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流域水权制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343349
  • 作      者:
    姚?α宝,董增川,田凯著
  • 出 版 社 :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姚傑宝,男,1963生,河南延津人,博士,高级经济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兼职教授,黄河水利委员会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招投标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河洪水管理亚行贷款项目办公室综合部部长。1986年于河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于河海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于河海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有过5年的教书生涯,在黄河水利委员会人劳局教育处从事教育管理工作6年。在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从事水利计划投资管理工作6年,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招投标管理中心)负责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管理6年,同时在黄河洪水管理亚行贷款项目办公室负责该大型水利工程综合技术管理工作8年。合编经济方面正式出版的大学教材三部,合著建设项目管理方面的专著一部,合编正式出版招标投标工作手册一部,发表教育、经济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论文20余篇(其中:1篇获优秀论文一等奖,3篇获优秀论文奖,2篇论文在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上交流)。
    董增川,男,1963年2FI生,山西芮城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9年,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河海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江苏省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国际水文计划国家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负责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五次,发表论文140余篇,参编专著二部。指导博士研究生70余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为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田凯男,1973年生,汉族,河南沁阳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力发电学会会员。1996年6月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1996年16月~2001年5月,在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从事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和规划方面的科研工作;2001年5月~2003年11月,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办公室工作;2003年11月至今,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任科技处副处长,从事科技管理、学会等方面工作,其间于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深圳市水务局挂职锻炼,任综合计划处副处长、深圳市治理深圳河办公室副主任。工作期间曾获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科技进步奖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l5篇,主持编写行业技术报告和行业标准、规范1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流域水权制度研究》以流域为主体,分析了流域水权制度的特征,重构了流域水权制度体系与制度安排,对流域水资源的使用权制度、交易制度和水权监管制度等进行了研究,对我国以用水目的为标准确定的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予以重新界定,确定了流域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的规则。基于公平、环境与效率,提出了初始水权配置的两步合成法,即通过行政手段与民主协商相结合向用水户配置初始水权,通过拍卖途径对剩余水量进行竞争性市场分配。提出以流域为单元建立水权交易所,探索性界定了流域水权交易所的公司性质、组织形式与运作模式。在流域水权制度框架下,研究了排他性的水环境资源的使用权制度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了水权交易和水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的博弈分析模型。
    《流域水权制度研究》可供水资源、经济、水利规划与管理、环境管理、水行政等方面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和研究生、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它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和国家兴衰;加强水资源的管理,“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21世纪我国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基本上仍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形成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例如:水资源的紧缺与用水的浪费并存问题;水土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水质污染迅速发展,已到极为严重的程度问题等。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中国工程院组织的以钱正英为首的43位院士和300多位院外专家编纂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及各专题报告》(2001)中指出:“水污染已经成为不亚于洪灾、旱灾甚至更为严重的灾害。”
    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因此我国的水资源属于公共资源。水资源管理严格遵照传统产权制度下的管理思路和方式方法,即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模式特点是:强化政府职能,统一管理。但管理缺陷是:管理主体单一,基本上是水行政公务人员,忽视了经济与市场手段作用。对于公共资源的管理缺陷问题,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所有人对自己东西的关心都大于与其他人共有的东西”。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到处都会见到这种现象,如楼道、厕所和路边的共用灯和水龙头等就损坏得最快。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水权研究综述
1.2.1 我国水权制度和实践现状
1.2.2 理论研究若干进展

1.3 研究内容、意义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和意义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水权及其制度比较分析
2.1 几个概念的界定
2.1.1 水权和流域水权
2.1.2 水权配置与初始水权配置
2.1.3 水权交易与水市场
2.1.4 水权制度

2.2 水权制度比较分析
2.2.1 水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的比较分析
2.2.2 水权配置制度比较分析
2.2.3 水权交易与水市场比较分析
2.2.4 法律准则和机构体系比较分析

2.3 几点启示
2.3.1 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的启示
2.3.2 水权配置制度的启示
2.3.3 水权交易制度的启示
2.3.4 法律准则和机构体系的启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流域水权制度构架
3.1 流域水权制度
3.1.1 一般水权制度
3.1.2 流域水权制度

3.2 建立流域水权制度的目标与原则
3.2.1 基本目标与原则
3.2.2 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的目标与原则
3.2.3 流域水权交易的目标与原则
3.2.4 流域水权监管的目标与原则I

3.3 流域水权制度体系与安排
3.3.1 流域水权制度体系
3.3.2 流域水权制度安排简析
3.3.3 习俗在水资源分配中的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流域初始水权配置
4.1 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的确定
4.1.1 几种主要初始水权配置规则及其缺陷
4.1.2 非正式规则对初始水权配置的影响
4.1.3 我国现行水权配置优先位序与不足
4.1.4 对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的重新界定
4.1.5 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规则的确定
4.2 初始水权配置模式的选择

4.3 初始水权配置的两步合成法
4.3.1 两步合成法的基本思想
4.3.2 确保用水和基本情景用水的配置
4.3.3 剩余水权的拍卖
4.3.4 两步合成法的优越性及不足

4.4 流域水权管理模式与配置体系
4.4.1 流域水权管理模式
4.4.2 流域水权配置体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流域水权交易
5.1 流域水权交易与流域水市场
5.1.1 流域水权交易市场的主体与客体
5.1.2 场内饧外流域水权交易市场模式
5.1.3 临时水权交易规则
5.1.4 流域水权交易市场运作

5.2 临时水权交易下的竞价价格的形成
5.2.1 集中竞价市场的效率
5.2.2 集中竞价的具体操作

5.3 政府宏观管理在流域水市场中的调控
5.3.1 宏观管理目标
5.3.2 宏观调控手段

5.4 水权交易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及其解决
5.4.1 不同地区间水权交易产生的外部性
5.4.2 同一地区水权交易产生的外部性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水环境产权制度创新防治水污染的理论分析
6.1 水污染的经济分析
6.1.1 我国水污染直接经济损失估算
6.1.2 水污染的成因
6.1.3 水污染的经济学解释

6.2 水污染治理模式选择
6.2.1 防治水污染的经济手段及其缺陷
6.2.2 水环境产权制度创新防治水污染的模式

6.3 排污权交易制度防治水污染机理分析
6.3.1 排污权交易制度对防治水污染的作用
6.3.2 排污权交易制度需要有关法规的支持

6.4 水环境产权制度创新防治水污染的模型分析
6.4.1 模型假设
6.4.2 模型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黄河流域水权制度案例分析
7.1 基本情况
7.1.1 黄河流域水资源现状与供需发展趋势
7.1.2 影响水权分配和交易的两个问题
7.1.3 黄河流域水资源分配现状
7.1.4 黄河流域水权交易现状

7.2 黄河流域水权制度构架
7.2.1 所有权以及行政管理权
7.2.2 黄河流域水资源使用权制度
7.2.3 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制度

7.3 黄河流域初始水权配置和管理
7.3.1 影响黄河流域水权分配的重要因素
7.3.2 黄河流域初始水权配置优先位序的确定
7.3.3 黄河流域水权管理模式与配置体系

7.4 黄河流域水权交易模式和体系
7.4.1 黄河流域水权交易市场模式
7.4.2 黄河流域水权交易体系设计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