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典一本通:经典珍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341001
  • 作      者:
    陈韵鹦主编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100部百家经典,十分钟读透一部儒学、佛学、术数、医学经典。
  十分钟读透一部经典:超过200个图解说明,100余幅经典插图,每本经典图书皆附图解说明,简明易懂,古代典籍轻松阅读。
  国学常识一本即通:从儒学到哲学、文学、科技、兵法、艺术、生活、百科,涵盖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百余部经典著作,你想知道的都在里面。
  包罗万象:从佛学经典到相书大成,从史家绝唱到古代工艺,从藏医秘笈到药物百科全书,从第一兵书到花王宝典,你最感兴趣的古代生活全方位呈现。
展开
内容介绍
  《春秋》《尚书》《周易》《金刚经》《六祖坛经》《开元占经》《黄帝内经》《四部医典》《史记》《乐府杂录》《永乐大典》等中国古代各个领域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是我们每个想要了解古代文化的人必须要知晓的。但是他们多深奥无边、又晦涩难懂,许多经典的古籍,对现代人来说,甚至只知其名,而不知其真正为何物。
  《中国经典一本通》为读者介绍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百余部经典著作,以全新的200余个图解说明,100余幅经典插图,力求把古籍化繁复为简约,化晦涩为明了,化深奥为通俗,让你十分钟读透一部经典,全面掌握儒学、佛学、术数、医学、艺术、兵法……
  《中国经典一本通》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既可以作为一本古代常识的速查手册,也可以作为一本谈古论今的休闲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儒雅之术——儒学
  “儒”,在最早的时候,是对那些主持成人、婚丧及祭祀等仪式的司仪的称呼。孔子崇尚周朝的礼仪制度,并由此发展出自己的政治思想,孔子也就有了“儒”的称谓。在他传播自己政治思想的同时,便形成了儒家。
  在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都通过“师”和“儒”接受教育,教育内容是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虽然当时还没有进行这么高度的归纳,但一个统一民族所具备的大国风范已经开始显现。然而春秋时期的诸侯割据,各自称雄,让周王室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社会中处处充满着挑战传统文化权威性的危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
  孔子当时很痛苦,他认为失去仪礼是国家混乱的原因。他想提醒当时的君王们,但在那个群雄并争,弱肉强食的年代,讲究“仁爱”、大一统、君臣父子、华夷之辨等的思想,注定没有市场。
  孔子明确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应该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他开始整理古代文化,编写出一系列优秀的课本,还概括出了一系列社会仪礼理论。不仅如此,他还身体力行地向全社会推广自己的思想理论,打破了这些思想从来只能由官家或贵族获得的传统。
  儒学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经过两次重大的改造,西汉的董仲舒和南宋朱熹是两次儒学改造的关键人物。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董仲舒是儒学大师,朱熹是理学大师,这三大体系是儒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虽然后世儒学成为了统治者的工具,但其中那些不可磨灭的优秀思想,却教育和培养了一批批致力于树立完整人格的独特的中国文人。
  第一节 童子之学——蒙学
  由于孔子自身就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门派自然拥有良好的教育意识。中国的不少大儒就有为孩童作蒙学教材的好传统:李斯的《仓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杨雄、班固的《训纂篇》及其续篇,蔡邕的《劝学》,周兴嗣的《千字文》,朱熹的《小学》,王应麟的《三字经》,都是这些大儒们为孩童们量身打造的。
  儒家的启蒙教育不是识字、写字那么简单,那些蒙学之书注重的是在让孩子学会识字写字的同时,也能够树立起良好的观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现在依然为国学者津津乐道的启蒙书,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儒家的哲学思想。
  蒙学之首——《三字经》
  《三字经》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而且句句押韵,琅琅上口。作为在元、明、清时期流传最广的蒙学识字课本,《三字经》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更因它的思想性拥有了蒙学之首的美名。
  现代启蒙教育VS古代启蒙教育
  现代启蒙教育最为注重的就是“自我的认知”,也就是教给孩子知道我是谁,我的周围有些什么,我与我的周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种取自西方的非常注重知识和应用的一种教育方法。
  但源自儒家的中国古代启蒙教育,却认为在普通的知识和应用的基础之上,更应注重孩童未来人格和世界观的树立。很多经过古代启蒙教育的现代学者,在回忆他们的一生时,都对儿时的启蒙教育印象颇深。由于古代启蒙教育更多的是背诵和练习,所以这些学者在那个懵懂时期,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到蒙学书中的诸多道理,但到他们成年之后,那些含义深刻的话语早以深深地印在他们脑海中,并一次次浮现出来,验证现实,提醒他们为人的方法,这些蒙学的语句其实已经成为了他们一生为人做事的准则指引。
  这些准则和指引并非用深奥的语句写成。《三字经》三字一句,两句押韵,内容非常浅显,孩童读和背诵都相当容易。《三字经》的内容虽然庞杂,但却进行了很好的分类,以至于旧时评论《三字经》,都说它有拓展见闻的作用,“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还被誉为是“袖里《通鉴纲目》”。而《三字经》所具有的思想教育性,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正是《三字经》所拥有的独特魅力,使它渐渐走进了今天的课堂,并准备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姓氏大全——《百家姓》
  人类对于自己的根源问题题从来都充满了兴趣,对自己家族繁衍的历史也希望能清晰明了。在中国,“根”的意识尤为强烈,《百家姓》不仅是民间脍灸人口的启蒙读物,而且是我国姓氏寻根探究的雏形,是研究中国社会生活,历史传统的文献之一。
  (1)赵、钱、孙、李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赵钱孙李”代表着中国姓氏,但为什么这四个姓会排在《百家姓》之首?
  根据南宋学者王明清的考证,这几个姓氏的排列非常讲究。
  赵,是指赵宋,即是当时国君的姓,国姓理应列在首位。
  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当时他们的后裔就住在浙江,所以排位第二。
  孙,为当时钱姓王钱俶的正妃之姓,借“钱”的威名得以爬升。李,为南唐国王的姓氏。
  (2)“姓”与“氏”
  从世界范围来看,姓氏都是血脉关系的外在烙印。在中国,“姓氏”并非只是一个词,它其实包含的是两种血脉传承的关系。
  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姓氏的概念,并不断扩大发展,得以延续。但最早的时期却是只有“姓”,没有“氏”。“姓”从字源上来说,就是“女生”,女人生下的意思,它的血缘关系很明显是母系的。所以中国最早的姓,大都有个“女”字旁:姜、姚、姒、妫、赢等。“氏”则是在父系血统逐渐被认同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当我们在古书中读到“炎帝列山氏,姜姓”及“黄帝轩辕氏,姬姓”时,我们便可以明白这两位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原本属于两个不同母系血缘关系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个部落姓姜,一个部落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而文字中如此严格的区分姓氏,已是将母权交与了父权。这种区分直到春秋战国后才开始消亡,姓氏开始以一个统一的代表父系血统的符号传承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儒稚之术——儒学
第一节  童子之学——蒙学
蒙学之首——《三字经》
姓氏大全——《百家姓》
第二节  中国圣经——经典教材
四书
入德之门——《大学》
孔门心法——《中庸》
孔门言多千录——《论语》
理想主义的完善——《孟子》
五经
最美的语言——《诗经》
最早的史书——《尚书》
典章制度之首——《礼记》
大道之源——《周易》
编年史始祖——《春秋》
第三节  会面新貌——后世经典
性恶之书——《荀子》
儒道合一——《抱朴子·外篇》
人性之作——《传习录》
第二章  哲人之思——哲学
第一节  百家争鸣——诸子之言
遵天循道——《老子》
逍遥之游——《庄子》
贫民圣学——《墨子》
法家的智慧——《韩非子》
权谋辩论之书——《鬼谷子》
杂家巨著——《管子》
第二节  脱离苦海——佛学
小乘佛教
首部翻译佛经——《四十二章经》
大乘佛教
空的智慧——《金刚经》
明心咒语——《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经中之王——《妙法莲华经》
佛教的世界观——《华严经》
禅宗宗经——《六祖坛经》
禅门公案——《碧岩录》
唯识宗经——《唯识三十论》
第三节  探索未来——术数
八字命理——《三命通会》
相书大成——《麻衣神相》
阴阳风水——《葬经》
占星大全——《开元占经》
第四节  樊篱之外——新论
针砭时弊——《论衡》
反儒檄文——《焚书》
民主启蒙——《明夷待访录》
第三章  文渊游龙——文学
第一节  曼妙辞章  ——诗词文章
浪漫楚歌——《楚辞》
盛唐诗韵——《全唐诗》
宋词精选——《宋词三百首》
古文精选——《古文观止》
第二节  曲中戏韵——元曲
悲剧之最——《窦娥冤》
古典浪漫之最——《西厢记》
情义大戏——《桃花扇》
第三节  今古传奇——小说
四大名著
最好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替天行道——《水浒传》
神魔小说——《西游记》
小说经典——《红楼梦》
传奇小说
“志人”典范——《世说新语》
春秋历史演义——《东周列国志》
“鬼话”连篇——《聊斋志异》
讽刺杰作——《儒林夕卜史》
第四节  集字为典——辞典
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
中古音系——《广韵》
最全的字典——《康熙字典》
第五节  文学理论——评论
文学评论权威——《文心雕龙》
批评史里程碑——《人间词话》
第四章  以史考鉴——史书
第一节  中国正史——十二四史
史家之绝唱——《史记》
首部纪传断代史——《汉书》
第二节  国家之基——政经史
编年通史——《资治通鉴》
第三节  疆域历史——地理史
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
看世界第一书——《海国图志》
第五章  善假于物——科技
第一节  巧工记录——百工考
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
第二节  中国医学——医药
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药物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中药启蒙书——《药性赋》
临床医学之祖——《伤寒杂病论》
针灸之祖——《针灸甲乙经》
最早的临床百科——《千金要方》
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
藏医秘笈——《四部医典》
第三节  数字运用——数学
最早的数学书——《九章算术》
第四节  华于高楼——建筑
建筑宝典——《营造法式》
第五节  古代生态——动植物
鸟类著作——《禽经》
花王宝典——《洛阳牡丹记》
柑橘专著——《橘录》
第六节  大地纹理——地理
地理百科奇书——《山海经》
综合性古代地理——《水经注》
西域地理——《大唐西域记》
地理日记——《徐霞客游记》
第六章  诡道之术——兵法
第一兵书——《孙子兵法》
先秦兵学——《六韬》
刀剑史作——《古今刀剑录》
第七章  艺苑拾珠——艺术
画论名著——《古画品录》
唐代乐音——《乐府杂录》
书法大成——《书苑菁华》
声韵启蒙——《笠翁对韵》
第八章  闲品人生——生活
茶道鼻祖——《茶经》
茶汤专著——《十六汤品》
紫砂宝典——《阳羡茗壶系》
烹饪佳作——《随园食单》
围棋经典——《棋经》
象棋范本——《桔中秘》
插花专著——《瓶史》
第九章  海纳百川——百科
百科全书之最——《永乐大典》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