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清代外交礼仪的交涉与论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77819
  • 作      者:
    王开玺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开玺,男,汉族,1949年10月10日生,河北省辛集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1989年7月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获硕士学位。毕业留校以来,一直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尤致力于晚清政治史的研究。出版有《南国风烟》、《两世人——末代皇帝传奇》、《清通鉴·道光卷》(合著)、《晚清政治新论》、《太后垂帘》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研究丛刊》是为完成清史编纂工程而出版的四种丛刊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文献丛刊》、《档案丛刊》和《编译丛刊》),其任务是及时编辑出版清史专题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修纂清史是新世纪一项规模宏大的文化工程。中央对新编的清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编纂的清史质量要高,必须是精品,要注重科学性和可读性。确保编纂出一部能够反映当代中国学术水平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清史巨著,使之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2003年1月28日李岚清在清史编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一个极高的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需要有很多的条件,作艰苦的努力。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明清天朝大国与东方国家秩序
    第一节  中国人的政治秩序观与宗藩制度
    早在夏朝和商朝时,其统治者就开始宣扬“君权神授”理论,自称是代表“天”来统驭治理天下的。到了周朝,这一君权神授的理论日臻成熟。既然天子是皇天上帝的儿子,那么,自然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也就是后来孔圣人所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了。
    汉代的儒学大师董仲舒将君权神授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他说:“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问内,在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深处始终不曾想到,更不想承认,会有什么其他的民族或国家不在“真命天子”的阳光普照之下,不对中国天子“畏威而怀德”。按照传统的儒家学说,中国君主与其他各国君主的关系,必然是,而且只能是天子与诸侯间的君臣关系,决没有可以与之分庭抗礼的君主或国家。
    ……
展开
目录
绪论 外交和外交礼仪
一 外交的定义
二 中国古代外交的萌动
三 西方国家的外交雏形和基本定型
四 传统外交和近代外交
五 西方国家的两种不同外交理念
六 礼、仪与礼仪
七 外交礼仪概说
八 中国的重礼传统
九 外交礼仪与民族尊严、国家主权
十 中外传统外交礼仪的异同

第一章 明清天朝大国与东方国家秩序
第一节 中国人的政治秩序观与宗藩制度
一 宗藩制度形成的途径
二 中国皇帝的地位与职任
第二节 清王朝与东方国家秩序
一 清王朝与周边国家宗藩关系的重建
二 清王朝与藩属国交往礼仪的规定
第三节 清政府与西欧早期来华外国使团的交往礼仪
一 明末清初葡萄牙、西班牙使臣来华的交往礼仪
二 清朝初年荷兰使臣来华的交往礼仪

第二章 清朝初期中俄两国外交使团的交往礼仪
第一节 从巴伊科夫、阿勃林到米洛瓦诺夫使团来华
一 巴伊科夫使团来华
二 阿勃林使团来华
三 米洛瓦诺夫使团来华
第二节 尼果赖使团来华
一 只受人迎接,而不迎接任何人
二 破坏中国古制,另立新规
三 故意违拗清延礼仪规制
第三节 义杰斯使团来华
一 是商人,还是使臣
二 退还国书
第四节 伊兹玛依洛夫使团来华
一 伊兹玛依洛夫允行跪拜礼
二 康熙帝的大度优礼
第五节 萨瓦使团来华
一 在礼枪声中进入北京城
二 萨瓦心中的忧愁
第六节 清廷使臣两次使俄
一 托时使团使俄
二 德新使团使俄
第七节 中俄边境上的礼仪之争
一 边境受辱与未雨绸缪
二 责任在谁

第三章 中英外交礼仪冲突的初起
第一节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的礼仪冲突
一 “远夷向化来朝”
二 礼仪的宽容与规矩
三 柳暗花未明
四 觐见前的礼仪之争
五 众说纷纭的觐见礼
六 幻觉和误会在继续
第二节 阿美士德使团来华后的礼仪之争
一 英国外相训令的矛盾与嘉庆帝的警觉
二 觐见礼仪的“成例”与“旧辙”
三 “三跪九叩”与“九跪一膝,九一俯首”
四 不欢而散
第三节 律劳卑事件与中英礼仪之争
一 是公司大班,还是商务监督
二 席位坐次之争

第四章 “平等”与“不平等”的外交礼仪之争
第一节 天朝大国不承认外夷的“平等”
一 天朝中心论
二 中外官员书信文字的争论与确定
三 外国人是否应该称为夷人
四 一切公文,不得提书夷字
第二节 中外官员“平等”往来的交涉
一 天朝定制,未便更易
二 英国外相批评义律与中国交往“过分斯文”
三 “盖莱欧文”之曲与中国锣鼓的较量
第三节 严中外礼制之防
一 “西洋各国之号令,与中国制度无涉”
二 各国自有制度,不可更易
三 人臣无外交
第四节 中法初交中的外交礼仪
一 耆英“抚夷”的良苦用心
二 “中朝抚驭外夷,岂可稍分彼此”
第五节 中外官员“平等”交往礼仪的最终确定
一 中外平等交往的短暂平静
二 “违约”与“违制”
三 外交平等与干涉内政

第五章 咸丰朝外国公使驻京及其礼仪问题
第六章 在冲突中转型的外交礼仪
第七章 趋同过程中的悖廖外交礼仪要求
附录
后记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已出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