天朝体制,妄行乞请,而严加拒斥。在赐马戛尔尼筵宴,优加赏赉后,让其回国。
  马戛尔尼具体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大致如下:
  第一,为英国贸易在中国开辟新的港口。
  第二,在靠近生产茶叶与丝绸的地区获得一块租界地或一个小岛,
  让英国商人可以长年居住,并由英国行使司法权。
  第三,废除广州现有体制中的滥用权力。
  第四,在中国特别是在北京开辟新的市场。
  第五,通过双边条约为英国贸易打开远东的其他地区。
  第六,向北京派常驻使节。
  第七,在不引起中国人怀疑的条件下,使团应该什么都看看,并对
  中国的实力作出准确的估计。
  以当时大清朝的实力和整个统治阶层的盲目自大、闭目塞听,乾隆皇帝当然对英国的“无理要求”不屑一顾。
  大国的盲目自大与小国的褊狭自负具有同样的逻辑。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同一个大城市的市民与一个偏僻山村的村民一样。在农村人面前,城市人就常常会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而农村人一旦偏狭,就会觉得“离开我们农民生产的粮食,你们什么也不是”,甚至对城里人产生仇恨。隔膜与仇恨的根源在于社会不够开放和信息的不对称。
  一种文化一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常常因为自大而走向封闭,中国就以实际行动论证并上演了这样一个悲剧。驭御大清朝数十年,足以让乾隆皇帝沉淀下足够的自信心。所以,面对英吉利小邦,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不屑。
  中英此次“外交”,就这样如一段小插曲一样,埋藏在历史之中,如果不是后来的一系列大变局,或者不会为后来者对这一插曲再三玩味。
  形势和世道的变化,总是在一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到来的时候,才会让人觉得历史早已经埋下了伏笔。
  时光飞逝。乾隆皇帝带着康乾盛世酿造的辉煌和积弊谢幕。祖宗的霸业连同历史的包袱,一同甩给了爱新觉罗氏的后人。
  29年后,大清朝的好日子似乎还没有过完的时候,英国再次叩响门环。
  此时驾驭大清朝这艘巨轮的是乾隆皇帝的孙子,道光皇帝。
  这是1834年7月25日。英国新派的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乘船抵达广州,并于次日向两广总督府递交要求通商的信函。
  按照大清朝的规矩,律劳卑的这一举动是不敬的、过分的!作为一个商人,他是不能与大清朝官方直接递交公文的,有什么事情应该通过当地的行商代为转交信函。
  律劳卑如此大胆,自有原因。他的背后是一艘已经游弋在虎门外的军舰。
  这个时候清政府的官员还不像后来那样“没有骨气”。对于蛮夷洋人还有优越感。大家认为应该停止中英贸易,对英国人的这种示威行动进行惩罚。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日本总是出现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上
一、日本军舰撞沉“洋务运动”
二、日俄战争硝烟下的“清末新政"
三、作为辛亥革命策源地的日本
四、渔利辛亥革命,“二十一条”重创新民国
五、出兵阻挠北伐.妨碍中国统一
六、武力霸占中国东北,炮制满洲国
七、“七·七事变”,忍辱建国的丧钟
第二章  征服中国——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一、岛国精神与作为扩张意识形态的天下观
二、被扩张论者主导的明治维新
三、侵华思想在日本民问泛滥
四、民间学术研究与武力侵华遥相呼应
五、天皇制法西斯主义泛滥殃及中国
六、等级观孕育的侵华“皇军”
七、文人“从军”,侵华成为一种“文化”
第三章  摆脱日本的威胁
一、战后中日友好幻象
二、被右翼“把持"的日本
三、警惕落入“反日”圈套
四、“中国威胁论”背后的陷阱
五、日本谋求“正常化”触动中国
六、遏制中国符合日本的利益
第四章  假如不以仇恨的目光看日本
一、爱学习使日本进步
二、“忠”使日本有凝聚力
三、跟随强者使日本免于挨打
四、民主政体让日本受益
五、教育家“登上”钞票
六、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
七、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后记  说一句向日本学习有多么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