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学批判到世界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06349
  • 作      者:
    (德)费彻尔(Iring Fetscher)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马克思学是关于马克思生平事业、著作版本和思想理论的研究,其考据研究和文本解读研究以及取得的理论成果对当代马克思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丛书通过对国外马克思学研究的梳理和译介,试图从国外马克思学主要代表人物、基本观点.研究方法等多个层面,揭示国外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新阶段和新特点,以期为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和理论参照,为创建和发展中国马克思哲学提供新的研究视野和理论空间。
展开
精彩书摘
  但是,卢卡奇和斯大林主义者格洛普之所以对黑格尔的评价截然不同,其最终原因却在于他们对较新历史时代的意义所持有的不同观点:对卢卡奇来说,近代发展的决定性断裂在于资本主义的来临,正是资本主义使一切人的关系变成了以社会为中介的关系,从而使世界完全成为人(尽管目前来看是无意识地)所创造的世界。与此相应,他研究了为什么能够在无产阶级中首先产生关于这个整体的恰当的自我意识,并且把从康德至黑格尔的伟大的古典哲学以及同样伟大的英国古典国民经济学阐释为众多伟大的(必然失败的)试图达到对社会整体恰当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尝试。他指出了为何古典的资产阶级思想所能达到的顶点是关于社会的二律背反的意识。黑格尔发现了对这种二律背反的最明晰的表达,因为他放弃了一切空想的解决方案(甚至放弃了对解决方案的呼吁),而仅仅在观念的彼岸思辨地消除了现实的对立。
  对格洛普和苏联意识形态来说,1917年的十月革命是决定性的、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的历史事件。在努力彰显这一事件的积极方面的过程中,一切可能使人想起有关马克思主义与德国唯心主义之间连续性的东西,都被小心翼翼地避免了。对1923年年轻有为的、满怀希望的革命者卢卡奇以及1956年作为反对派的波兰而言,并不需要强调对立,突出纯粹理论的差异。他们所关心的是实现一种在实践中与资本主义的剥削者社会不同的社会秩序,它“通过实现人道主义哲学(抱负)来扬弃”人道主义哲学(抱负)。与此相反,苏联意识形态家所为之辩护的却是这样一个社会,它在徒有其表的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追赶”西欧以资本主义方式所实现的工业发展。坏的实践的相似性要求更加有力地强调理论中的差异。
展开
目录
导言:从马克思到苏联意识形态
第一章 关于黑格尔和马克思历史观的四个论题
一、黑格尔把真正历史的发展限定于西方,而马克思则把它限定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过程
二、从现实出发来解释作为通向现实之道路的欧洲历史
三、黑格尔历史哲学与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关键概念——精神与资本
四、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

第二章 卡尔·马克思:早期著作与《资本论》的关系
导言:关于这个问题的历史
一、早期著作对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具有的意义
二、结论
三、补充:阿尔都塞的“认识论断裂”与他的科学马克思主义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的关系
导言
一、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基本特征
二、几位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思想家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看法
三、斯大林眼中的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以及卢卡奇与布洛赫的异端邪说
四、阿尔都塞的“独立于黑格尔的马克思”及其问题

第四章 从无产阶级哲学到无产阶级世界观
一、在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行动中克服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
三、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向具有约束性的党的世界观的扩展

第五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视野下的自由
导言
一、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理想——绝对自由
二、部分自由在以暴力实现绝对自由的道路上的沦丧
总结

第六章 “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独立工会

第七章 取消无产阶级专政
出版证明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