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韩“劫机外交”:卓长仁劫机案与汉城谈判内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707123
  • 作      者:
    王仪轩,许光建等口述
  • 出 版 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仪轩,296号航班机长。男,1940年生,辽宁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时任中国民航沈阳管理局飞行大队队长。后历任中国民航沈阳管理局总飞行师、中国民航东北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并当选为辽宁省人大代表、全国总工会代表、中共十三大代表。
    许光建,民航工作组谈判代表。男,1931年生,重庆市人。中共党员。时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副处长。后历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中国驻澳大利亚悉尼总领事馆大使衔总领事、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司长、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外交学院客座教授。现为外交部法律顾问。
展开
内容介绍
    《中韩“劫机外交”》试图彻底打开本案所留下的历史“黑匣于”,通过对当年被劫飞机的机长和参与中韩谈判的主要成员的口述实录,客观地记录了卓长仁劫机事件从案发、汉城谈判到结局的全过程,透露了许多真实的细节,揭开了中韩外交破冰之旅的历史内幕。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卓长仁劫机案,因其是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事件而震惊世界。同时,由于当时中韩两国没有外交关系。韩国一直被视为与中国敌对阵营的国家,因此。中韩两国如何破解由劫机事件带来的外交难题,让被劫持飞机和机上人员安全返回。引起举世关注。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案发<br>    1983年5月5日<br>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从中国民航局获悉:今天上午,一架中国民航客机被武装暴徒安卫建等数人劫持,被迫于当日13时10分在南朝鲜汉城。附近的春川军用机场降落。<br>    中国民航296号客机是今日上午10时40分由沈阳起飞去上海的。<br>    春川机场在汉城东北约80公里。据外电报道,这是美军的一个军事基地。<br>    据了解,这架客机载有105人,其中机组人员9人。<br>    ——1983年5月6日《人民日报》<br>    沈阳<br>    1983年5月5日,星期四。<br>    早上6点30分,沈阳体育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安国瑞像往常一样,走到书桌前打开收音机,准备收听早问的全国新闻节目。就在这时,一个没有封口的信封引起了他的注意。信封上的字迹告诉他,信是儿子安卫建写的。他颇感诧异地把信打开,只见里面写着这样一段话:“爸爸、妈妈:我到远处做生意去了。永远忘记我吧,就当你们没有我这个儿子。”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安国瑞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学院院长。<br>    安卫建是学院保卫处的工作人员,任职期间,曾因盗窃、持枪斗殴和流氓等行为,数次被警方拘捕。那么,他这次的不辞而别,会不会是又一次犯罪行动的开始呢?这个可怕的推断让院长也陷入了极度不安。他立即找到学院保卫处副处长栗增洪,让他马上检查一下存放在保卫处保险柜里的枪弹是否安在。检查的结果令人大惊失色:存放在其中的4支美制手枪及30发子弹全部消失!<br>    他们很快又有了新的发现:保卫处的另一名工作人员、安卫建的密友姜洪军也同时失踪!姜和安卫建一样声名狼藉,也曾有过数次被警方拘捕的不良记录。<br>    情况变得更加令人担忧。栗增洪立即带人赶往火车站查找二人去向,但却一无所获。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通过其他途径展开的查找也都毫无结果。上午9点10分,学院决定向警方报案。<br>    皇姑区公安分局在接到报案后,迅速派警员赶往现场进行勘察。<br>    10点整,案情被报至市公安局刑警大队。<br>    11点40分,市公安局向该市各大车站及交通要道安保部门发出了对安卫建、姜洪军等人的通缉令,同时立即派警员赶往东塔机场截堵嫌犯。<br>    但是,当警员赶至机场时,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起得逞的恶性劫机案已经在渤海湾上空发生了……<br>    口述实录<br>    王仪轩,296号航班机长。男,1940年生,辽宁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时任中国民航沈阳管理局飞行大队长。后曾任中国民航沈阳管理局总飞行师、中国民航东北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并当选为辽宁省人大代表、全国总工会代表、中共十三大代表。<br>    王仪轩:<br>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1983年5月5号,那是我飞行生涯中,或者说是我一生经历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br>    那天。我们要飞沈阳—上海—哈尔滨—上海—沈阳这个航斑.当然,航班号也是我无论如何都忘不了的——296,一架英制的“三叉戟”飞机。飞机上一共有96名乘客,其中三个是日本人,其余的都是中国人。<br>    我那时候是飞行大队长,同时也是教员,飞行的时候就是机长。这个航班的线路比较长,大概每星期飞一次。那次我飞这个航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要考察我们的一个机长,他叫和长林。他以前只是在白天放过单飞,因为这趟航班回来的时候肯定是夜航,所以刚好可以考察他的夜航能力,如果他通过考察了,就能够全天候放单飞了。<br>    296号航班原定是8点20分起飞的,但是我上了飞机以后,开车检查了一下,发现有点故障。于是,我马上决定暂停起飞,请地面人员做进一步检查。飞机打开舱门以后,我们机组有人从飞机上走下去。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小插曲曾经让几个劫机犯非常紧张,他们以为自己被发现了。<br>    大约10点半左右,故障被排除了,机组人员重新回到飞机上准备起飞。我们正式起飞的时间是10点49分。<br>    296号航班的机组人员一共有9个,其中有3名乘务员,另外6个人都在我们前面的驾驶舱里:飞行的有两个,我和和长林,还有两个领航员、一个报务员和一个机务人员。<br>    我们机组人员有配餐,在正常起飞的情况下,我们是到上海后吃午饭的。但因为这次起飞得比较晚,所以飞了二三十分钟,到大连上空的时候,我就对机组里暂时没有事做的领航员王培富说,你出去弄点吃的回来,等咱们到上海再吃饭就太晚了。<br>    王培富出去了,回来的时候,一进驾驶舱他就说:“后面第三排的那六个人好像不太对劲儿,不老实,一直在嘀嘀咕咕的。”我听了以后半开玩笑地说:“准备好!准备好!把咱们反劫机的工具拿出来!”因为在那之前一年,发生过一起未遂劫机事件。局里的领导反复告诫我们要提高警惕,随时做好反劫机的准备,所以我们在飞机上准备了一些工具,包括木棒、消防斧,还有绳子。另外,我们在前面还放了几个汽水瓶子,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当武器。<br>    大家把工具拿出来以后,我又嘱咐把门锁上。正这样说着的时候,我们身后就有动静了——有人想要闯进驾驶舱。就在这时,驾驶舱里的警报铃响了,这是我们事先和外面的乘务员约好了的,一旦他们发现有情况的话,马上赶到后舱按警报铃,我们前面一听到铃声,就知道后面出事情了。<br>    我听到警铃的同时枪声就响了,枪是往驾驶舱里面打的,因为门是锁着的,外面的人进不来,他们就往里面打枪,大约打了十来发子弹吧。子弹落到了我的腿边,落在地板上,把地板都穿透了,驾驶舱里全都是烟,还有木头屑子。当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打门锁,但就是打不开,最后他们用脚一踹,门开了。其实驾驶舱的门是很薄的,就是普通的三合板,这主要是为了减轻飞机自身的重量。因为我们里面已经有准备了,所以靠门的两个人一看到门被踢开了,马上就举起棒子和消防斧要打。但是机舱里的空间太小了,棒子和消防斧都举不起来,人也施展不开。劫机犯一看我们要打就开枪了,把报务员王永昌和领航员王培富都打伤了。<br>    我们机组的另外两个人——林国荣和冯云武,赶快把受伤的人抬出了驾驶舱。我们驾驶舱里原来有六个人,现在四个人都出去了,只剩下了我和和长林两个人。这时,几个劫机犯全进来了。其实从他们打枪的时候开始,我和和长林就一直在晃动飞机,制造颠簸,为的是让劫机犯难受,干扰他们的劫机行动,结果晃了半天也没管用。我们一看没用,就让飞机紧急下降,因为我们要尽快想办法着陆。虽然地面的情况一点儿也看不见,但是根据经验,我觉得我们当时是在渤海湾上空。没想到为首的劫机犯冲进驾驶舱以后,跑到我身边猛推驾驶杆,嘴里还大声喊着:“148度1148度!汉城!”他喊的这个148度是飞行航向,我一听,心里吃了一惊:在渤海湾这个位置上,148度就是汉城方向啊!我想这是个什么人呀?他有准备呀!他懂行呀!我当时就是这么个感觉。这个人就是卓长仁。后来我才知道,他果然比较懂行,因为他上过航校,是辽宁省航校毕业的。<br>    我们的飞机本来就在紧急下降,卓长仁一推驾驶杆,飞机就下降得更快了,实际上已经是在往下俯冲了。劫机前我们在云上9000米,他这一推就到了云下。在云下也看不见地面,因为海上有雾,全是雾。这时候因为飞机在超速往下俯冲,速度太快了,飞机上的警报器就响了,警报灯也亮了,但是当时情况太紧张了,我几乎没有注意到。等我最后反应过来的时候,一看飞机的高度已经很低了。我大致算了一下,那时候每分钟的下降速度超过了6000英尺,因为显示下降率的表已经指到头了,也就是说已经超过6000英尺了,究竟是7000英尺、8000英尺,还是更多已经不知道了。我一看这种情况,赶快向上拉。那时候飞机离地面的高度可能还剩3000多英尺、不到4000英尺的样子,而且拉的过程还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因为向上拉的时候飞机不能直接就起来,还要继续下冲一段距离,所以,如果按这个距离计算的话,飞机一直往下俯冲,还有十来秒钟就要下去了!从9000米的高空这么快地冲下来,那人就全碎了,所以特别危险!<br>    在这个过程中,报话机里一片嘈杂,地面沿海一带的机场都在向我们喊话,因为报务员王永昌在卓长仁他们闯进驾驶舱以前向地面喊了一句:“有人劫机!”这句话我们东北沈阳、大连一带都能听到,所以他们都在找我们,里面都叫乱了!我当时一直在驾驶飞机,根本不能分神,也不能动,连头都不能回,所以也没办法和地面通话。卓长仁他们当中的一个人很快就破坏了通讯系统,中断了我们和地面的联系。这样一来,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由我们自己想办法应对了。<br>    北京<br>    国家民航局总调度室。<br>    这里是国家空中交通安全管制的神经中枢,它全天候监控着全国范围内所有跨地区的高空干线飞行,并且控制着全国的飞行流量以及处理特殊情况下的飞行。<br>    值班的雷达管制员目不转睛地盯着雷达显示屏,一切看上去都非常正常。<br>    但是,11点20分左右,屏幕上突然出现了罕见的异常情况:从沈阳飞往上海的296号航班信号若隐若现,并且开始偏离航线。<br>    雷达管制员没有迟疑,立即将情况报告了民航局反劫机领导小绢……<br>    口述实录<br>    卢瑞龄,296号航班被劫持后赴汉城谈判的中国民航工作组副组长。男,汉族,1933年生,陕西人。中共党员,时任国家民航局国际司副司长,为民航局反劫机领导小组成员。后曾任中国民航总局国际司司长、中国驻联合国专门机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理事会代表。<br>    卢瑞龄:<br>    5月5号中午,我接到总调度室打来的电话,说从沈阳飞往上海的296号航班有可能碰到麻烦了。我那时是民航局内部反劫机领导小组的成员,根据有关规定,一旦发生了劫机事件,或者是怀疑发生了劫机事件,我们立即就要赶到总调度室,并且马上将情况上报到国务院和中央,当时中央已经成立了一个专门处理劫机事件的部门,叫国家紧急处置劫机领导小组。<br>    当我赶到总调度室的时候,总调度正在雷达前观察情况。那架飞机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地面人员一直在向机上喊话,但是一直也没有得到机组的答复。那时候尊天上和地面的通信联络没有现在这么好,所以虽然通话已经中断了,但是大家还不能立即断定飞机出事了。又过了一会儿,飞机从屏幕上消失了。我们开始猜测,它可能发生意外了,因为叫机长叫不通,不一定是通讯出了问题,而是机长根本不能回话。<br>    我们继续观察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发现那架飞机的踪影。大家越来越着急,开始多方联系,寻找飞机的下落。但是和其他机场通话后得知,它既没有到上海去,也没有到境内的其他地方去,我们不得不考虑它飞到境外的可能性。<br>    我们分析了飞机的几种可能的去向,在渤海湾上空,它走的路线无非是日本、朝鲜和南朝鲜。按照常理推断,如果飞机是飞往朝鲜的话,对方肯定会跟我们联系。飞到日本的话,对方也应该跟我们联系。可他们都毫无反应,那么只剩下了最后一种可能性,就是飞到了南朝鲜。<br>    我当时是民航局国际司副司长,根据分工,民航的对外事务主要由我负责。在那种情况下,当然最好是立即和南朝鲜有关方面取得联系了,但是我碰到了一个难题:我们和南朝鲜没有外交关系,两国的空中管制区域也没有联系——除非有什么飞机事先做出了安排,也就是大家事先约定好了几点开始联络,但是没有,也不可能有。怎么办?情急之下,总调度室的一个副主任提醒我,让我看看是不是还保留着南朝鲜民航局局长金彻荣的名片,因为在这之前我们曾经参加过亚太地区国际民航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南朝鲜代表一直积极地和我们接触,虽然中国和南朝鲜没有外交关系,但两国代表在国际会议上还是可以接触的。<br>    我很快就找到了名片,由于情况紧急,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没有事先请示的情况下,用我的私人名义给金彻荣发了一份电报,问他,“我们有一架飞机失踪了,是不是在你们哪里?”我当时想,如果请示民航局领导和中央领导的话,我们就会花费很多时间。虽然296号航班飞往南朝鲜只是我们的一个猜测,但我们还是发了那样一份电报,并且开始焦急地等待对方的答复。<br>    296号航班<br>    在经过了一阵剧烈颠簸之后,飞机终于重新恢复了平稳。然而,驾驶舱里的局面已经完全被劫机者所控制。<br>    此刻,卓长仁的手枪就顶在王仪轩的头部。王仪轩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拖延,他只知道,接下去的一切,都将取决于他在这段不确定的时间里做出的决定。<br>    同地面的联系已经完全中断,他也不可能和副驾驶有任何交谈,他只能独自完成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和劫机者同归于尽,还是尽最大的可能保全乘客的生命?<br>    口述实录<br>    王仪轩:<br>    我们把飞机重新拉回到安全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我做出了一个决定:向北飞15度,那是大连方向,我想首先争取到大连落地。于是,我就趁着拐弯的时候让飞机掉了个头,从罗盘上看,148度和15度在不懂行的人眼里是没有多大差别的,至少有的罗盘看上去差不多,因为飞机上有好几个罗盘嘛!<br>    我们向北15度大约飞了一分钟,卓长仁就不干了,他说:“不对!不对1148度不是往北,是往东南飞!”说这话的时候,他就站在我背后,而且拿枪不断地敲打着我。我在右座,那是机长的位置,和长林在我左边,他身后也站着一个人。我们身后还有三个人把着门,当时就是这种局面——他们五个人对我们两个人。<br>    我们只好稍稍向东调整了一下飞行方向,但卓长仁还是不停地说:“不对!不对!往东飞!继续往东飞!往左改!再改!”我们又改了一点,我心里想,大连去不成了,就准备去丹东吧!就这样,我们往丹东的方向又飞了一两分钟。卓长仁发现方向还是不对,又说:“不行!再改,再改,再往东边改!”这样一改,就真是往东飞了。往东飞就是对着朝鲜、平壤那个方向去了,我心想也行呀!如果不得不出境的话,能飞到平壤落地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
展开
目录
引言<br>一、案发<br>1983年5月5日<br><br>二、汉城谈判<br>1983年5月6日<br>1983年5月7日<br>1983年5月8日<br>1983年5月9日<br>1983年5月10日<br><br>三、结局及影响<br>1983-2001年追亿<br>采访手记:感受历史的辩证法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