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史静思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2390
  • 作      者:
    李捷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捷,祖籍山东省平阴县,1955年2月生于北京市。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分校历史系,获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央党校中共党史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1987年4月至今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长期从事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现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是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br>    参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编写工作,作为首席专家之一,主持编写该教材的下编。还作为主要成员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史学概论》的部分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代表作有《毛泽东与新中国内政外交》、《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史静思录》以公开发表的论文为主,每本文集的书名由作者自拟,目录按照发表时间顺序或专题排列,书后附后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陈奎元同志于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上的讲话,对如何正确看待和研究新中国60年的历史,作了深刻的阐述。
展开
精彩书摘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共中央郑重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审阅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毛泽东加写了一段话,比较系统地概括了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行赶超战略的基本思路:“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②在这里,毛泽东把“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作为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是很有眼光的。1963年12月,他在听取聂荣臻关于十年科学技术规划的汇报时,还提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③<br>    “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这句话,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部经验的总结。<br>    第四,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56年以来探索的历史经验,提出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转变问题,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还有很大的盲目性。
    ……
展开
目录
    总序 正确认识新中国60年,为推动国史研究<br>    作出新贡献<br>    <br>    第一部分 毛泽东与共和国史<br>    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两大变革<br>    一部艰辛探索的思想实录<br>    对毛泽东新中国探索的再思考<br>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br>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当代价值<br>    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简论<br>    毛泽东思想研究需要新视野<br>    <br>    第二部分 内政篇<br>    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及其历史意义<br>    从出兵决策到五次战役<br>    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对斯大林问题的思考<br>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由来与发展<br>    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再认识<br>    对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思想的历史考察<br>    “文化大革命”是怎样结束的<br>    两代伟人的历史交接<br>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br>    怎样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错误和挫折<br>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纪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br>    中共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贡献<br>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道路<br>    <br>    第三部分 国际篇<br>    毛泽东向两极格局的挑战<br>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外交<br>    从结盟到破裂:中苏论战的起因<br>    物极必反: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内政与中美关系<br>    从解冻到建交:中国政治变动与中美关系<br>    中苏论战与中苏关系:<br>    中苏分裂中的美国因素<br>    世界多极化趋势与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br>    台湾因素与1989-1993年的中美关系<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